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17093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 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 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 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 定力量。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

2、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 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因此,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 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我们讲的经济较 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 效益相统一。为此,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 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 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

3、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随 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更加要求社会与经济共同发展。如果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持续较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取得明显进步,但总体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存在 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 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 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 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理所当然

4、地包括这些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党历来重 视“三农”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农业基础 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 题。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 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 关键是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 护力度,要进一步落实对农业“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二是农业和农村自身要加快发

5、展,推进城镇化;三是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 四是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 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协 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 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 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国家要从宏观政策上支持欠发达地区 加快发展。根据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中央明确提

6、 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 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一个把握规律、统揽全局的重大决策。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这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 展道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特别是随 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

7、续发展的能力,是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六)坚持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锐意推进改革。 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 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 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贯 彻落实“五个统筹”。要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与微观经济改革相 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 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

8、,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落实科学 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 开放水平。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 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 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 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

9、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以 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 风的具体体现. 2 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不断发展和开放的理论 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理论价值表现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准确 判

10、断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 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 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从 1966 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政治动乱,经济停滞,国民经济几乎 到了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长时期处于极度贫困状态。而恰恰这一历史时期,西方发达资 本主义国家借助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力,社会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结果,中国与西方发达 国家的差距不但没缩小,反而进一步拉大了。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邓小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

11、导集体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 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了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第一次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国际上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 压力,党和国家处在决定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 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依靠党和人民,成功地把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十六大以来

12、,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阶段,面对经济体制深 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以及我们面临的发 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的阶段性特征,一方面坚持高举旗帜不动摇,一 以贯之地按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指导新的实践;另一方面, 又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认真分析并顺应国内外形势 的新发展新变化,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新思路,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

13、义理论体系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各个重 要成果“一脉相承”。它们有共同的理论源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处于一 个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有一个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共同推进一个事 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同一个历史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与时 俱进”,主要表现在:在改革和建设的不同阶段,侧重探索不同重大问题,做出了独特的理 论贡献。邓小平理论,提出并初步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正确回答了“实现什么

14、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围绕上述问题,它们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 理论。这三个科学理论紧密联系,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同 指导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突破经济文 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难题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 意义还在于,它第一次初步地、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 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取得了历史性 的突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主题是发展,核 心是以人为本,立足点是社

15、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关键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永葆党的先进性。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一系列 相互联系的基本理论,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对外关系和党的建设等多领域 内的有关理论,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也集中体现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 克思主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首先,这个理论体系是

16、在以往的实 践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做出了 重要贡献。其次,随着今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还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拒绝而且还要吸收 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就是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还 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又是如何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 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 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握、运用才能达到一个新水平。 编辑本段四、 实践意义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发展、新成果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 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 好坚持和最好实践,就是高举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