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人口 城市与交通问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916272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六人口 城市与交通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专题六人口 城市与交通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专题六人口 城市与交通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专题六人口 城市与交通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专题六人口 城市与交通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六人口 城市与交通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六人口 城市与交通问题(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六:人口专题六:人口 城市与交通问题城市与交通问题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2013 高考题安徽卷)图 7 表示安徽省 1985-2010 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 2325 题。1. 2005 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 初期阶段B 中期阶段C 后期阶段D 逆城市化阶段 【答案】B 【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图表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 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 年后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处于较快阶段、且从柱状图 城市人口比重 30%以上,在根据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可以读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 三产

2、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 阶段的特征故选 B 项。 2.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 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 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 【答案】D 【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数据的提取与分析能力; 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进程及其发展对策 【解题思路】据图可判断出从 1985 年2010 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 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显著,逐步占居主导地位,反

3、映劳动 力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 B 错,D 正确。从图中无法获取反映农村人口 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的信息,C 错;第二产业就业比 2000 年后才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就业 自 1995 年快速提高,故 A 错误。 3. 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 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 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 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 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答案】A 【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提取数据信息、整合分析处理相关地理问 题的综合能力 考点定位:工业区位与分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4、措施 【解题思路】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发展可提高就业率,以农产品加工为原料的加工业 可增强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故选 A。 (2013 高考题广东卷)4.表 1 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2009 年出生时 预期寿命(岁)国家2000-2010 年人 口年均增长率 (%)2009 年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2010 年 0-14 岁 人口比重(%)男性女性中国0.614319.57275 印度1.438930.66366 法国0.711818.47885 美国0.93420.17681 A.2009 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2009 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

5、与美国相等 C2010 年中国 0-14 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2000-2010 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答案答案】5.D】5.D。 【命题立意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从能,从能 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力角度来看,是考查“从地理图表中的信息获取、不同类型数据的转换从地理图表中的信息获取、不同类型数据的转换”。试题难度:易。试题难度:易。【解题思路解题思路】直接提取表格中数据或进行简单的数据转换。直接提取表格中数据或进行简单的数据转换。 (2013 高考题四川卷)表 1 是我国不同时期

6、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 率统计表。据表回答 1112 题。 表 1时期(年)198519901990200020002011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 495. 726. 22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 774. 283. 795. 19852011 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 先增后减B 先减后增C 不断增加D 逐渐减少 6. 据表 1 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 年以来我国 A 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 乡村人口数量持续 增长 C 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 农业用地面积有所 减少 【答案】11.C 12.D 【命题立意】本组题考查学生

7、阅读表格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城市化的相关知识。难度中等。【解题思路】由表格可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均为正值,说明城市人口 和城市用地都在不断增长,但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低于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第 11 题选 C。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为正值,可知城市用地在不断增加,大量的农业 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故第 12 题选择 D 项;城市用地主要以住宅和工业为主, A 项错误;我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且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转变为现代型, 城市人口增长应以机械增长为主,C 项错误;B 项判断依据不足。 (2013 高考题新课标 2)图 1 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 2005-2010 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8、。迁 移人口以青壮年为 主.读图 1 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 1-2 题. 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天津江苏四川贵州江西安徽迁入人口比重/%0510152025人 人 人 人 人 人 / % 02468107.2005-2010 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8. 2005-2010 年,省级行政区城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_京、津 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 城市化水平 【答案】1.C 2.B 【命题立意】以文字和直角坐标统计图为信息载体,考查人口迁移

9、对城市化和老龄化的影 响及直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能力。命题立意重点在于获取和解读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推 理的能力。题组难易程度:易。 【解题思路】 第(1)题:由统计图坐标读出各省的迁入、迁出人口比重的高低,苏、津、粤、浙、京、 沪等省市迁入人口比重高,迁出人口比重低,皖、赣、黔、川等省迁入人口比重低,迁出 人口比重高。从而比较得出机械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C 项正确。A、B 项迁出、迁入 人口总量还与各省人口总量有关,D 项人口自然增长率本题无此信息。解题关键在于正确 读图,看清坐标是相对量而不是绝对量。 第(2)题:我国 2005-2010 年人口迁移以乡村向城市迁移为主,故迁入地区的城市

10、化水平 提高,迁出地区乡村人口迁出,人口总量减少,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文字材料信息显示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延缓迁入地区的老龄化进程,加剧迁出地区的老龄化水平。故 B 项正确,A、C、D 项错误。 【易错点拨】该题的易错点在于统计图的判读,易把横纵坐标的相对量看作绝对量。(2013 高考题浙江卷)下图为 19502010 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 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 910 题。9.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02010 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 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50201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

11、0197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及图标的分析能力。 从图中可以得出,未标符号的曲线代表世界人口增长模式 的变化。19502010 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故 人口死亡率小于人口出生率。1950-1970 年,人口自然增 长率上升,人口死亡率从 28下降到 12左右,出生率一 直高于死亡率;出生率从 45下降到 38左右,所以出生 率的下降幅度小;1950197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1990201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呈现 出下降的趋势。但从总体的趋势来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均大于零,所以人口总数上升。10.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ABCD 答案

12、:C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从图中可以得出北美洲和欧洲均低于世界的 平均水平。而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又低于北美洲,为图中所列数据的最低的值。故本题 C 正确。 (013 高考题新课标 1)图 3 示意某城市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 1300 万。据此完成 78 题。自然增长国际净迁移自然增长 国际净迁移国内净迁移国内净迁移总人口增长总人口增长198119901991200002314-3-1-202314-3-1-2人口年变化率%图 311. 20 世纪 90 年代和 80 年代相比,该城市 A 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 总人口

13、减少 C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 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难度1950 年1970 年1990 年 2010 年世界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死亡率() 第 9、10 题图5040 30 20 10 0 50 40 30 20 10 0 10 2020 30 30 20 10 0 人口出生率() 较小。 【解题思路】由图可以看出总人口增长速度减慢,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增大 A、C 项错误; 总人口增长速度大于 0,所以总人口增加,B 项错误;人口净迁入量为国际净迁移率和国内 净迁移率相加再乘以总人口,图中显示国际净迁移率

14、为正略有下降,而国内净迁移率为负 且下降较大,所以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 项正确。 12. 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 美国B 日本C 俄罗斯D 德国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难度居中【解题思路】读图可知该城市 80 年代和 90 年代国际迁入量都比较大,而国内迁移率为负,且 90 年代比 80 年代大幅下降,说明 90 年代该市国内迁出量较大;90 年代美国西部和南部经济发展迅速,东北部城市环境质量较差,导致年轻人口出于经济就业因素和老年人口出于环境因素考虑,由东北部迁往西部和南部地区,故 A 项正确;而德国、日本和俄罗斯人口

15、自然增长率较低,不符合题意,故 B、C、D 项错误。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 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时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 1112 题。13.为趋利辟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14.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A河流水量B土壤肥力C川地面积D林木蓄积量【答案答案】11.D 12.C 【命题立意命题立意】 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主要因素,以及图文获取有效地理信息、 利用相关规律原理解决问题

16、的能力。以黄土高原“XX 川”的文字材料和现代汉语的词典 的考查地形、河流对聚落影响。 【解题思路解题思路】第 11 题,结合材料中“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容易受 洪涝灾害的影响,故 A、B 项错误。C 项虽然位于坡地上部地势较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 重此处容易出现泥沙淤积严重,故 C 项错误。D 项,黄土高原土质疏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 陡坡易发生崩塌、滑坡,聚落的选址应避开,故优先 D 项。此题难度较大。第 12 题,在农 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地形越平坦聚落的发展受限较小, 规模越大,因此 C 为正确选项。此题难度中等。(2013 高考题安徽卷)图 7 表示安徽省 19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