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 大东沟海战 清军阵型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912960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午战争 大东沟海战 清军阵型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甲午战争 大东沟海战 清军阵型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甲午战争 大东沟海战 清军阵型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甲午战争 大东沟海战 清军阵型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甲午战争 大东沟海战 清军阵型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甲午战争 大东沟海战 清军阵型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午战争 大东沟海战 清军阵型考(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甲午黄海大东沟海战北洋海军阵型考甲午黄海大东沟海战北洋海军阵型考陈 悦 一、北洋海军所用接战阵型的考察一、北洋海军所用接战阵型的考察(一)中、日双方当事人有关北洋海军接战阵型的说明(一)中、日双方当事人有关北洋海军接战阵型的说明所谓阵型,简而言之就是海军作战、航行时所采用的特定组合形式的战术队列,其中尤以接战阵型最为重要,即“舰艇战术编队或战术群内各舰按照战斗需要的关系位置展开后所形成的队形。”1海军舰队作战中,将多艘舰船组合到一起,使用恰当的阵型队列,有助于发挥集群的力量,使得军舰的生存力、战斗力获得倍增效应。正因为具有这种效果,阵型自古以来就是海军界极为重视的基本战术,也是各场海战中,对

2、胜负结果起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黄海大东沟海战中,北洋海军十艘主力舰的编组主要出现了两个阵型态势。其一是北洋海军主力在鸭绿江大东沟口外锚泊待机阶段,以及发现日舰踪迹后,起锚航行初期的阵型。另外一个,则是北洋海军主力军舰经过起锚航行阶段,逐渐从待机阵型展开而成的一个阵型,即对海战而言最为重要的接战阵型,本文即以后者为关注的中心。关于黄海海战北洋海军究竟选择的是什么样的阵型,国内外学界论见颇多,几十年来,涌现出了不少各具特色的观点、设想、推理,使得这一课题呈现出热度很高的状况。然而这些讨论中,存在一种明显的缺陷,即遗忘了一点基本知识,就是解答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选用阵型的问题,最有发言权的是参战当事

3、人,参战当事人所作的报告、回忆也理应是研究这一课题最具价值的基础史料。以往的一些讨论中,对这类一手材料出现了令人不解的忽略,反而过多的采信二手甚至三手材料。实际上,北洋海军在海战中选择了何种阵型的问题,早在海战结束后不久,北洋大臣李鸿章转引的一份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呈文中,就有十分简洁、明了的说明。“十八日午初,遥见西南有烟东来,知是倭船,即令十船起碇迎击。我军以夹缝雁行阵夹缝雁行阵向前急驶,倭人以十二舰鱼贯猛扑。”2看似纷繁复杂的阵型问题,其实最直接的答案在丁汝昌呈文中早已经明确指出,就是“夹缝雁行阵”。联系该呈文的上下文加以分析,丁汝昌所说的“夹缝雁行阵”,就是指对海战进程具有重要影响的接

4、战阵型。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是黄海海战中方舰队的最高军官,也是舰队战时进行阵型选择这类高度重要的军事行动的决策者,他对自己选取何种阵型所作的说明,显然具有最高的史料价值。既然有本次海战中方最高战役指挥员自述的直接答案存在,那么对阵型研究的首要工作就不应当去搜罗并非一手史料的文章、以及与战事无关者的回忆资料,用这些材料进行闭门式推演,而是应当首先对丁汝昌所述的阵型予以高度重视,严谨分析。倘若经过仔细的分析,确实证明丁汝昌所述的“夹缝雁行阵”与黄海海战当时的实际情况存在偏差,那才能再重新考虑其它来源的材料。否则,绕过海战最高指挥者乃至阵型选择决策者的直接发言不管,而偏信一些史料价值贫弱的材料,去探讨

5、求证根本没有可靠依据的阵型采择样式,就不是实事求是的研究作风了。丁汝昌所说的“夹缝雁行阵”一词,最有可能就是北洋海军的一例专业阵型名词,在 1884 年天津水师学堂编译印行的船阵图说中即能够很容易地找到完全一致的名词,及对这一阵型的说明。船阵图说属于规范海军阵型编列的军队操典规章,“船阵图说自清末至民国初年,一直是我国海军舰队操演和战斗所取阵法的主要依据。”3更为重要的是,就在甲午战争中,日军还曾缴获过该书,进一步证明了这套操典在当时北洋海军中确实实际运用过。4用船阵图说来解读“夹缝雁行阵”,具备了其可操作性和权威性。船阵图说共开列有 118 种阵型变化条文,与“夹缝雁行阵”直接相关的阵法演变

6、,分别是“说第一百零三,六船双叠雁行阵变为夹缝雁行阵”、“说第一百零八,六船一字雁行阵右转变为夹缝雁行阵”、和“说第一百零九,六船一字雁行阵左转变为夹缝雁行阵”。5从中都可以直截了当地获得“夹缝雁行阵”的特征信息,所谓的“夹缝”指的是军舰阵位相互交错,后列的军舰排在前列军舰右后或左后方,二船之间呈现 45 度角的基本战术组合状态。“夹缝雁行阵”,就是军舰横向展开,前后两排的各艘军舰,一一对应呈现错列“夹缝”态势的阵型。(参见:图一)图一,笔者根据船阵图说绘制的夹缝雁行阵示意图。船阵图说中与“夹缝”这一战术组合相关的,还有“说第一百零二,六船双行鱼贯阵变为夹缝鱼贯阵”、“说第一百零四,六船单行鱼

7、贯阵右转变为夹缝鱼贯阵”、“说第一百零五,六船单行鱼贯阵左转变为夹缝鱼贯阵”,“说第一百零六,六船单行鱼贯阵后军右转变为夹缝鱼贯阵”、“说第一百零七,六船单行鱼贯阵后军左转变为夹缝鱼贯阵”等阵法,6其中同样可以得出,“夹缝”指的是二艘军舰前后错列,后者在前者侧后45 度角位置的形式。夹缝鱼贯阵与夹缝雁行阵的区别不过是,夹缝雁行是军舰横列,而夹缝鱼贯是军舰纵向展开,左右二列军舰一一对应呈现“夹缝”形式。如果丁汝昌所说不错,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摆出的接战阵型就是船阵图说所载的夹缝雁行阵的话,那么当天海战场上诸多中、日双方直接参战者的报告、回忆中,对北洋海军所列阵型的描述里,就应该能找到一些与船阵图

8、说载明的夹缝雁行阵外在特征相符合或起码相似的记载。之所以选用海战当事人的报告、回忆来作印证比较,因为这些人均属身经战事者,所作报告的史料价值也最高。至于并未身经战事者的二手、三手资料,以及后世研究者的论说,史料价值显然弱于前者,在拥有一手资料的情况下,对这些资料当不予采用,以排除无谓的信息干扰。1 1、汉纳根报告、汉纳根报告黄海海战中与提督丁汝昌同在“定远”舰督战的总查德国人汉纳根(Constantin von Hanneken),在战后呈给北洋大臣李鸿章的两份大东沟海战报告中,都提到了北洋海军所采阵型的问题。其第一份报告提到,北洋海军十艘主力军舰发现日本联合舰队后,排列的是“后翼单梯阵”。7

9、在其第二份报告中,有关阵型的信息更为丰富,称北洋海军十艘主力舰原本以双纵队形式排列前进,之后一度准备变阵为单纵队接敌,经总兵林泰曾建议,最终以后翼单梯阵作为接战阵型。8汉纳根的两份海战报告,都指认北洋海军大东沟海战的接战阵型是一种名为“后翼单梯阵”的阵型。由于今天所能看到的这两份汉纳根报告,都属于日本军方转译的版本,文中的名词术语大都译成了日本的对应名词。要了解日文译本中出现的“后翼单梯阵”这一名词究竟是怎样的阵型,是否和北洋海军船阵图说列出的夹缝雁行阵有关,就必须从日本海军的阵型术语中寻找解答。和近代中国北洋海军一样,师从欧洲的日本海军,其早期的阵型规范等知识也都来自于西方。1887 年日本

10、海军大臣西乡从道在欧美访问时,经日本政府批准,高薪聘请英国海军上校 John Ingles 赴日,讲授有关海军阵型、战术的课程。深感获益匪浅的日方,于事后将 John Ingles 讲授的内容汇纂成三卷本海军战术讲义录印行,John Ingles 的战术思想对近代日本海军阵型、战术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9在这套被日本海军奉为战术圭臬的海军战术讲义录中即能轻松地查到涉及“后翼单梯阵”的相关内容。按照日本海军的阵型名词解释,“后翼单梯阵”实际包含两层具体的战术内容,即“后翼”和“梯阵”。所谓的梯阵,其基础要点是二艘军舰前后错列,后者在前者侧后 45 度角位置的基本战术组合,10与北洋海军

11、的“夹缝”完全一样。(参见:图二)根据战术单位的组成方法不一样,梯阵可以演化出单梯阵、小队重梯阵、小队并梯阵、分队重梯阵、分队并梯阵等多种组合方式。11“后翼单梯阵”是单梯阵的一种变形,指的是各自成45 度角错列的军舰排成一排,总体上呈“人”字形的阵型。12考虑到北洋海军在组成作战阵型的过程中,出现了左右两翼的“超勇”、“扬威”;“济远”、“广甲”落后掉队,以致整个阵型呈现中央突出、两翼落后的“人”字情形,同样说的是采用“夹缝”作为基础战术组合的“后翼单梯阵”,显然是对两翼落后、变形成了“人”字型的“夹缝雁行”阵的一种误读或是附会的翻译。在没有见到汉纳根报告英文或德文原稿版的情况下,我们还无法

12、了解到日方翻译的“后译单梯阵”所本的原文究竟是什么,但是这一疑问可以通过北洋海军其它参战的几位西方人的回忆得到解释。图二,海军战术讲义关于梯阵的解说。见该书上卷,第 84 页。2 2、戴乐尔回忆、戴乐尔回忆同样跟随“定远”舰参加了海战的英籍洋员戴乐尔(William Ferdinand Tyler),在其回忆录中也有关于阵型的内容。“The signal was for Line Abreast with leaders in the middle instead of Line Ahead of Sections,as had been decided by the Admiral in c

13、onsultation with his captains.”13粗译为:“信号旗命令排列成并列横队,旗舰居中,而不是提督征询他的军官们之前决定的分段横队。”所谓的并列横队,意指的就是二排军舰错列的阵型,与“夹缝雁行”阵的含义完全一样。至于戴乐尔提到北洋海军在改作并列横队前排成的“分段横队”,则显然是说北洋海军的锚泊、出发阵型。“分段横队”与汉纳根提到的“并列纵队”相比,字面上看起来虽然一横一纵,完全不同,不过其大致意思却并不相背,实际是对阵型的组合单元认识不同而作的不同理解。并列纵队,意指两支纵队并列。分段横队,可以认为是五个由两艘军舰组成的横队逐次分段排列。从外在形态看,都能给人以两路纵队

14、的感受。3 3、马吉芬回忆、马吉芬回忆“镇远”舰美籍洋员马吉芬(Philo N.McGiffin)1895 年在 Century Magazine 发表的回忆文章中也提到了大东沟海战的阵型。“In far less time than is taken to read these lines signal had been made from the Ting Yuen to weigh immediately,and never were cables shortened in and anchors weighed more speedily.The old Chao Yung and Y

15、ang Wei,being always longer in weighing anchor,were left astern,and afterward,pushing on to gain station,probably gave to the fleet a seeming wedge-shaped formation for a short time,thereby giving rise to the report,widely circulated,that we used that formation in advancing to the attack.Our actual

16、formation,which has justly been criticized,was an indented or zigzag lin,the two ironclads in the center,as shown in the diagram.”翻译为:“定远一挂出“立即起锚”的信号旗,所有军舰就立即卷索扬锚。老旧的超勇与扬威一向起锚费时,因此被落在队尾,但后来二舰加速就位,或许因为这个原因舰队一度形成了后来广为流传的报告中所提到的,类型楔形的阵型。我们就以此阵型投入战斗。我们实际希望采取的阵型受到了批评,如图所示,这是一种锯齿形或者说 Z 字形的队列,两艘铁甲舰位于队列的中心。”14马吉芬的这段回忆,恰好是对汉纳根报告日文译本的有力补充和说明。马吉芬称,舰队原计划是要排成成一个类似锯齿状或者 Z 字形态的队形,锯齿状、“Z”字型,在当时的海军阵型中,与这两点特征对应的阵型,刚好就是军舰错落排列的“夹缝”形态。马吉芬附在 Century Mag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