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9911061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实施细则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实施细则(2006 秋)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精神,结合我省电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省电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实施细则。一、毕业实践环节的内容和目的一、毕业实践环节的内容和目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实践环节是本专业教育的最后一个教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实践环节包括教育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两部分,共计 8 学分,其

2、中教育实践(毕业实习)为 4 学分,毕业论文为毕业论文为 4 4 学学分分。根据本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教育实践环节应达到以下目的:第一,注重学生运用本专业所学理论,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培养学生获取、利用和分析教育教学有益信息的能力。第三,注重学生基本科学研究思维和严谨科研作风的养成。第四,使学生熟悉毕业论文的撰写,并能够独立撰写毕业论文。第五,使学生在基本科学思维和科研作风养成的前提下,能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二、教育实践二、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对学科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培训,旨在加强学生对教育教学的深入了解,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观察教

3、育教学的各个层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并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投入实际工作打下基础。(一)形式和内容1.形式(1)社会调查(2)学校实践 (3)教育机构实习 2.内容2(1)小学教学实践操作及要求(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课堂教学的整合(3)小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与评价(4)小学各科教学实践(5)班主任工作实践:包括学生个案调查及研究或学生成长跟踪调查 (6)其他实践,如小学德育工作实践、课外活动组织实践、教学行政管理工作实践、小学教育教学诊断实践。(二)社会调查的实施环节凡修完全部专业主干课程,已修课程学分达到全部课程学分 60%以上的学生,均可参加教育实践(毕业实习)。1、集中性

4、辅导由省市电大组织培训,旨在指导各分校明确任务,统一要求、规范格式与操作规程。2、各分校组织落实根据集中性辅导的要求,各分校具体落实社会调查的组织工作,强调规范化操作。3、学生撰写报告参加教育实践环节学习的学生,应独立完成教育实践报告(或教育行动报告)的撰写。 学生可在第五学期展开集中实践环节的教育实践活动并在本学期完成(也可在第六学期开 学后的第 3 周内)教育实践报告的撰写。其内容包括:教育实践的题目、参加时间、地点、 方式、调查对象、调查过程、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调查收集到的主要材料及其分析、研究 结论及自己的收获与学习体会等。 教育实践报告字数不少于 3000 字,其撰写体例参见小学教育

5、专业(本科)集中实践环节导引的有关内容。4、指导教师及职责指导教师应由具有相应专业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教师承担。鉴于本专业的实际,在部分农村、边远地区可以由少量初级职称教师担任,但必须达到本科和本科以上学历或者从事两年以上高等教育教学。指导教师职责如下:(1)根据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和安排,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2)确定选题,指导学生解决毕业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3)指导学生制订反映实践成果的文字材料写作计划,检查写作提纲,审阅学生写作初稿,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推荐参考书目和资料并指导阅读;(4)指导学生完成教育实践报告;在学生开展社

6、会调查和撰写调查报告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进行不低于 6 学时/人的具体指导,并针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科学辅导。35、指导细则每个教学班由社会调查项目负责人指定一位资深教师进行一次集中的社会调查面授辅导, (具体日期可自定,但要以保证学生写作时间为前提) 。初次辅导内容:(1)使学生明确选题的范围及调查方法;(2)向学生介绍社会调查的一般方法,介绍一些基本工具书及相关资料方向;(3)使学生明确社会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4)使学生明确写作的一般格式,打印要求及时间安排;(5)学生和导师间建立可靠的联系方式;要求学生与导师见面后,应及时向导师报告社会调查选题方向及调查报告的提纲,导师

7、在学生寄来调查提纲后主动与学生联系,提出修正意见;调查提纲通过后,指导教师应及时通知学生应尽快寄来所拟写的初稿,导师见稿后应约见学生进行修改辅导,直至定稿;学生自己将调查报告按要求装订好,连同软盘及相关的原始资料送到导师处,由导师写出客观、真实的评语,并给出成绩 (三)相关要求1、理解和掌握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能将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到小学教育实际情况中去,解决小学教育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教育实践,能对小学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总结与评价,掌握教育行动研究报告的撰写; 2、学生在教育实践的学期内完成实践报告。实践报告由学生独立完成,行文字数不少于 30

8、00 字。(四)成绩评定与验收评定是对学生教育实践状况的全面考察,也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一种考核方式。1、教育实践成绩由指导教师给出,由教学点初审,电大分校复审,省级电大抽查终审。2、成绩评定依据:学生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况、效果,撰写文字材料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水平,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教育实践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3、成绩评定标准:485 分以上:积极认真从事社会调查,调查报告针对性强,观点鲜明,见解独到,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文字准确、流畅。75-84 分:认真从事社会调查,调查报告材料与观点统一,有所发现和创新,层次清楚,结构完整,文字表达流畅。60-74 分:参加社

9、会调查较认真,独立撰写调查报告且观点正确,层次较为清楚,结构较为完整,文字通顺。60 分以下:有下述情况之一者为不及格:(1)未参加社会调查或社会调查走过场;(2)调查报告抄袭别人的劳动成果;(3)调查报告字数不足者;(4)调查报告内容空洞,观点含糊,文字表述不清;(5)观点不正确,存在原则性错误。(6)没有被调查单位的盖章。4、凡字数不足、内容不全、没有参加教育实践活动、未能达到必需的教育实践活动课时、未提交反映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书面材料或成绩不合格者、抄袭造假者等,按不及格处理。5、凡社会实践成绩未达到 60 分或要求重做者,可根据所在电大分校和教学点教育实践教学安排计划,在学籍有效期间内

10、进行。6、教育实践不得免修。(五)社会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社会调查报告没有固定的写作程式。一般来说,应该包含以下一些内容: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时间、样本的情况、调查的内容、调查表的分析、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调查报告最常见的写作格式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1、标题标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要求做到简洁、醒目、观点鲜明。其形式比较灵活,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是主副双行标题。无论采用哪种形式的标题,所要表达的观点都应明确,一目了然。2、正文调查报告正文的结构一般由前言、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和写作要求如下:(1)前言。着重叙述调查的意义和目的,调查对象和范围,调

11、查采取的方法及其过程等。5(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的核心内容,也是对调查研究结果的具体引证、说明部分。其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纵式结构,根据事物的发生、发展、结局过程来组织材料。另一种是逻辑结构,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分几个部分来安排材料,各部分可以设小标题,也可用序号标出,各部分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递进关系。(3)结语。可以是调查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初步的理论假设,还可以是提出相关的建议或对策等。其内容可长可短,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六)社会调查报告的打印格式1、关于字体(1)内容提要标题:黑体,小 4 号、加粗。内容:宋体,5 号。(2)正文宋体,5 号。2、排版格式(1)前言、

12、主体、结语部分间空 1 行。(2)正文内注释:凡遇有注释数据资料出处的,均注于当页底,注释一个以上者,用阿拉伯数字顺序标出。(3)行间距 1.53、装订成册装订次序:封面;内容提要;正文;封底。(七)社会调查档案社会调查档案包括:每位学员一个档案袋、统一封面、报告正文等内容,经市电大终审后由分校统一保管。各地分校、学院在上交毕业论文时将社会调查报告成绩单压感打印一式三份交省电大。(八)封面及评语表(见附件 1)三、毕业论文三、毕业论文6毕业论文是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对学生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综合运用的培训,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得到提升

13、,创造性得以发挥。(一)课题选择的原则、范围与类型选题是进行毕业论文撰写的首要工作,与毕业论文的质量关系密切。恰当的选题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得到必要的本专业实践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集中、全面的训练。1.选题的原则课题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1)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总目标和毕业论文教学目的要求。(2)选题应注重科学性和前沿性。(3)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选择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4)鼓励学生选择具有一定探索性和创新性的课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5)指导教师应考虑学生选题在时间、方法、经费和实际条件等方面的可行性,确保学生在规定时

14、间内能够按要求完成毕业论文。(6)一人一题,不允许数人共同完成一个题目。(7)不重复专科阶段论文,已发表论文或课题原文(包括网上发表)不得作为论文作业,如采用主要观点也仅限于第一作者。2.选题的范围(1)围绕本专业和自己教育教学的实践所进行的思考和创新。例如:小学教师必备的学科基础谈心理学教学;现代化教学的技术支撑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整合;探索人类的起源,认识社会的发展小学生成长过程探微;如何使小学教师初步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探索。(2)小学教育专业各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 例如:小学美育与教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较研究;7数学教学中的模式研究。(3)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小

15、学生素质教育之我见;浅论教师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小学班主任工作刍议;论小学教育的社会实践;谈小学生的爱心教育。3.课题类型(1)思辨型课题这种课题主要是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学术观点进行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并说服读者,典型的是调查研究型课题。调查研究型课题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获取所需要完整资料和数据,经过数据处理与分析,进行必要的讨论并得出研究结论。(2)说明型课题主要是从某种研究对象、现象的结构、层次、要素、尺度的质和量的角度进行分析,使人们对这个事物、研究对象、现象的本身构成有所了解。这类课题是利用已有资料或工作中积累的大量可用资料(没有充分分析的或前人调查收集的资料),经过认

16、真审核与整理,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必要的讨论。此类课题研究应注意资料的可信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必要时应进行补充调查。(3)论证型课题论证型课题是在对大量有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该领域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论点,提出充分的和有说服力的论据,得出结论。论证型课题强调导论、正论和结论,要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毕业论文的安排和相关要求毕业论文在修完全部专业主干课程,已修课程达到最低毕业学分的 80%以上时进行。修完全部课程、达到毕业总学分后完成毕业论文和考核工作。1.毕业论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过程:(1)确定选题;(2)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3)编写提纲;(4)撰写论文;(5)论文答辩82、毕业论文写作的相关要求(1)凡修完本专业全部课程,已修课程学分达到全部课程总学分 80%以上的学生,经申请可参加毕业论文实践环节。(2)毕业论文不得免修。(3)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专科阶段所做毕业论文不得直接或变相作为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4)毕业论文字数在毕业论文字数在 50005000 以上,一般不多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