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三模考前历史训练题(四)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9910702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三模考前历史训练题(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三模考前历史训练题(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三模考前历史训练题(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三模考前历史训练题(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三模考前历史训练题(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三模考前历史训练题(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三模考前历史训练题(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三模考前历史训练题(四)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三模考前历史训练题(四) 一、本大题共一、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分,共计 7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 A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 C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D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这首春望诗反映的时代背景

2、是 A农民起义,封建统治秩序动摇 B安史之乱,人民流离失所 C四川地区经济凋敝,交通闭塞 D少数民族政权南下,破坏中原稳定 3宋太祖“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采取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唐末五代以来的哪一 社会问题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政 C朋党之争 D农民起义 4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言论反映 的思想是 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重商主义 D 自由主义 5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 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一般优越 于世界其他各处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

3、界 B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禁绝任何外来文明 C中国古代文明并非世界领先 D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 6拿破仑三世时,修建了枫丹白露博物馆中的中国馆其中收藏的文物大多是从中国掠夺的,与此 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7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 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 进京赶考 日出东方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C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 日出东方 进京

4、赶考 星火燎原 灯塔指引 82007 年 6 月,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主要由近代旅 美、旅加华侨兴建。据统计,1921 年至 1931 年开平共建碉楼 940 座,占总数的 512,而 1932 至 1942 年,开平只建碉楼 114 座,占总数的 6。1932 至 1942 年碉楼兴建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日本对华侵略的不断加深 欧美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 西方国家经济萧条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衰退 A B C D 92007 年 12 月底,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问中国期间,特意去山东曲阜参观,并作了以下题词。这 一题词的深刻寓意是: A中日两国文化同根同源 B日

5、本人民特别崇拜中华文明 C中国的儒家文化在今天仍然是维系中日关系的基础 D中日两国人民要继承友好交流传统,促进两国关系的新发展 10下列事件促进了新中国 “一五”计划建设的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中国 共产党“八大”的召开“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提出 “大跃进”运动的开 展2A B C D 11协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1946 年的政协会议,达成了国共两党联合执政的决议 B建国初期,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C“文革”期间,政协工作陷于瘫痪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政协工作得到恢复和改进 121958 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

6、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 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中国的 人民公社化运动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A B C D 1320 世纪 60 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叙述:“在美、 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 ”以上叙述 A真实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D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14下列标语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

7、的是 “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 B C D 15公元前 431 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作出应战决定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元老院 D民众法庭 16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古代罗 马用以维护人们之间协调性的重要工具是 A权威 B理性 C法律 D宗教 17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 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A教随国定 B信仰自由 C反对宗教信仰 D因

8、信称义 18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 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17 世 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A西班牙 B荷兰 C法国 D英国 19由“原则民主”向“程序民主”演进,是近代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为美国“原则民 主”(指自由、平等原则)奠定思想基础的文件是 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1787 年宪法 2019 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 步趋势的是 A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9、C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 D德意志帝国议会主权的确立21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为当时俄国革命指明的新的方向是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发动武装起义 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2二战后的新科技革命导致了社会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化。其中,从业人员比例不断下降的是 A职业经理人员 B国家公职人员 C第二产业从业人员 D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2320 世纪 60、70 年代,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苏联综合国力的增强 B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3C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4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流派中,最能体现个性化特点的是 A古典主义 B现代主义 C浪漫主

10、义 D现实主义 25有人曾把 20 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社会概括为精神上的“饥饿”时代。然而到了 20 世纪后半期, 人们在物质满足的同时也享受到了丰富的精神生活。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变化 大众传媒的重要作用 社会福利制度的不断完善 A B C D 二、必做题。本大题共二、必做题。本大题共 5 小题,第小题,第 26 题题 12 分,第分,第 27 题题 13 分,第分,第 28 题题 14 分,第分,第 29 题题 14 分,分, 第第 30 题题 13 分,共计分,共计 66 分。分。 26(12 分)阅读下列材料: 1987 年 8

11、 月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的一艘古代沉船,被我国考古人员命名为“南海一号”。“南海一号位于海面下 20 米深处,被 2 米厚的淤泥所覆盖,船头朝向西南 240 度,船体 保存依旧完好,整艘沉船没有翻、侧,而是端坐海底,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敲起来铛铛作响。 据初步推算,“南海一号”是尖头船,长度为 26 米以上,宽度 10 余米,船身(不算桅杆)高 8 米, 排水量估计可达 600 吨,载重可能近 800 吨。按照这条船的载货量计算,文物总数将达到六万件到 八万件。目前,从“南海一号”打捞出水的文物,大多数是瓷器,有瓶、碗、盘、碟分别产自浙 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品种超过 30 种。起

12、获的文物还有:船上用麻石制的长方形条 板的“锚;一些古船身上的碎木块,其材质大部分是马尾松木;一条近 2 米长的鎏金腰带;一 只硕大的金戒指;一只鎏金龙纹手镯:两具眼镜蛇遗骨:在“南海 I 号“沉船点发现的铜钱已达上 万枚,其中年代最古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最近的是南宋初年的建炎元宝;还发现了铜镜、朱砂、 胭脂盒等。依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依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南海一号”考古面临的个问题是“它是否是中国制造的船只”。在上述那些已出水文物中, 可以直接用来考证这一问题的是什么? (2 分)(2)假如“南海一号”是我国宋元时期的沉船。请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一下,我们将会从它那现已密

13、封的船舱中,找到哪些种类的瓷器? (2 分)(3)假如“南海一号”是我国宋元时期的远洋货船。为了那一次远航,“南海一号”在沉没之前可 能到过当时中国的哪几个港口?(2 分)它又将驶向哪些地方?(2 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进行推 测并说明理由。(4 分)27(13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19 世纪 40 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 会制度。其中对美国国会的介绍最为详细。与议会思想率先传入形成反差的是,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 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 宪法较之议会对

14、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4难传播。据考,在 1895 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材料二材料二 1895 年,郑观应在诗中鼓吹:“议院固宜设,宪法亦须编”,“宪法不行专制严, 官吏权重民太贱,妄谈国政罪重科,上下隔阂人心涣”。1898 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 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材料三材料三 1902 年出版的世界地理学一书,不仅介绍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 还专门介绍了日本的责任内阁制: “行政部,内阁总理为首,其下外务、内务、大藏、陆军、海 军、司法、文部、农商务、递信凡九省,皆有大臣。”“所谓责任内阁者,此责任二字,非对于君 主而言,对于议会而言”。以上均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依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依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宪法了解相对滞后的原因。(2 分)(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先后强调宪法重要性的意图是什么(4 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以来中国人接受西方宪政思想的演变过程。(3 分)在 此思想影响下, 20 世纪初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