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07906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革命是影响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发展走势的重要力量。 “建构主 义学习理论和认识论即关于人是如何学习的和知识的本质观点日益成为教育领域的流行话 语。固然我们没有必要趋附于某种流行但是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识 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G.Hein1991。1 Jonassen2000 认为过去的十年见证了人类有史以来学习理论发生的最本质与革命的变化。 当代学习的情境概念、社会文化概念和建构主义概念是建立在跟传播学、行为主义和认知 主义不同的本体论与认识论基础上。人类已经进入学习理论的新世纪。在学习理论相对短 暂的历史上

2、从来没有这么多的理论基础分享着如此多的假设和共同基础也从来没有关于知 识与学习的不同理论在理念和方法上是如此地一致。2 一场改变人类学习理念与教学设计的革命已经兴起。 一、建构主义的十大理念 一建构 主义的渊源与流派 建构主义的渊源主要有哲学和心理学两大渊源在流派上表现出六大类型。1.哲学渊源。主要包括 18 世纪的意大利哲学家 G.Vico 的“新科学”19 世纪德国哲学家 LKant 的“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和 20 世纪美国哲学家与教育学家 J.Dewey 的经验自然主义。 3Vico 认为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一切。当今激进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 V.Glasersfeld 称

3、Vico 是“第一位清楚明确地描述建构主义的人”。 Kant 创建了以主体能动 性为中心的批判哲学其主要价值在于全面提出了主体性问题揭示了认识的双向性运动人在 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自身在建构与创造世界的同时建构与创造自身。Kant 被建构主义者奉 为鼻祖之一。Dewey 认为经验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心思想是主体有目的地选 择对象的基础上的主观“创造”特别强调经验的能动性和发展性认为经验是由现在伸向未来 的过程是对现有事物的一种改造学习是基于行动的、在不确定性情境中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显然 Dewey 的经验自然主义已经蕴涵着丰富的建构主义思想。2 心理学渊源。主要包括 J.Piaget

4、 的结构与建构观、L.Vygotsky 的心理发展理论和 J.Bruner 的认知学习理论。Piaget 从主客观相互作用即从活动一动作的角度研究了认识的发 生问题突出强调了人作为认知主体的能动性认为知识是一种结构离开了主体的建构活动就 不可能有知识的产生。Vygotsky 主张研究意识与心理的发展必须以文化历史的观点在社会 文化环境之中在与社会环境作用的相互联系之中来进行。人的心理发展有两条相互联系的 一般规律一是人的心理机能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二是人的新的 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有可能转移至内部 内化为人的内部心 理过程的结构。Bruner 认

5、为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过程学习者依靠自己现在和过去的知识建构 新的思想和概念。其认知学习理论特别关注知识的结构、学习者的内部动机、多种认知表 征方式动作、图像和符号、探索与发现未知知识、直觉思维、从多重观点中建构知识和价 值等。Bruner 的认知学习理论革命形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雏形。3 流派。建构主义是一种流派纷呈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目前主要有 6 种类型激进建构主 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社会文化认知、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和控制系统论。 二建 构主义的十大理念 建构主义认识论和学习理论是内容非常庞杂的教育/学习哲学在知识观、 学习观、教学观等方面的观点十分丰富5 其整体思想可以总括为十大

6、理念。 1 知识的获得是建构的而不是接受传输而来的。建构知识是人类的天性人们总是用建构的 方式即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和理解他们所处的现实世界。人们是从经验的各种现象 如各种事件、活动和过程等中学习的从中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释经验和作出推论 并对解释和推论的过程进行反思。 Bruner 1990 称这一过程为意义制定 meaning making。 因此知识并不能简单地从 A 传递到 B。从本质上说教学不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 由教师帮助学习者依据自身的经验建构意义的过程。2 知识的建构来源于活动知识存在于活动之中。由于人们总是依照所经验的情境去解释意 义和获得信息因而不能把对事

7、物/现象的理解与经验活动割裂开来。活动是人与情境产生互 动作用的中介。人们所建构的意义来源于经验与情境的互动活动。3.学习活动的情境是知识的生长点和检索线索。学习必须有具体的情境包括学习时的情绪 体验如激奋、担忧、恐惧、快乐等等。实践研究证明从情境中获得的体验是真实的、有效 用的。情境是知识的寄居地、附着带、储存地和回忆/检索的有效提示。4 意义存在于个人的心智模式中。个人的意义制定过程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每个人的体验是 个性化的、独特的。固然人与人之间对事物/现象的看法存在差异但并不妨碍彼此之间共享 不同的看法。通过社会性的交流、协商可以共同探究事物/现象的意义达到共识共享。这也 说明知识并非是

8、外在于学习者的客观存在它不能简单地被“传递”也不能机械地被“复制”它 只能被建构。5 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看法是多元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的经验更是如此。 这意味着知识的建构是个人化的无法由他人替代。反过来知识的建构影响我们的经验看法/ 观点和共享的方式也影响我们对任何事物或主题的看法。比如政治、宗教观的迥然不同东 西方的文化差异等等无不说明了对现实世界的不同看法/观点。多元意味着差异有差异才有 交流和碰撞的条件也才有创新和发展的可能。 6 问题性、模糊性、不一致性/非和谐性是引发意义制定的触点学习者是否拥有问题意识是 产生意义建构的关键。知识建构的动力来源于“知”与“不知”之间的矛盾

9、意义的建构活动是 由问题所激发的。面对问题学习者可能产生好奇、惊讶、困惑、不安、烦恼、失落等等情 绪体验存在认知不和谐及失衡感。因此要有效地建构意义学习者必须对问题有深刻的切入 感并且拥有自己的观点。学习者的主见直接决定他能学到什么即知识的建构因为主见是学 习者自己而不是别人进行认知同化和顺应的结果。7 知识的建构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阐释、表达或展现这是建构知识的必要方式也是检测 知识建构水平的有效方式。活动是建构知识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对真正有益的知 识建构来说学习者必须认真思考他们在学习什么并阐释其中的意义。阐释的过程/结果通常 是言语的但也可从系列视听学习媒体中建构经验或理解。阐释的

10、过程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 计算机工具可以有效地支持学习的反思过程。8 意义可以与他人共享因而意义的建构可以通过交流来进行。交流是人类的天性。交流 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或确证自我观点获得某种认同。社会建构主义坚信意义的建构是学习者/参与者之间通过对话与交流的协商过程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对话/交流的过程。这种对 话/交流在知识建构群体或学习共同体中最为有效从中参与者共同分享经验共同讨论感兴趣 的话题相互促进学习。对话/交流共同体是意义制定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一种强势学习资源。9 意义制定存在于文化交流、工具运用和学习共同体活动中。交流共同体中的学习者必 然受到共同体的观点、价值观的影响。在共同体中学习者

11、之间相互影响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从分布式学习理论来看一个共同体实际上就是一个“分布式记忆”的群体其记忆能量远非个 人所能比。在共同体中个体的认知特点不同共同体的认知特性和运作方式也不同合作小组 的社会组织也不一样这些差异为个体之间的碰撞、交流和发展提供了机会。如同活动的形 式会影响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水平一样共同体中的交流可能会改变学习者的知识、信念和学 习伙伴的关系因为在共同体完成某种复杂的任务时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各自承担相应的职责。 此外作为个体的学习者其学习的效果也会受到社区文化的影响。10 并非所有的意义建构都是一样的。一般说来任何建构都是个性化的建构。在任何知识 建构共同体中只有为共同体所

12、共识的观点才能被接受或得到赞同。如果个体的建构与共同 体的标准不一致很容易被共同体判为无效除非个体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对形成共 同体正确的共识来说诸多个体共同建构某种意义是非常有益的因为意义建构的经验基础或 来源极大地拓展了。此外尤其要注意的是评价个体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应该有多重的标准应 当避免个体新颖奇特的观点被共同体和单一评价标准所遮蔽或扼杀而应最大限度地激励个 体建构的积极性赞赏和发掘个体知识建构的价值。二、建构主义的知识、学习和教学隐喻 一知识、学习与教学的关系 知识、学习与教学 是三位一体的关系。1 对知识的不同看法是学习理论流派的主要分野。不同的学习理论有不同的知识观。2 学习理论

13、假设倾向直接决定教学范式。任何教学设计都显现地或隐含地蕴涵着一定的 学习理论假设。3 从不同角度入手可以对知识进行不同的分类形成一定的知识类型并转换为学习与教学 的预期结果或目的。4 不同的知识类型其相关的学习、形成或获得过程是不一样的。长期以来学习心理学研 究力图揭示不同知识类型形成与获得的内在心理过程。学习理论是知识的形成与获得的基 础。学习理论研究实际上就是探究学习发生的内部条件。5 教学就是根据一定的知识观和学习理论针对不同的知识类型为学习者的学习、形成和 获得相应的知识创设恰当的外部条件亦即为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创设适当的外部条件。 二建构主义的知识隐喻1 知识的建构性世界具有无限的

14、复杂性主体具有巨大的认识能动性。知识不是对外部客 观世界的被动反映而是个人对知识的建构亦即个人创造有关世界的意义而不是发现源于现 实的意义。知识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结果建构需要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才能实现认知 的功能是适应它应有助于主体对经验世界的组织。2 知识的社会性强调知识的社会本质认为知识既存在于人的大脑中个体的更存在于团体/ 共同体中社会的。知识是通过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中介、转化等方而的张力形式而构 建的一个完整的、发展的实体。 3 知识的情境性知识是个人和社会/物理情境之间联系的属性是互动的产物也是心理内部的 表征强调认知与学习的“交互”特性和“实践”的重要性注重研究和理解学习的

15、社会、历史和 文化本质。4 知识的复杂性知识总是和认知者在特定情境中的求知过程密切相关包括对真理的质疑、 对知识的渴求、对知识的建构与理解以及相应的情境脉络 context 知识难以直接访取或传 递给他人。知识是复杂的一是因为世界是复杂且普遍联系的二是每个认知者的建构及其结 果是独特的。复杂知识的主要特征是结构的开放性、不良性知识的建构性、协商性、情境 性和应用的不规则性。5 知识的沉默性/隐性强调知识的隐性特点及其隐性知识的学习。显性知识是指大部分的 理论知识是能够表达和交流的、存在于个体内部或外部的理论知识。隐性知识是指大部分 的经验知识是不能表达和交流的、个体内部的经验知识。隐性知识像雾

16、一样弥漫在人的意 识活动中是人类知识各层次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关键而显性知识则像粒子一样离散地存 在于意识活动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不仅互为前提而且还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7 综 观起来建构主义的知识隐喻是知识的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复杂性和隐性。在建构主 义看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知识与其说是个名词 knowledge 不如说是个动词 knowing。知识 是一个不断认知、体认和建构的过程。 三建构主义的学习隐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使得现在的学习理论研究正处在一种理论革命或理论范型转变的进程中它代表着学习理论 研究的现状和走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焦点集中在理解和意义的制定方面而不是知识本 身方面集中在知识的建构而不是知识的传授方面集中在社会的互动而不是行为方面。 8 从建构主义的知识隐喻出发建构主义的学习隐喻可以归结为以下五点1 学习是知识的建构。 2 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强调知识的社会本质。3 学习是交互和实践的产物。4 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针对劣构知识进行质疑、探求、建构和协商的过程。5 学习是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潜移默化地让隐性知识与人/情境产生互动和增长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