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对印象的解析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07664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对印象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心理学对印象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心理学对印象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学对印象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对印象的解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对印象的解析心理学对印象的解析印象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总是按照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形成。印象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印象形成的致应印象形成的致应(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称初次印象、第一印象;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第一印象一经建立,对其后的信息的组织、理解有较强的定向作用

2、。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根据第一印象来完成的。一般来说,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而不熟悉或者少见的人之间容易出现首因效应。(二)光环效应 在形成第一印象时,认知者的好恶评价是重要的要素。人们初次相见,彼此最先做出的判断是相互喜欢与否。个体对他人最初的好恶评价极大地影响对他人的总体印象。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最初的倾向性印象好似一个光环,使其他品质也因此罩上类似的色彩。例如,个体对他人的外表有良好印象,往往会对他的人格品质也倾向于给与肯定评价。这类现象叫光环效应,也称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

3、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由于它的作用,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变成光圈被夸大,其他优点或缺点也就退隐到光圈背后视而不见了。甚至只要认为某个人不错,就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便认为他所使用过的东西、他要好的朋友、他的家人都很不错。(三)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些人或事务的看法和观念,就像刻在木板上的图形那样难以更改、抹灭。比如很多人认为北方男人粗犷、豪爽,而南方男人细致、拘谨,其实真的走南闯北以后,会发现事实上不一定这样。但很多人的这种刻板观念并不因为新的经验而很快改变。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但在有限经验基

4、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性质,会使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产生偏见,甚至歧视。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在印象形成中,个体所获得的信息总是认知对象的各个具体特征,但个体最终形成的印象并不停留在各种具体特征上面,而是在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一个总体印象。(一)加法模式加法模式,指人们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质的评价分值的总和。个体被肯定评价的特征愈多,强度愈大,给人的印象则愈好;相反,个体被消极评价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留给人的印象就越差,也就越难于为他人所接纳。(二)平均模式有些人在总体印象的形成上并不是简单地把他人的多种特

5、征的评价分值累加,而是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的高低来形成对他人的好或不好的总体印象。(三)加权平均模式许多人形成对他人的总体印象时,不仅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而且从逻辑上判断各种特征的重要性。对他人的总体印象不是根据简单的平均结果,而是根据重要性确定出各种特征的权重,然后将权重与每种特征的强度相乘,最后加以平均。(四)中心品质模式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仅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真诚、热情是积极的中心品质,虚伪、冷酷是消极的中心品质。一般来说,中心品质模式更接近于大多数人 Lt 常生活中的印象形

6、成的实际情况。 印象管理(印象整饰)印象管理(印象整饰)(一)印象管理的概念印象管理,亦称印象整饰,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印象管理与印象形成的区别是:印象形成对认知者来说是信息输入,是形成对他人的印象;而印象管理是信息输出,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过程施加影响。(二)印象管理的作用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现实生活中,在不同的情境里,每一个体都承担着许多的社会角色。个体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角色的期待。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个体就要实施有

7、效的印象管理。成功的印象管理的基础,是正确理解情境,正确理解他人,正确理解自身的状态,正确理解自己承担角色的社会期待。但理解了,并不一定表示个体就会按社会要求行事。因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印象管理。(三)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在人际交往中,互动的双方在都知道对方在不断观察、评价自己,所以个体往往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辞、表情和行为等,以期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好面子”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突出的现象。由于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体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交往中会重视他人的看法和感受,通过各种印象管理策略来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维护自己的“面子”。杨国枢(1994)认为,中国人重视的他人是“重要

8、他人”,也就是和自己有密切联系和利益关系的人,比如家人、朋友、邻居和同事等。而西方人重视的他人是“概括化他人”,也就是一般的人都会对他们的人格形成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因此中国人非常注意维护在重要他人面前的形象,而对与自己关系不大的人,则不太在乎他们的看法和感受。黄先国(1987)认为中国人是把面子和尊严联系在一起的。面子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尊严,面子一方面代表了自己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个体的社会地位。所以,面子是越高越好。人们通过人情和各种社会交换手段来获取、维护和提高自己的面子,也通过权力来确认和巩固自己的面子。人情和面子是中国人核心的人际关系准则。面子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是人区别于动

9、物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在别人面前“有面子”,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的心理需求。问题是不可太“好面子”。“好面子”会使自己的行为太依从别人,缺少自己的内在标准,最终不利于个体的成长。 印象管理是一种社交技巧。其常见策略有:1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比如人们认为外表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而外表最容易为他人所知觉,所以个体往往留意修饰外表,尤其在异性面前更加如此。2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个体的真实自我也许不受他人和公众欢迎,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个体常常把真实自我隐藏起来,好比戴上一副“面具”;同时,通过各种办法自我抬高,让他人觉得自己在总的方面

10、或特殊的方面很优秀,也可以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自我抬高的人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例如教师在学生面前作出符合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行动。4投人所好。个体为了得到他人的好评,给人留下良好印象,往往投其所好,采取自我暴露、附和、谄媚、施惠等手段。 现代健康的含义并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 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 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 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 3 个方面, 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 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 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改 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 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作为 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