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理念的几点理解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07663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新课改“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理念的几点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对新课改“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理念的几点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新课改“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理念的几点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新课改“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理念的几点理解(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新课改“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理念的几点理解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先后进行了八次课程改革。新课改就是目前仍在实施中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在时间序列和内容逻辑上, 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论的核心价值理念的直接思想来源应是 20 世纪 8 0 年代初就已经提出来的素质教育。在今天看来, 素质教育所蕴涵的核心价值理念正是“以人为本”。第八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这样的目标表述就高度概括了新课程改革理论的核心价值理念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指明了我国发展的动力和目的, 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如何理解

2、以人为本是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关键一环。本人查阅了若干文献,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认真理解。一、“以人为本“与中国古代”人文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主义,在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等的思想是一致的。它肯定人的价值, 肯定现世人生,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强调人的经验和实用理性。这种理性注意力更为集中在人如何安身立命之上,主要是从实际经验出发,体悟世界和人生的意义;就是在科学技术领域,也缺少科学、数学理论和形式逻辑,只是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维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这个“人”是群体化的、普遍意义的人,没有太多个体的因素,更不是西方“人本主义”的个人。现阶段“以人为本”的内涵和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就

3、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种理念把现实的“人”作为社会主义的主体和中心,以满足现实的人的物质文化需要,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里就突出了每个人的发展,在群体中还注重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人具有了更加个性化的意义。二、“以人为本”和“人本主义”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强调的是个人的人权,以人为目的。在“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引导下,课程文化表现出许多新特点:注重人的自我实现,追求学生个性的发展,认为这是教育的核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人的自

4、我实现,甚至强调人文学科的重要性等等。在实践操作中,往往出现无法正确处理学校教育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比方,只注重方法、技术的传授,不注重学生学业结果的评价等。“以人为本”的人强调的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把人既作为目的又作为手段。“以人为本”不能等同于“以学生的需要为本”,人的需要不能脱离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就个人而言,“以人为本”的人的全面发展应包含有个人全面素质的含义,即人人都应剧本的德智体美等具备较高的素质;还应包含全社会对人才的整体布局的需求的含义,即人应是社会所需要的人。三、坚持“以人为本”为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困难重重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中,逐渐出现了向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倾斜,关注个体感性享乐,爱学乐学难以实现。诸如“穿新鞋走老路”、由“棒杀”变“捧杀”、“自主”变“自由”、“活动”变“乱动”等,有些是因为“以人为本”还未真正在教育实践中落地生根,有的则是执行者理解能力、教学水平跟不上出现的照搬照拿。在指挥棒作用下,基础教育改革处在理论上要改,实践上又不出成绩的尴尬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