尪痹的治则与治法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07583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尪痹的治则与治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尪痹的治则与治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尪痹的治则与治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尪痹的治则与治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尪痹的治则与治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尪痹的治则与治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尪痹的治则与治法尪痹的治则与治法 1尪痹的治则补肾祛寒,化湿散风,活瘀通络,强壮筋骨。2尪痹的治法(1)补肾祛寒,散风化湿,活瘀壮筋骨;(2)补肾祛寒,佐以清热;(3)补肾清热,散风化湿,活络强筋骨;(4)补肾清热,化湿祛风,强筋骨,通经络。补肾祛寒治尪汤补肾祛寒治尪汤 本汤主治尪痹肾虚寒盛证:药方以熟地、川断、补骨脂、淫羊藿、制附片、桂枝、赤白芍、知母、骨碎补、独活等 20 味药组成。水煎分两次服。每日上午 910 时服一次,晚上睡前服一次。方解:本方以熟地、川断、补骨脂、制附片补肾祛寒,养肝肾,壮筋骨为主药。以淫羊藿、桂枝、白芍、独活、骨碎补温补肾阳、和营卫、散风寒、壮筋强骨为辅药。以知母

2、、赤芍、防风等为佐药。以牛膝引药入肾为使药。全方共成补肾祛寒、化湿散风、活瘀通络、强壮筋骨、补肾治尪之功效。加减法:上肢病情重者,可去牛膝,加片姜黄、羌活。瘀血证明显者,可加红花、桃仁、苏木、制乳没。肢体变形,弯曲挛缩,不能屈伸者,可去防风、苍术、松节等,加生苡米、白僵蚕、木瓜、伸筋草。加减补肾治尪汤加减补肾治尪汤 主治肾虚标热轻证。本方以生地、川断、桂枝、白芍、知母、酒炒黄柏等 19 味药组成。煎服法同补肾祛寒治尪汤。方解:本方是仍以补肾祛寒治尪汤减去温燥之品,加入苦以坚肾,活络疏清之品,以治轻度之标热,但不能完全去掉羌活、独活、桂枝、附片等祛寒散风除湿之品(只可减量) 。因标热尚轻,不可因

3、防治标热,而舍掉治本。加减法:如标热明显者,可参考补肾清热治尪汤进行加减。因本证为肾虚标热轻证,减少一些温燥之品(或去掉,或减量)即可,不可太多加入凉药,以防碍治本(补肾祛寒) 。补肾清热治尪汤补肾清热治尪汤 主治肾虚标热重证。药方以生地、川断、地骨皮、桑枝、秦艽、黄柏等 21 味药组成。煎服法同上。方解:本方在我国北方地区,比补肾祛寒治尪汤使用情况较少。只有在青壮年人或又过于服用热药;或久久未能得到治疗,而郁而化热之证。所以方中采用一些生地、地骨皮、桑枝、黄柏、秦艽等坚肾清热祛风之品。但仍配用羌、独活等辛温祛风之品。注意治疗痹证不可采用一派寒凉之品去治疗,以免“治热而伤阴”、 “血凝而生痹”

4、等不良影响。加减法:经过本方治疗一段时间后,如热象已不明显,或出现了“痛处喜热”、 “得热则舒”等象,则可仍用补肾祛寒治尪汤治疗。如果服用本方后,标热之证虽有一些,但已不明显,则可改用加减补肾治尪汤。补肾清化治尪汤补肾清化治尪汤 本汤主治“湿热伤肾”证。药方以怀牛膝、川断、黄柏、骨碎补、秦艽等 22 味药组成。方解:本方主要用于我国南方,或亚热带地区,或常年湿热的国家和地区。故以川断补肾强筋骨;牛膝补肾活瘀;黄柏、秦艽祛风热,坚肾壮骨为主药。又配以骨碎补、青蒿、青风藤、防己等补肾清热、散风热、壮筋骨,再佐一些藤、蔓之品通经络、达四肢而组成既补肾清热又化湿浊之方。病例病例 1 任某某,男,48

5、岁,工人。1971 年 10 月 28 日初诊。主诉:关节疼痛,肿大变形,僵化,肢体不能自主活动已 1 年有余。病史:1970 年 9 月间,因挖地道而长时间在地下劳动。一日突然高烧 40 度以上,继而出现左膝、左踝关节红肿疼痛,行走不便。虽经治约半年,但病情日渐加重。两手腕、食指关节亦相继红肿疼痛、变形、僵化,活动严重受限,晨起伸不开。两膝关节肿大、变形、不能自由屈伸,左腿较重。两踝关节肿大如脱。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当时血沉 55 毫米/小时) ,即转该院中医科诊治,服中药 80 剂,症状未见改善,血沉增快(118 毫米/小时) ,遂来我院就医。现症:除上述两膝、两踝及两手腕

6、、指关节肿大、变形、疼痛、不能自由活动外,两髋关节亦强直僵化、固定成一种位置(大腿与躯干呈 120 度,不能屈伸) ,两肩、肘关节亦僵化不能活动,故来诊时需人背抬。有间断发烧,身体畏冷,心中烦热,食欲不振,时有恶心,大便 1日 12 次,小便黄赤,舌苔白腻,脉象弦数。经我院放射科 X 线拍片,仍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地下环境寒湿,久处其地而受风寒湿三邪侵袭致痹。寒湿最易伤肾,肾虚不能御邪,寒湿乘虚深侵,肾主骨,寒邪入骨,久久留舍,骨失所养,则可致骨质变形,节挛筋缩,肢体不能屈伸,脚肿如脱,温温欲吐,而呈现尪羸之状。脉症合参,诊为尪痹。目前虽有标热之象,但实质仍为寒。 治法:补肾祛寒,散风

7、活络。处方:补肾祛寒治尪汤加减:制附片 10 克,骨碎补 12 克,桂枝 10 克,赤白芍各 10 克,麻黄 6 克,知母 10 克,防风 12 克,威灵仙 12 克,白术 10 克,炙山甲 10 克,生姜 10 克,甘草 6 克。水煎服,六剂。药后诸症均减轻,仍守上方又加伸筋草 30 克,嘱可常服。至 1972 年 3 月 10 日来诊时,已能自己行走,不用扶杖。两手腕及指关节虽仍有变形,但可用力活动,手按之亦无疼痛,膝关节尚有肿胀,予上方加黄芪 30 克。3 月 17 日已能骑自行车上街,仍守上方。 1972 年 5 月 3 日来诊时,食欲很好,仅腕、背、踝部有时发胀,偶有轻痛,腕、指、膝

8、、踝关节虽外观尚变形,但均不影响活动。先后共诊 22 次,服药 110 多剂,病情已稳定,改用粉剂常服,处方如下:制附片 45 克,骨碎补 54 克,川断 60 克,桂枝 36 克,赤白芍各 60 克,知母 36 克,防风45 克,苍白术各 30 克,威灵仙 120 克,麻黄 36 克,细辛 12 克,松节 45 克,伸筋草 120 克,炙山甲 36 克,地龙 45 克,皂刺 21 克,泽泻 30 克。共研细末,每服 3 克,每日 2 次,温黄酒送服。1973 年 1 月 27 日来诊,膝肿消退,关节明显变小,仍守上方,加归尾 36 克,焦神曲 30克,片姜黄 30 克,红花 36 克,改川断

9、为 90 克,为细末服。1973 年 5 月 29 日,四肢功能明显好转,可以自由蹲下、站起,站立 1 小时多也不觉疲累,能骑自行车上街跑几十华里。脉亦较前和缓有力,舌苔正常。惟左腕及踝关节,尚有轻痛。仍予原方以资巩固。1975 年夏天追访:已全天上班工作年余,腕、指、左膝关节外形虽未全复正常,但能活动,能工作,无痛苦。1979 年夏季又约他来复查:血沉 13 毫米/小时,类风湿因子仍为阳性。但一直上全天班,并能胜任比较繁重的工作。病例病例 2赵某某,女,28 岁,汉族,教师。河北籍,已婚。主诉:关节肿痛,变形僵化 2 年余,加重 3 个月。病史:1980 年 1 月份因居住潮湿,自觉手指发凉

10、,皮肤苍白无血,麻木疼痛。半年以后渐及腕、膝、踝关节及足趾关节,均对称性疼痛。1982 年 5 月产后延及全身大小关节疼痛变形。近 3 个月来不能起床,不能自行翻身,关节剧痛不敢用手碰。在宁夏当地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曾先后口服消炎痛、水杨酸钠、强的松、布洛芬、昆明山海棠等,症状不减,卧床不起,几成废人。于 1982 年 10 月 5 日抬来我院住院治疗。现症:四肢大小关节均肿大变形,关节局部怕热,酸胀,烧灼感,但又不能久放被外,夜痛重,怕风。有时呈游走性疼痛,四肢末端发凉,言语无力,说话时嘴不能张大,气短倦怠,眩晕耳鸣,咽干口燥,尿黄,月经 50 天一行,量少色黑。舌质正常,舌苔薄白

11、。脉沉细数,尺脉弱。趺阳、太冲、太溪脉均沉细弱。极度消瘦。身高 1.60 米,体重仅有 30.5 千克,面色白,皮肤脱屑。双臂不能向外伸展抬高,右臂抬高 95 度,左臂 70 度,双肘仅能伸展 125 度,双膝只能屈曲 90 度,双颌下及颈部可摸到数个肿物,小如豆粒大,大者如枣核,有压痛。化验血沉 142 毫米/小时,类风湿因子阳性,血红蛋白 63 克/升。X 光拍片:骨质稀疏明显。掌指、指间关节及腕关节间隙明显狭窄,双侧小指间关节半脱位畸形,双骶髂关节间隙狭窄融合,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改变。辨证: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冬季感受寒湿最易伤肾,寒邪久留,内舍于肾,深侵入骨,致骨质疏松变形,肢体不

12、能屈伸,活动障碍。产后血亏,气随血耗,使气血双损,阴阳俱虚,又加重了病情的发展。肾阳虚衰,温煦失职,而见形寒肢冷,昼轻夜重,面色白。产后失血,血虚阴伤,故口干舌燥,午后低烧,月经量少、后错。肝肾精血不足,筋骨失养,故肢麻筋挛,皮肤干燥脱屑,极度消瘦。兼有风邪,故关节有游走性疼痛、怕风。肾肝脾俱虚,故趺阳、太冲、太溪、尺脉均沉细弱。据此脉症诊为尪痹、肾虚标热轻证。 治法:补肾祛寒,辅以化湿祛风,佐以苦坚防热,活血通络。方药:制附片 9 克,骨碎补 12 克,生、熟地各 15 克,陈皮 12 克,砂仁 3 克,当归 10 克,赤、白芍各 10 克,桂枝 12 克,知母 12 克,络石藤 30 克,

13、羌、独活各 10 克,威灵仙 12 克,片姜黄 10 克,葛根 15 克,寻骨风 20 克,酒炒黄柏 10 克。另:十全大补丸 1 丸,日 2 次。治疗 1 个月后,已无眩晕咽干,面色红润。化验血红蛋白 81 克/升,血沉 110 毫米/小时。已能拄拐杖走路,关节痛减,局部已无烧灼感,觉发凉喜暖,说明肾虚寒盛为其本。上方将附片加至 12 克,当归加至 12 克,改生、熟地各为 20 克。治疗 84 天,体重增加 7 千克,可以扔掉拐杖走 34 米远,面色红润,无形寒肢冷自汗症状。治前手不能握物,双手握力为 0,现握力均为 1 千克。两臂可上举过头,右肘现可伸展 140 度,左肘 160 度,右

14、膝弯曲接近正常。能自己行走,生活渐能自理,全身情况好转出院。回原籍嘱其配制药粉,长期服用,以再度提高疗效。药粉处方如下:生、熟地各 30 克,骨碎补 40 克,川续断 30 克,补骨脂 24 克,炙麻黄9 克,苍术 24 克,桂枝 30 克,赤、白芍各 24 克,知母 30 克,制附片 30 克,伸筋草 40 克,透骨草 40 克,威灵仙 30 克,羌、独活各 30 克,怀牛膝 30 克,片姜黄 30 克,草红花 25 克,苍耳子 25 克,五灵脂 25 克,炙山甲 20 克,防风 25 克,上药共为细末,每次 3 克,每日 2 次,温开水或兑入一些黄酒送服。于 1982 年 12 月 28 日出院。1983 年 1 月份来信:“已能完全扔掉拐杖,自己能独立行动了,还能织毛衣,身体比刚回来又胖了许多,全家人都很高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