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探索与实践1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07343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探索与实践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探索与实践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探索与实践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探索与实践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探索与实践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探索与实践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探索与实践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探索与实践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探索与实践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科学知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小学课题上,科学思维的培养日显其重要性。而科学思维的形成是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通过早期的科学教育,使儿童从小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品质,对其一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1 1、科学思维的涵义科学思维的涵义科学思维,顾名思义就是讲思维至于科学的方法之中,它是科学方法在个体思维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科学思维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只有参与了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思维方法在内的学习过程才是真正的探究过程,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也是相辅

2、相成的,二者在本质上基本相同,学生外在的科学探究是有内在的科学思维指导下的探究,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在科学学习中真正做到动脑和动手相结合。因此,科学教育的过程要真正体现科学探究的本质,就必须把焦点集中于科学思维的培养。科学思维,形成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是真理在认识的统一过程中,对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在科学认识活动中,科学思维必须遵守三个基本原则,它们是:在逻辑上要求严密的逻辑性,达到归纳和演绎的统一;在方法上要求辩证地分析和综合两种思维方法;在体系上,实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科

3、学思维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二、科学思维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从心理学上来看,我们常说,儿童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成人的“缩小” ,我们要关注儿童的特性,早在二十世纪中叶,以皮亚杰为首的发生认识论专家已经对儿童的智力和思维发展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皮亚杰对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和形成运算阶段(11岁以上) 。虽然后人对皮亚杰这种对智力进行的年龄划分质疑纷纷,但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处于十一岁左右时思维的认识已经“超越于现实本身,把现实纳入可能性和必然性的范围” ,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儿童已经能够摆脱现实和表象的束缚,来思考可能或

4、假设的东西了。很显然此时的儿童所进行假设、质疑、分析、演绎和抽象等思维活动,就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成分,可以说,在这个阶段的儿童完全具有科学思维的能力了。从教育学上来看,习性专家康纳德.洛伦兹发现了“印刻”这一现象,并从中推断出发展的关键期的思维。所谓关键期,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的某个时期,动物对某种类型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而且该种类型的环境影响会对这一时期发展的方向及进程发挥重大作用。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学生的行为和技能、知识与思维最容易受到影响,而且发展的最快,如果此时能在儿童的思维萌芽已产生时及时抓住关键期,实时地进行思维的引导、训练和激发,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三、科学思维培养的方法三、科学思

5、维培养的方法(一)、从“点”到“线”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集中体现在善于深入的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思维的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一个具有深刻思维的人才会是一个有独到想法,有创造力的人。新的科学与以往的自然相比,在教材内容安排来看,涉及的范围减少了,可供探究活动的深度加深了。这为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提供了可能。1、加强方法指导,重视观察实验,注重学生经验积累。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先期的感性认识是进行思维活动的主要基础,随着年龄的增加、表象的丰富,逐渐向抽象的理性思维方向发展,但直观形象思维还是占主导地位。而在科学教学中

6、,重视学生观察、实验的开展,加强方法的指导,逐步积累生活、学习经验,是提高学生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为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奠定基础,也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前提。如教材中的大树的观察、小动物的寻访、我们身体的观察、水的观察、纸的观察、电和我们的生活、各种各样的岩石等,都是使学生在观察实践中,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在认识中学习方法、锻炼能力,为后期进一步的探究活动的进行,作了经验和方法的准备。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观察研究的能力很重要。2、引领学生由“经验认识”向“科学认识”的转化。小学阶段,不需要学生对科学有系统的认识,也不需要学生掌握深邃的科学道理。但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典型活动,提高学生对科学的朦胧的认

7、识,逐渐使他们的意识由“经验认识”向“科学认识”转变,为他们将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而产生深远的影响作用。如:冷水与热水的教学前,一位学生提出:“满满的一杯热水放在桌上,过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发现剩下大半杯了,奶奶说:是给鬼喝了!”这个问题对好多同学触动很大,教师让所有同学回家去试一遍,都发现水确实少了。在课堂教学中,将活动的重点放在水的热胀冷缩引起水体积的变化上。学了这一课后,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是热胀冷缩的缘故呀” 。教师及时补充:大家倒在杯子里的热水上方有没有在冒气,那是热水也在蒸发成水蒸汽,消失在空气中。可以说,一杯热水过一夜减少的现象是由热胀冷缩和水的蒸发双重作用的结果。3、培养学生运用科

8、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的深刻性还体现在对科学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包括运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等。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更应这方面能力的培养。4、挖掘问题探究的内涵,培养抗干扰能力。探求事物的本质、挖掘问题的内涵,是科学思维深刻性的又一体现。科学教学活动中,多变量的观察实验活动,是锻炼思维深刻性的好素材。如浮与沉 ,有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安排结构性材料,第一节课:因为材料的问题,学生得出“轻的物体沉,重的物体浮”的研究结论。第二节课:针对这种情况调整材料结构,学生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第一节课的结论错了,原来使学生自行探究出沉浮规律。这样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分析归纳、问题反思、调整新实

9、践、得出新结论的过程,不知不觉中锻炼了思维深刻性的品质。(二) “面” 上拓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一定程度上也反映思维的广度。在小学阶段,因科学知识的贫乏、对教师论断盲目推崇、从众惰性心理等原因,多数学生思维缺乏灵活性。如若教学方式不当,容易使其形成不良的思维定势,导致思维方式趋向单一化等问题。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很有必要。1、在“迁移”与“渗透”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说过:“看一张等高线地图,学生看到的是纸上的线条,制图学家看到的是一张地形图.只有在许多这样的视觉转换以后,学生才成为科学家世界的一个居民。 ”我们

10、在科学课的教学中,要成功实现这些“视觉转换” ,获得理性认识,就离不开理性思考。2、在“设计”与“探究”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小学科学教材是由一组组有一定价值趋向的结构性的活动贯穿着教材的全过程,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成了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活动的设计与探究过程,是培养学生灵活思维能力的好途径。3、在“求异”与“求变”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为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克服思维定势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求异、求变的方法,解决观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也是锻炼学生灵活思维的好方法。4、在创设思维情境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兴趣是调动和活跃学生思维的方法。通过创设与学习

11、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参与研究的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研究问题,在情境中分析、思考问题,在情境中选择有效途径、寻求解决办法,得到智力的发展、情操的陶冶,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三) 、多种途径,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或迅速程度。敏捷的思维能力往往通过锻炼而来,小学科学教学活动有许多地方是锻炼学生思维敏捷性的素材。1、填写观察记录、实验报告,提出速度要求。科学课的教学活动总是环绕着一组组的活动而展开,我们可以让学生每次在观察、实验活动的同时,填写观察记录和实验报告,适当提出速度的要求。久而久之,既能提高学生思维的速度,又能养成良好的实验记录习惯,真是一

12、举多得。2、进行科学趣味竞赛,锻炼思维的敏捷性。适当的进行一些科学趣味竞赛:如科技小发明设计赛、小制作竞赛、科学百科知识竞赛、环保科技手抄报比赛、科学家小故事演讲赛等,都是锻炼思维敏捷性,提高对科学兴趣的好途径。3、教给学生一些提高思维速度的方法和技巧。良好的思维方式,有益于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促进思维品质的形成。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可充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思维训练。(四) 、扶持鼓励,培养思维的独创性。独创性是指产生不同寻常的反思和不落常规的联想的能力,强调思维的独特性。它在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中占重要地位。 小学科学课许多活动方案的设计、许多新的问题的提出,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独创性思维

13、品质。1、鼓励直觉思维。直觉也叫顿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特别是科学研究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爱因斯坦曾说:我相信直觉和灵感。玻恩说:实验物理的全部伟大发现都来源于一些人的直觉。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独创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秉性天真,许多问题的解答往往来源于他们的直觉,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发展儿童的直觉思维,多表扬、少批评。2、培养独立思考、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在科学课的学习中,不少活动有较强的互动性,要求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进行各项探究活动。需要教师在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的同时,提供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14、、分析、争辩的空间。久而久之,使其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3、鼓励大胆创新、培养求异精神。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抓住学生智慧的火花、创新的萌芽,鼓励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展示学生独特的设计方案,演示学生新颖的观察实验操作。鼓励学生勇于求异,大胆创新。(五)存同求异,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的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的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思维的批判性品质是思维过程中自我意识作用的结果。是思维活动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品质。1、鼓励大胆提出质疑。科学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多思考,善于自己发现问题,提高自我纠错能力;也可引导学生检验实验方案的合理性,提出修正方案,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或者鼓励学生多问几个“能行吗?” 、 “为什么?” ,提高质疑能力。2、培养排除无关信息的能力。思维的批判性,还包括能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排除无关信息的能力。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采取一定的方法通过鉴别,找出问题所在,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好途径。总之, 教师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是参与者、合作者,更是促进者。只有让学生在深层思考和讨论中去学习,才能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思维是科学思维,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思维更靠近科学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