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的分析及对策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06047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的分析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的分析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的分析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的分析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的分析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的分析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的分析及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的分析及对策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的分析及对策汤丽红(嘉定区实验小学,汤丽红,201800)内容摘要:内容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认真分析了学生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并针对各种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引导学生探索,真正明确算理;运用迁移规律,加强计算教学;利用错例资源,对症下药;培养口算能力,切实打好基础;养成良好习惯,确保计算正确;发挥“积分”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关键词:关键词:计算错误 原因分析 对策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改革确实提出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也确实对过去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改

2、革。新教材实施以来,老师们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学生的计算一点也不扎实。 ”这表现为学生的计算速度及正确率普遍有所下降。其实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同样离不开计算。而有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大搞题海战术。有些学生不懂算理,计算法则的运用比较僵化,习题错误将经常不断。当出现错误时,没有及时分析错误原因而只是将其归罪于粗心。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教师埋怨学生计算能力差的现象。其实孩子在计算中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找出错误原因,有针对性地

3、预防,纠正计算错误,提高教学效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1 1 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的掌握所导致的错误。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不是不懂得运算导致错误,而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注意力不集中等。1.11.1 知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1.1.11.1.1 概念、法则理解不清概念、法则理解不清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些错误是由于

4、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如:376-(176-98)=376-176-98=102 错误原因是学生在去小括号时没有减变加,不理解已知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用这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反之同理。1.1.21.1.2 受负迁移影响受负迁移影响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消极的作用则干扰学生学习新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为老方法、旧法则干扰新方法。尤其是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假象的“好算”或“巧算”迷惑。如:476-763=4003=1200;637963631。1.21.2 非知识性错误非知识性错误1.2

5、.11.2.1 注意力发展不完善注意力发展不完善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小学生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上发展很不完善。他们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够具体,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他们抄写数字、符号、不看清楚就下笔,如“3”写成“8” , “56”写成“65” , “+”写成“”等。牛头不对马嘴,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1.2.21.2.2 运算不认真运算不认真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当计算题数据较大,运算步骤过多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不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从而导致错误出现。如草稿纸上的答案未抄到本子上或抄错

6、,两步混合运算只算一步就以为得出结果。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减的错误较多。2 2 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对策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对策2.12.1 解决知识性错误的对策解决知识性错误的对策2.1.12.1.1 引导学生探索,真正明确算理引导学生探索,真正明确算理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如果不懂算理,光靠机械训练,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要尽量引导他们动手、动脑、通过自己实践、观察,主动地去探索,这种获得知识的过程,理解才更深刻,才能自觉地把新知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不仅记得牢,而且能运用自如。例如在教学 325

7、-164-136 这题巧算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而是出了这样一题:学校图书室有325 本故事书,借给一年级 164 本,借给二年级 136 本,图书室还有几本故事书?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题应用题的时候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奥秘,从而得出规律。2.1.22.1.2 运用迁移规律,加强计算教学运用迁移规律,加强计算教学先掌握的运算法则对后学习的运算法则,既有积极的影响,又可能产生干扰。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注意运用法则之间的正负迁移。要充分发挥正迁移作用,防止负迁移的消极影响。在学习掌握新的计算法则时,要引导学生比较新旧知识点的异同点,只有这样,新知识才

8、会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生根发芽” 。2.1.2.12.1.2.1 注重口头表达,提高计算技能注重口头表达,提高计算技能为了促进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能,加强练习是十分必要的。练习时,我首先训练学生用文字叙述的形式答题。如:180-405 读作 180 减去 40 除以 5的商, (180-40)5 读作 180 减去 40 的差除以 5,通过读题学生就会明确两题表达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也就不会发生运算顺序的错误。2.1.2.22.1.2.2 采取对比性练习采取对比性练习将易混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如 312-165-135 和 312-165+135 这组

9、对比题,学生容易被第二小题中后两个数的“凑整”假象迷惑。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之后再进行练习,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别能力。2.1.32.1.3 利用错例资源,对症下药利用错例资源,对症下药一般说,学生初次练习时产生的错误,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如果是多次重复同一种错误,尤其是当这种错误在头脑中根深蒂固时,再纠正起来就会非常困难,所以教师要及时了解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而又典型的错例。每堂新授课可以加入前一天作业中的易错处,让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 ,达到既“治病”又“又预防”的目的。2.22.2 解决非知识性错误的对策解决非

10、知识性错误的对策2.2.12.2.1 培养口算能力,切实打好基础培养口算能力,切实打好基础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学生笔算能力的强弱一定意义上是口算能力的反映。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2.2.1.12.2.1.1 观察题目特征,掌握口算方法观察题目特征,掌握口算方法有些直接利用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或用乘法口诀直接求积、求商;还有的可以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口算;在混合运算中,教给学生一些运算技巧,如注意观察口算题目的特征等,不断提高口算能力。2.2.1.22.2.1.2 做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做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由于计算题没有生动的情节,很难吸引学生

11、的注意力,所以口算练习时,只有形式多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把口算时间定在课前两分钟,练习形式有多种:如自算(自己准备好与教学内容匹配的口算题) 、互算(同学之间互相出题,互相评判,通过对比,来提高口算能力) 、抢答、竞赛、接力赛等。2.2.22.2.2 养成良好习惯,确保计算正确养成良好习惯,确保计算正确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练的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教学中,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条: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

12、: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2.2.32.2.3 发挥发挥“积分积分”魅力,激发学习兴趣魅力,激发学习兴趣一开学,我就和学生约法三章:(1)只要作业认真,字迹清楚整洁,就可以获得 10 分积分;(2)作业正确率达百分之九十八以上也能得到 10 分积分;(3)如果累计积满 100 分,就可在单元测验中加上附加分 10 分。实施约定以后,大部分学生都有了进步,可总有个别学生,似乎事不关己,要说作业正确率吧,每次全对的几乎寥寥无几;要说作业格式吧,总是反其道而行。这可怎么办呢?我特地邀请这几位“事不关己”的学生和我一起统计积分表,并另外设定一条规则:“与自己比,与昨天的我进行比赛,进步了照样能获得积分。 ”经过实践,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只要老师能认真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预防和纠正,就能不断地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使学生从小养成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也培养了学生自我检查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张军梅.中小学数学I.2006,(3):8-9 2吴丽云.中小学数学I.2006,(11):28-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