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西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9877794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西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内蒙古(西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内蒙古(西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内蒙古(西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内蒙古(西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西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西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题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第第 I I 卷(阅读题卷(阅读题 共共 8181 分)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9 分)“粉丝”这个概念对公众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在现实生活中,普通人不太可能拥有自己的“粉丝” ,更多的情况下是别人的“粉丝” 。但是,在微博世界中,任何一个普通用户都会有“粉丝” ,甚至有大量的“粉丝” 。一名微博用户发布的微博信息会被自己的“粉丝”直接看到,也会收到来

2、自“粉丝”的回复与评论,还有可能被“粉丝”转发,这都给了普通用户一种“明星”般的体验。另外,对于那些现实生活中的公众人物而言,他们则需要将自己的知名度以及受关注度在微博世界中继续延展。微博“粉丝”具有非专一性。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崇拜或迷恋的对象往往数量不多,但是在微博中,用户常常会成为很多人的“粉丝” 。在现实世界中,当 A 与 B 两位公众人物之间出现竞争、不和或对立关系时,A 的“粉丝”群体与 B 的“粉丝”群体的态度、选择往往是泾渭分明的。而在微博世界中,分属 A、B 的“粉丝”群体成员则很有可能出于某些原因,同时成为对方的“粉丝” 。微博“粉丝”具有非崇拜性。既然“粉丝”是“迷”的意

3、思,那么一般而言必然带有对对方的崇拜,但是微博“粉丝”在这一点上恰恰不同。在微博上,一位用户成为另一位用户的“粉丝” ,或许是出于对对方的崇拜,但也有可能并非如此。登录微博之后,显示出的页面几乎都是你所关注的用户发布的微博信息,因此,如果你想知道某一个人发布的信息,就要首先成为他的“粉丝” ,这是由微博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想知道一个人发布的信息、状态,与对一个人表示崇拜、迷恋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而这两种情况在微博中却天然地合二为一了。概言之,微博“粉丝”的关注行为并不一定出于崇拜心理,有时仅仅出于好奇而已。微博“粉丝”对关注对象也具有攻击性。在微博上,不少用户都受到过自己“粉丝”的攻击。

4、心理学家把“攻击性”定义为想要给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倾向。微博“粉丝”呈现出的攻击性,最为特殊的一点就是,其攻击范围有时包括“关注”对象,这是微博“粉丝”与普通“粉丝”之间较为明显的区别。一般而言, “粉丝”是不会对自己的偶像进行指责、攻击的。既然“粉丝”带有“迷恋”的含义,那么他们就不但不会批评偶像的缺点,甚至会对- 2 -偶像的不足、过失视而不见并加以袒护。但是,微博“粉丝”表现出来的有时就不是单纯的迷恋,有的用户恰恰是为了对一些人进行攻击才对其“关注” ,以便在第一时间了解其言行,进而作出快速的指责。从盲目崇拜到盲目攻击,微博“粉丝”群体使我们对“粉丝”的理解多了一层。换言之,从微博“粉丝

5、”的出现开始,某个“粉丝”群体内部不再是铁板一块,而且出现了相互对立的分化。(摘编自靖鸣、王瑞微博“粉丝”:虚拟公共领域的舆论新军)1.下列对于微博“粉丝”特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粉丝”对博主发布的信息,往往进行回复、评论或转发,这使得博主得到一种“明星”般的体验,也使“粉丝”自己得以扩大知名度。B微博“粉丝”带有一定的攻击性,有的人甚至只是为了对某博主进行攻击,才成为他的“粉丝” ,这与“粉丝”一词所带的“迷恋”义是相悖的。C微博“粉丝”成为某一博主的粉丝后,也可能成为与该博主存在对立关系的其他博主的“粉丝” 。他们一般不把自己固定成某一博主的“粉丝” 。D微博“粉丝”虽然叫

6、“粉丝” ,但不一定是博主的崇拜者,有些“粉丝”仅仅是因为需要了解某个博主发布的信息、状态,才成为他的“粉丝”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博“粉丝”与现实生活中的“粉丝” ,虽然都叫“粉丝” ,但内涵不同。微博“粉丝”不一定是微博用户的迷恋者,而现实生活中的则一定是。B现实生活中的人不可能都有“粉丝” ,但微博世界的博主,必定个个有“粉丝” 。只要博主发出信息,他的“粉丝”们就能看到并且作出反应。C微博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公众人物拥有粉丝的情况不同。微博世界中,他们即使有对立关系,也可能拥有相同的粉丝,这在现实世界中则不可能。D现实生活中的“粉丝”一般不会指责、攻击自

7、己的偶像,有的甚至盲目崇拜;而微博“粉丝” ,却很有可能站到偶像的对立面,对偶像进行攻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微博世界,对于博主的崇拜、迷恋和对于博主发布的信息的关注可以天然地合二为一。而有时候,成为某人的“粉丝”也是情非所愿,只是为了解其信息。B微博中的普通用户有自己的“粉丝” ,甚至大量“粉丝” ;现实生活中的公众人物,更可以借助微博延伸其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扩大其知名度和受关注度。C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想要了解明星的一举一动,常常寄希望于大众媒体的新闻报道。- 3 -但到了微博时代,普通人可以通过微博与明星进行“近距离接触” 。D有的微博“粉丝”在自己

8、的关注对象发布信息后快速作出指责,主观上是恶意的,他们对该关注对象不再“迷恋” ,可以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二、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共 22 分)穿越死亡的父爱穿越死亡的父爱陈凤优从小到大,我从没见父亲流过一滴眼泪。可在我手术前,他哭了。 那是春节后的第四天,我肚子疼得厉害,几天也不见好,父亲带我上医院检查了几次,可查来查去,都查不出个所以然。 在那度日如年的半个月里,父亲每天坐在床边,眼巴巴地望着我。看着我日渐消瘦,他的眸子失去了往日的光泽。 不久后,我又做了一项检查,检查结束,医生紧皱眉头,自言自语:“怪事,小肠中怎么有个瘤?”他认为,这种瘤极为少见,十有八九是恶性的很快,

9、父亲风尘仆仆地赶到医院。就在快进病房的时候,他站住了,揩了一把湿漉漉的眼窝,步伐轻快地走了进来,冲我笑了笑。 父亲不死心,他跟医生商量,要给我再做一遍检查。但他把检查单递进那扇小窗后,就默默地走开了。检查室里进来一位医生,是父亲托人找的一位熟人,父亲想让他来帮自己看个明白。 半个小时后,那位医生出去了。我悄悄地扒着门缝往外看,父亲一看到他的脸,仿佛心里的一盏灯灭掉了,脸色由焦急变成了黯淡,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果然,那位医生叹了口气:“唉,太年轻了,真可惜”父亲扶着墙慢慢地蹲下了,双手抱着头,紧紧地。过了一会儿,他吃力地站起身。我赶紧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跟他回到病房。他一直沉默地往回走,但扭头

10、看我的时候,脸上却溢满了微笑:“没什么事,只要做了手术,就会好的。 ” 过了一会儿,父亲去了医生办公室,回来后对我说:“明天就可以手术。 ”就在我准备进手术室前,父亲忽然把大姐叫了出去。过了好一会儿,才见大姐一个人回到我的身边。我有些慌了,拉住大姐的手,连声问:“爸呢?”大姐说他有点儿事,马上就来。 手推车把我推出了病房,行进在长长的走廊上,家人都跟在后面,谁也不说话,只听见“嚓嚓”的脚步声。这时,传来“祝你生日快乐”的铃声,这是我给父亲调的手机铃声!循着铃声,我使劲将脑袋往后仰,终于发现父亲站在走廊的尽头。远远望去,他是那样苍老,他肩头耸动,压抑着哭声,我第一次看见了父亲的眼泪。 - 4 -

11、我躺在手术台上,麻醉师给我打了一针,我的身体慢慢失去知觉。不知过了多久,一张圆圆的脸靠近了,轻轻地对我说:“别怕,是良性的。 ” 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我却没有多惊喜。我流着泪,最先想到的就是赶快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 从手术室里出来,我又被送回病房。父亲却不在,大姐说父亲去买东西了。顿了一下,大姐又说,父亲走之前叮嘱说,手术完了一定打个电话告诉他。我不知哪来的力气,挣扎着说:“给我电话!” 大姐掏出手机,拨通了父亲的号码,放到我耳边。 “嘟嘟”电话声响了一会儿,听筒里终于传来父亲的声音,沙哑又克制:“手术完了吗?怎么样?” 我感到一阵心酸,憋了半天,才哽咽着说出手术的结果。过了许久,突然传来父亲

12、的哭声,那苍老、喑哑的抽泣声,像委屈,更像一种释放,穿透我的耳膜,慢慢地浸透我的每一根神经。 我张张嘴,想大喊一声“爸爸” ,嗓子却忽然嘶哑,耳边湿漉漉一片。那一刻,我只想伸手去抱一抱我的老父亲。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A文章以“穿越死亡的父爱”为标题,表达了对“父爱”的由衷赞美,突出了文章的主旨。B文章开头写“我”肚子疼得厉害,医院检查了几次都查不出个所以然,委婉地讽刺了医院医疗水平的低下。C “父亲扶着墙慢慢地蹲下了,双手抱着头,紧紧地” ,这一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内心的极度痛苦。D当“我”得知肿瘤是良性的,却没有太多惊喜,因为父亲为了给“我”治病,已经

13、背起了沉重的债务。5.文章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表现父亲这一形象,请举例分析。 (6 分)答: 6.文中几次写到父亲的“哭声”?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6 分)答: 7.文中父亲因为担心儿子,有意隐瞒儿子严重的病情。对此你是怎么看的?类似的事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请举例谈谈。 (6 分)答: - 5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 选择题每题 3 分 )(19 分)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

14、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 ,当举群相送耳。 ”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

15、,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8.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长,辩赡 赡:丰富 B我书比种繇,当抗行 抗:抵挡。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冠:

16、位居第一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止一吊,遂不重诣A B C D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6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 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 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