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的社会责任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877554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企业的社会责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析企业的社会责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析企业的社会责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析企业的社会责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析企业的社会责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企业的社会责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企业的社会责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析企业的社会责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已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市场主体。现代社会对企业组织的期待,已由纯然是经济性组织的看法,转变为兼具社会性使命,企业善尽社会责任,有利于提高其形象,使产品和服务对用户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有利地位,增强企业的持续获利能力,而且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也有助于激励本企业的发展能力,企业应以追求长期利益为出发点,企业应履行其社会责任,有助于改善企业所处的环境,从而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最终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利益。一、一、 企企业业社会社会责责任的基本含任的基本含义义与与发发展展阶阶段段(一) 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企业社会责任有广义和狭

2、义之分,广义上的社会责任包括含有社会利益内容的法定责任和含有社会利益内容的道德责任。法定的社会责任是指由法律、行政法规明文规定的企业应当承担的对社会的责任。如果企业违反法定的社会责任,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道德的社会责任是指虽然没有法律的直接规定,但道德伦理要求企业承担的对社会的责任。由于法律规定不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道德的社会责任便成为法定的社会责任的必要补充,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整个企业的社会责任。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仅仅指企业根据伦理道德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也就是道德责任。但正如学者所言“公司社会责任概念,其本身,基本上虽是道德性的抽象观念,但在学术研究上仍应2该请求如何将

3、之具体落实的办法,否则将沦为纯粹道德化的诉求,免不了终致落空成为一项口号而已。 ”因此有必要将这种道德责任法律化。另一种途径是将这种社会责任融进具体的制度设计中,例如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赋予职工参与决策、确立董事中心地位等。这一定义显示:(1)企业社会责任是多元化的,具体可分为以下六个主要方面。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如员工安全健康、培训等);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如质量、诚信等);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如赚取利润、保证企业成长发展等);企业的政府责任(如纳税、履行政府经济政策等);企业社区责任(如社团和慈善捐赠等);企业对环境的责任(如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等)。 (2)企业社会责任是更高层次的企业责

4、任。 (3)社会责任的承担与企业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有因果关系。判断企业是否承担了社会责任不能只根据“说”,必须根据其行为和后果下结论,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那些只喊漂亮口号而不落实行动的企业,很难让人相信其社会责任意识的真诚。(二)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阶段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整体从旁观阶段进入起步阶段。卓越者、领先者、追赶者和起步者企业的数量均保持着整体增加的趋势。旁观者企业的数量不断减少。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为 23.1 分,整体从旁观阶段进入起步阶段,但仍有六成企业在“旁观”。2012 年中国 100 强系列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得分为 23.1分,较 2011 年的 19.

5、7 分有所提升,整体从旁观阶段进入起步阶段。具体来看,有 3 家企业(1.0)处于卓越者阶段;29 家企业(9.7)处于领先者阶段;处于追赶者和起步者阶段的企业分别有 42 家(14.0)和 413家(13.7);处于旁观者阶段的企业最多,为 185 家(61.7),其中,15家企业(5.0)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得分等于或低于 0 分。与 2011 年相比,卓越者、领先者、追赶者、起步者企業分别增加了 2 家、4 家、5家和 5 家。处于旁观者阶段的企业数量由 2011 年的 205 家降低至 185家。2010 年以来,卓越者、领先者、追赶者和起步者企业的数量均保持着整体增加的趋势,旁观者企业

6、的数量不断减少。二、我国企二、我国企业业社会社会责责任的任的问题现问题现状状经过 30 年的改革,中国的资源逐渐从政府手中转到企业手中,企业逐渐成为拥有众多资源的社会行动的主体。相对的,拥有的资源越多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应该越大。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企业在追求利益时,忽略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我国企业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的社会责任感造成企业的唯一目标便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只顾企业自身利益,而忽视了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责任感。我国楼市房价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虽然国家一再打压房价但是却很难起到作用,房价越打压越升高。近几年内国内大中城市房价只升不降,几乎已

7、经成倍增长。普通民众很难负担起高额的房价。而且房地产商一味生产可以带来更大利润的大户型和高级住宅,造成一些中小户型、中低价位住房供应比例偏低。同时过多的资金投入房地产业,可能会造成投资风险过大,如果出现房屋大量滞销就会导致资金链的断裂,破坏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阻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我国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缺少对消费者负责4的态度,缺少对生态环境负责的态度。企业最终遵循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对消费者负责,保证企业本身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对生态环境负责,保证企业发展有源源不断的生产资料,而不是在不断寻找新的生产资料上费功夫。近几年,每年国内大事件中都会有企业因

8、不遵守法律法规,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发生。2005 年吉林化工厂爆炸,松花江下游水域水质被严重污染,沿岸的居民无法正常使用饮用水,严重影响大量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社会恐慌。事故原因就是因为企业不遵守正常的操作规定,违规操作导致意外发生。企业在对消费者同样很冷漠,最让国内消费者愤怒的就是两次问题奶粉毒害婴幼儿的事件。而且 2004 年阜阳奶粉被曝光后2008 年竟然又出现问题奶粉。可见国内企业对社会责任的严重缺乏,甚至是忽视。 第三,企业缺乏伦理感,包括人权意识和环保意识。这主要是由于企业负责人伦理道德的低劣造成的。前些年社会上一直很热点的问题一农民工讨薪问题。正是企业伦理感缺乏的例证。农民

9、工大多被雇佣在建筑行业,从事危险性大,劳动强度大,收人却不高的重体力工作。然而他们却不能在完工之后拿到工资。一个企业如果连基本的社会伦理道德都没有那么它根本不会有社会责任感,完全成为唯利是图的经济机器。我国企业在这方面还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大多数企业依靠牺牲破坏生态资源来换取经济利益。很少有企业会通过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上的改革来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缺少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四,我国的企业慈善事业发展不到位,这主要是国内企业的捐赠理念和内在驱动力不足。 “512”大地震后。一些国内企业的表现非常突5出。 “王老吉”一个企业就捐赠了 1 亿资金。但是令人心痛的是,许多大型企业却反应迟缓,甚至冷漠。作为

10、房地产业的巨头之一万科在灾后的表现遭到质疑,其老总的作为更是被国人唾骂。中国企业认为企业的责任就是创造利润,捐赠理念是“回报社会,造福桑梓”。同时中国在制度化方面不完善,企业完全被动地响应政府的号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跟谈不上制度化。 第五,我国企业缺少自己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企业发展的软条件之一,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很好地融人社会当中,与社会形成互动。但是我国企业很少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只有些大企业拥有企业文化,然而这些企业文化多是督促员工努力工作,如何更好地降低成本,扩大生产,很少与社会责任相关。造成企业在社会上过于独立没有真正融入社会,更别

11、说参加城市建设、文化发展了。 三、我国企三、我国企业业社会社会责责任的任的发发展途径展途径1、推广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除在前文中公司法对企业社会责任加以明确外,在相关法律中,我国也在逐步推广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如即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 企业职工年休假条例等法律法规, 劳动合同法中针对劳资关系、地位不平等的现象,在总则中以劳动者作为弱势群体保护对象,首先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取得劳资双方关系、地位的相对平衡,从法律上保障劳动者能够、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进行维权。同时为解决劳动合同执行中的短期化现象,确定了三种情形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支6付一次性经济补偿,

12、用提高人工成本的手段减少短期化用工。 企业职工年休假条例则对企业职工年休假制度得不到落实,制定了“不休假给予经济补偿金”的操作手段。但不少企业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昔,纷纷以自愿辞职、解除劳动合同和买断工龄等手段制造劳动关系中断的事实,形成新录用员工;或是改为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以规避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中签订无固定期限的条件,从而达到逃避企业责任的目的,这种行为却丧失了职工对企业的信心,形成年年的“招工荒”。在企业管理理念中“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是“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为了企业的利润而出卖员工利益,有这样的企业存在,就更加需要我们将企业社会责任在全社会中进行传播、推广。2、完善现有立法中的明确规定

13、,保障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进程中,国家必须保障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我国自 2004 年 10 月由国家质检总局颁布实施缺陷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以来,在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发展、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和规范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我国现行法律来看,对缺陷产品进行救济和规范的法律主要限于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虽然这两部法律对生产者义务、消费者权利和产品责任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是尚未规定产品召回制度。上述法律明确赋予消费退货、更换的权利,但这与召回制度还是存在区别的。具体来说,产品召回制度具有如下特点:例如, 消法只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规

14、定了产品质量存在问题时的救济手段,而没有强调经营者主动召回的义务,如果消费者不主动行使上述权利,缺陷产品仍然可能7处于流通和生活使用当中,很可能造成对公民人身安全和财产保障的威胁。这就需要将相关规定上升到以立法形式对召回行为进行约束,以提高召回制度的执行力度。3、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激励机制,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在引导和规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不能把企业推到“企业办社会”的时代,形成重负下的企业“伤员”。要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激励机制,不断促进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4、倡导先进理念,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企业所履行的社会责任包含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与慈善责任,从法律上只能强制企业履

15、行其基本社会责任,而伦理责任与慈善责任需要企业内部自发的建立日常化、专门化的组织保障,并在战略规划上提到相当明确的位置,同时借鉴国外成熟的执行经验,才能使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得以升华。5、道德责任与社会舆论监督。企业社会责任具有法律责任与道德责任两种性质的区分。前者作为对企业的强制性约束,以国家的法律与法规作为其履行的依据与基础;后者则未经法定化而由企业自愿履行,它是在法律与法规之外对企业提出的更高道德要求,扶贫、助残、济老与救孤等社会公益事业都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自愿性范畴。但作为企业对社会负有的一种关系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有时仅仅体现为单纯的法律责任或道德责任,有时则是二者的统一。例如,企业按照环境

16、保护法规定的标准预防与治理环境污染是企业的法律责任,而企业按照比环境保护法的要求更为严格的标准预防与治理环境污染则是其道德责任,8二者共同构成企业环保这一具体的社会责任形式。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从战略角度分析企业所面临的社会责任问题,将其作为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把社会责任和企业竞争优势联结在一起,从制度设计、内部管理上予以有力保障,确保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长远利益的高度一致性,最终实现责任与利润的双赢。营利性与社会责任并非必定发生冲突,冲突并非必定不可调和。如汽车公司的社会责任战略可以是开发节能环保车型,提高汽车运输的便捷性能;石油公司的社会责任则是提供清洁能源,为改善环境污染尽一份力。这样,企业社会责任会成为企业实现创新和提高竞争优势的潜在机会。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需要不断完善立法,形成完整的社会责任体系链;同时,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会逐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深入和相关立法。当企业能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