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三维目标与历史教学 北师大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77420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三维目标与历史教学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三维目标与历史教学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三维目标与历史教学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三维目标与历史教学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三维目标与历史教学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三维目标与历史教学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三维目标与历史教学 北师大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维目标与历史教学三维目标与历史教学“教学目标”一词原意是流水线上生产出的产品,把这个词引入教育领域,体现出用预期达到的教育结果来支配教育行动的思想。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了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和归宿,它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学业的发展,更是人的发展:它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为人的发展而确定的,它给教师的备课带来了新的挑战。知识与技能,是一维。过程与方法,是二维。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三维。学生要发展,就要有奋斗的目标,就要有正确的人生坐标,就要能够驾驭波澜起伏的情感世界,而这一切又都离不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导航。因而对个体来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的养成是最为重要的。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动机、热情,还包含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和责任,更包含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要明确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从而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如何把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框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是教师在课改的实践活动中要着重努力的方向。本文仅就情感领域目标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知情相统一的过程。关于情感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所表达的教学意图往往是含糊的,实施中很难落实情感教学的目标。传统的教学论研究忽

3、视了教学中的情感问题,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框框之中。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首先,内涵变得丰富了,新课程强调情感、1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

4、,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其次,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身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是附属的,而是具有独立意义的,学科教学必须以人为教育对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去,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教学过程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方法很多种,我们应该视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选择

5、不同的方法。这里想以体验学习为例说明体验学习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力教学手段之一。首先要说明的是体验性学习并不是一种单一化的学习方式,它具有综合性。体验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目前流行的许多学习方式都有着交叉重叠关系。其次体验性学习的对立面虽然是接受性学习,但体验并非完全排斥接受,事实上体验性学习中也有接受的成分如学习者对他人经验的接受等。体验学习非常适合情感性或复杂性的意会知识的学习。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历史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实施体验学习必须首先开放教学环境,民主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开展广域的学习交流,并由此深化知识认知和问题解决学习。民

6、主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探究问题的欲望,并依此切实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和历史方法。学生通过自己构建学习课题,体验学习过程和由此而激发的情感,容易感受历史的实在与真实。体验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有两个重要区别:重视学生个性,看重价值选择。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这看成是形2成学生历史认识的基础。历史教育是典型的情感教育。在传统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手段无非是强调教师教法上的“声情并茂”并通过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达到动之以情的效果。如果历史教师不把情感教育作为他实施学科教育的重要的、有机的部分,而是相当情绪化的、非目的性和随机性地运用这一手段,就无法让学生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情感经历,达

7、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那么如何通过推动体验学习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呢?首先,教师和学生要重视开发课程资源来推动体验学习。利用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博物馆等文字资源和影视、记录片图象资源以及访谈历史见证人等手段方法进行知情体验。最后以剪报和心得的方式在课堂上交流、发表。以此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让他们知道自己该如何学习,又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完成,达到了什么样的学习目的。教育上所欲求的“能力”、“态度、价值观”等养成目标,是通过学生自己用自己理解的知识“做”出来,因此他们最易从中感动他们自己的成就,并通过“做”的体验,使应该落实的知识和能力标准都真实化了。其次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用

8、自己的立场说话。将大家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到的、根据不同思路处理的资料集中起来,做有效的“资源同享”,会有不同凡响的效果。其一,能够扩大视野,在交流中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欣赏;其二,能够深化自我经验,培养实事求是和善于探究问题的学习态度。这一阶段的学习特性是通过各种概念纠葛,达到进一步体验学习内容的目的学会用自己的立场陈述历史。体验学习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个性,而合理的个性发展又是建立在内化学习内容深度的基础上。体验在这里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最后让学生会批判,学会多角度看问题。体验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理性经历阶段。其表现是能够完整且有逻辑地陈述自己已经理解的历史。体验是理解的基础,理解是教学的目的。但从

9、历史教育的角度看,被理解的历史一定是能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说明的历史。这里需要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方法和应有的批判精神。如果说历史教育中也有培养创新精神的功能的话,就理应培养学生的批判3眼光。当然,批判不是为了求异目的而做的批判,而是为了真理和信仰而做的批判。为了使批判做得公正、合理而又尽可能地客观,深刻体验学习内容,并将体验内化为理性思考,我们就不能将它仅仅看做是一种学习途径,而理应将其看成是学习的目的。教学案例:情感目标设计:搜集张学良逝世后,各界对他的报道与评价,找出张学良人生中的几个重要关头的表现,谈谈你心目中的张学良。实施:除学生在课外搜集的资料外,教师结合课本中的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

10、、西安事变中有关张学良的人物活动线索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线,由此 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并深入思考,寻找问题的切入点:评价张学良在三个历史重要关头的表现,探究张学良在各个时期不同表现的原因。学生探究的热情极大,不仅剖析了张学良在不同历史关头的表现及其原因,还从不同角度对张学良的表现发表了不同的观点。如有一个同学在谈及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的原因时,说蒋介石让张学良执行不抵抗政策有削弱张学良实力之意。此观点一出,立即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议。有一位同学不同意该观点,认为这和削弱无关,他认为削弱应和东北军的兵力损失相关,损兵折将地削弱,恰恰相反采取抵抗政策反而会削弱东北军的实力。而另一

11、女生却反驳道:让东北军背黑锅,让张学良替蒋介石受过,这也是一种削弱,区别只在于有形和无形之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又一次形成交锋和争鸣,这正是教师在课堂中所希望看到的富有活力和生机的情景。说明学生是有潜力可挖的,适当提高要求就能形成一种积极探究的学习气氛,并形成一种榜样的力量,对全班同学都能起到一种带动作用。教师积极引导大家在课下继续探究,并从中引发更多的思考:如蒋介石为什么杀了杨虎城而不杀张学良?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命运为何不同?张学良的命运是个人的悲剧吗?这些小课题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们课下进图书馆查资料、上网搜寻资料,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历史的风气。很多学生认为张学良虽然被关押了

12、 50 多年,但并不是个人的悲剧,相反地张学良的英名永垂青史、是爱国的典范。他身陷囹圄,而宠辱不惊,4豁达开朗地活到了 103 岁,成为享誉中外的世纪老人。其人格魅力深深感染着我们每一个同学。教师及时用这个难得的好素材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讨论你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对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及不如意表现出的悲观失望的态度加以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勇敢面对逆境,学习张学良不坠青云之志。因此在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师生并不是简单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与启发的关系。因此,师生相互学习、交流与相互感动,是历史教育中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时,不但要把自己也列入受教育者的行列中,成为提升自己精神境界的示范者,而且要善于启迪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自觉地走向人类神圣的精神殿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