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第9课 对外开 放测试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9876427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第9课 对外开 放测试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第9课 对外开 放测试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第9课 对外开 放测试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第9课 对外开 放测试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第9课 对外开 放测试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第9课 对外开 放测试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第9课 对外开 放测试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9 9 课对外开放课对外开放一、选择题(一、选择题(4 4 分分1212 题题=48=48 分)分)11983 年,一位去南方打工的衡阳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曾是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中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国家的变化真大呀!”这个小伙子打工的城市是A. 上海B. 广州C. 海南D. 厦门【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 年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980 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因此,厦门曾是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

2、放中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由此判断,衡阳小伙子打工的城市是厦门,故选 D。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习惯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比喻为“新的长征” 。 “新的长征”中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座城市A. 深圳B. 珠海【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深圳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基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厂,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深圳变成一座现代化城市,人民生活也较早的达到小康水平,外国人称深圳为“一夜崛起之城” 。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 A。3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A. 深圳B. 珠海C. 汕头D. 海南省【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 年

3、,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2后又开放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南省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因此,本题正确是选项是 D。41980 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 年,开放 14 个沿海城市;1985 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 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 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 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A.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 国际地位逐步提高C. 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 扩大开放融入世界【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 年,深圳、珠海、汕头

4、、厦门成为首批经济特区,1984 年开放大连等14 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 年开放长江三角洲等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 后逐步开放内地。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 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渐扩大,并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故 D 符合题意;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逐步提高、体制改革走向深人与题干材料的主旨没有关系。由此分析 AB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51984 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这是对深圳发展经

5、验的肯定,也是对整个经济特区政策的肯定。在这之后,我国A. 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B. 开放 14 个沿海城市C. 迅速建立珠海经济特区 D. 在内地各城市建立了经济特区【答案】B【解析】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根据题干中的根据信息“1984 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故 B 符合题意;A 项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是 1985 年起;C 项迅速建立珠海经济特区是 1985 年以后;D 项在内地各城市建立了经济特区是 1992 年以后;由此分析 ACD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B。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引发了

6、第一次沿海开放高潮的代表性事件是A. 邓小平南方谈话B. 深圳等经济特区建设C. 14 个沿海城市的开放D. 浦东开发区设立【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为了加快经济建设,1980 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等经济特区建设,引发了第一次沿海开放高潮。B 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3B。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第一次沿海开放高潮”是解题的关键,为了加快经济建设,1980 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等经济特区建设,引发了第一次沿海开放高潮。7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A. 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

7、. 邓小平于 1992 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C. 1997 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D.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答案】D【解析】事实是纯对历史事件的表述,而观点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论,A 项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 项邓小平于 1992 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C 项 1997 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都属于纯表述,是事实。D 项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属于评论,是观点。故选 D。8新中国经历了若干历史时期,以下历史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B

8、. 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C.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D. 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政权;开始了初建社会主义,中央人民政府编制和实施了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0 世纪 50-70 年代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出现了严重失误;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了改革开放。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A。9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一,想象不到的成功。

9、”浦东的“成功”主要得益于A. 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B. 经济特区的设立C. 浦东的开发开放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答案】C4【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浦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5 年以后,国务院又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逐步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这使浦东的发展得以“成功” ,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 C。10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的政策,引进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使深圳等地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设立经济特区C.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0、D. 实施科教兴国【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1980 年我国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以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被开放为经济特区,成为一夜崛起之城。B 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B。11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言,比如当前流行的“正能量” “微信” “HOLD 住”等。我们通过流行语言的变化能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有“经济特区”“包产到户”“公私合营”“下海经商”ABCD【答案】C【解析】依据题中限制词“改革开放新时期” ,结合课本所学,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

11、革开放政策。1980 年我国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包产到户”指的是农村实行的改革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海经商”属于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名词。C 符合题意;1953-1956 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公私合营” ,故不符合。ABD 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ABD 不合题意,选择答案 C。12下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其中造成最高增长点的原因是( )5A.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B. 入世后带来的经济发展C.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最高增长点在 1984 年”

12、 ,由此可以判断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国家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使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表现出成倍增长,到 1984 年达到最高增长点,选项 A 符合题意;而选项 BCD 都在 1984 年之后实行的,选项 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212 分分11 题题=12=12 分)分)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有学者认为,近现代中国的和平崛起大致可分为

13、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1840 年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寻求自立、解放和现代化。第二阶段,从 1949 年到 1979 年,新中国奠定国民经济基础。中国建立国民经济、工业、大学基础体系第三阶段,1979 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1)在中国和平崛起的第二阶段中,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标志是什么?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 分)(2)在中国和平崛起的第二阶段中,也曾经历过曲折和失误,请举例两例加以说明。 (2 分)(3)1978 年,中国进入和平崛起第三阶段的转折事件是什么?这个事件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此,中

14、国历史进入哪一时期?(2 分)(4)1978 年以后,我国的对内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请写出它的重要举措;同时对外开放逐渐形成了什么样的格局?(4 分)【答案】 (1)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或一五计划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6(2)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由于当急于求成,缺乏经验,组上了左倾道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我们党的失误,给股民经济带来了困难。(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此,中国历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 年,我国改革开发首先在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80 年开始对外开放,开放四个经济特区,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