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艺术讲义(早教讲义)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9875859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早期教育艺术讲义(早教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早期教育艺术讲义(早教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早期教育艺术讲义(早教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早期教育艺术讲义(早教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早期教育艺术讲义(早教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早期教育艺术讲义(早教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早期教育艺术讲义(早教讲义)(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早期教育艺术早期教育艺术讲义讲义一 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早期教育艺术 课程类别:通识(2) 学分:2 总学时 33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 1教学目标 早期教育艺术是研究学前尤其是 0-3 岁儿童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早期教育观 念,通晓有关早期教育的艺术,掌握早期教育的初步技能,以提高生活品位,并为学生毕业后 从事相关的教学、研究、咨询与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2 课程要求 本课程特点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突出生活、突出应用,并采用案例教学,因而 要求学生:一是广泛地阅读有关早期教育的书籍或论文,以帮助自己早一点进入早教领域;其 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助于消化与澄清课堂所学;三是多一份

2、对日常生活的反思与思考,以 深化课程知识。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1、 教学内容要点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早期教育概述早期教育概述早期教育概述早期教育概述一、早一、早期教育的概念期教育的概念 早期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地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儿童(0岁-6岁)潜能的开发。 二、二、早期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早期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1 1)可能性可能性: :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可塑性、发展潜能: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儿童期的十几年的生活,一面 是成人生活的预备,但一面也有独立的意义与价值;因为生活也是一个生长;新生儿已经有初 步的感知觉、记忆。出现心理现象的最早时间可以提前到孩子出世

3、之时,甚至更早。 表现为: 对光和声音刺激的感受性表现出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化的能力强烈地渴求与成人的交往等 (2 2)必要性必要性: A A、发展存在着关键期、发展存在着关键期。关键期:奥地利动物学家劳伦兹从动物的心理研究中提出来的。小鸭 子在破壳后不久,鸭妈妈会带着它们四下走动一圈。从此以后把这个母鸭当作它们的妈妈。科 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为“印刻学习” 。劳伦兹在小鸭子出生后的 1016 个小时,不先让它们看到 母鸭,而首先看到劳伦兹自己,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人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也存在关键期,例如新生儿出生时的脑重量约330克,已达到成人脑重的25,而同时期新生儿的体重仅为成人 体重的5左

4、右(新生儿体重约3千克,成人体重平均为60千克)。出生后儿童脑重量随年 龄而增加,增长的速度表现为先快后慢, 1岁时约为900克,岁时1000克,到6、7岁时儿 童的脑重接近成人水平,约128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90。 B B、脑的发育需要刺激、脑的发育需要刺激 例一动物早期经验剥夺的研究罗森兹韦格等(Rosenzweig et al.):小鼠生存环境对大脑发育的比较研究。一组小鼠被饲养在丰富的环境条件下,这些丰富的环境条件包括:大的笼子,有小梯、轮子、小箱、 平台等“玩具”。另一组小鼠则置于单调的环境条件下,每天除了定时有食物供应外,没 有丰富的环境刺激,80天以后,对两组白鼠分别进行解剖

5、。解剖的结果是,成长于丰富环 境的白鼠,大脑皮质更重,所含的蛋白质更多,大脑结构比成长于单调环境的白鼠要复杂 得多,脑的化学物质也更为丰富。该研究充分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助于动物大脑神 经系统的发育 。 动物实验证明,在脑发育的某段时间里,脑视觉区若要得到正常发育,必须积累丰富 多样的视觉经验。如果让一只初生的小猫呆在黑暗中34天,脑的该区域就会退化,如果 呆在黑暗中2个月,损伤就是永久性的。严重的刺激剥夺还会影响到整个大脑。家养的宠物 与隔离喂养的动物相比,宠物的脑更重,密度更大(Greenough 第二,父母是否达到心理成熟,影响智力发展. 关于最佳生育年龄,美学者一般认为,妇女在 2

6、2-30 岁之间,男子在 25-35 之间,适当晚婚晚育, 有利于控制人口增长和优生,但超过 35 周岁,初产容易发生并发症,难产率上升.且卵子老化,易流 产,死胎、畸胎和智力问题. 据调查,母孕龄 25-29,先天愚型发生率 1/1500 母孕龄 30-34,先天愚型发生率 1/900 母孕龄 35-39,先天愚型发生率 1/30 母孕龄 45 岁以上,先天愚型发生率 1/40 (2)受孕时机 夫妇健康-任何一方有急性传染病、结核病及发烧,都应避孕,包括女方心肝肾等重要脏器 疾病都应避孕. (3)戒除烟酒 酒精损害人体的生殖细胞,西方形容为“星期日婴儿“,即假日酗酒后生的婴儿. (4)掌握排

7、卵规律,以便计划受孕 4.孕期保健 包括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妊娠早期保护、合理谨慎用药、力避放射线、污染之 害,预防感染,注意营养卫生等. 第二节 胎教的探索4.1 乳儿(0-1 岁)的年龄特征与教养要点 一、新生儿的特征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未满 28 天这段时期称为新生儿按妊娠的长 短,可将新生儿分为早产儿-少于 37 周,足月儿-37 到 42 周,过期产儿-超过 42 周.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主要为: (一)呱呱落地带来了哪些变化? 1.寄生到独立-独立呼吸,脐带结扎标志着独立血液循环系统的开始. 2.从温室到冷热多变的环境 胎儿在母体内为恒温 37 度,降生后是冷热

8、多变的,因此调动了体内体温调节机制. 3.从无菌到有菌 需调动体内免疫系统 (二)体态特征 新生儿体型为头大、颈短,躯干较长、四肢短等,神经系统优先发育,头占身长的 1/4 左右. (三)免疫特征 新生儿自母体获得一些抗体,对多种传染病有免疫力(6 个月内) (四)反射动作 正常新生儿应具有一些反射,并在一定时间内消失,例如,觅食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在 3、4 个月后消失,另外还有吸吮反射、踏步反射等. 无条件反射过于简单,数量有限,无法适应环境,所以婴儿又逐渐建立起各种条件反射,条件反 射是生理,也是心理现象. (五)睡眠 4、5 数日,觉醒时间每日 2-3 小时,睡眠是一种保护性机制.

9、 (六)感知觉 新生儿出生后就能对光刺激作出反应,新生儿是近视眼,约 6 个月后可以接近正常成人视力 范围.新生儿听力较弱,但可以听见声音,2 个月能辨别不同人的说话声以及同一个人不同情感语 调的声音. 知觉 很早就有了知觉能力,出生 10 小时的新生儿就能辨别不同的图形,喜欢看人的脸.2 周 开始有三维知觉,注意力不稳定,对一对象注视时间仅有几秒钟,且易转移. 二、乳儿特征 (一)身体发展出生的头一年是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身高体重成倍增长.动作迅速发展,并遵循两条 原则:头尾法则、远近法则. (二)认知的发展 言语的准备期.经历反射性的发声阶段(出生-4、5 个月)、咿呀学语阶段(4

10、、5-8、9 个月),开始理解言语(8、9 个月),说话开始(1 周岁左右).各种认知活动萌芽,头二周的孩 子主要依靠无条件反射与外界取得平衡,随着神经系统的迅速发展,儿童很快建立了各种条件反 射. 三、乳儿期的教养要点 乳儿期处于对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的适应期,一方面,脏腑娇嫩,抵抗力弱,容易生病,需成人 细心照料;另一方面又是发育高峰,发育迅速,科学的养育,能促进发育,体现襁褓中的教育. (一)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是乳儿最适宜的天然营养品,其热量高,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极其配合的比例都 适合小儿的消化能力及需要,其营养成分人工无法合成,母乳中脂肪浓度在哺乳过程中自动变化 (1%-7.8%)

11、母乳含免疫球蛋白,初乳中更丰富.还可以减少过敏症状,并增加母子感情. (二)满足乳儿与人交往、身体接触的要求 例一:我国山东惠民地区的沙袋育儿年龄 7-11 岁 12-16 岁 沙袋育儿智商 67 68普通育儿智商 86 87可见,对儿童智商造成了永久性的伤害 例二:一个残酷而愚蠢的实验 13 世纪意大利西西利亚岛国王(他本人精通六种语言)但沉迷于一个这样的想法:语言来自 神的传授.于是进行一个残酷而愚蠢的实验,命令父母以沉默不语的方式抚养孩子,结果孩子不是 夭折就是弱智. 所以,父母要与乳儿建立亲密的感情联系一是孩子一出生就要有意识地多与之交谈,不要以为他听不懂就放弃与孩子说话的机会,寻求

12、一切机会-醒着或喂奶时与他交谈、唱歌、或放音乐给他听 .二是多抱抱孩子,多逗逗孩子,给他一种安全感,使之情绪安定. (二)重视感官功能和动作训练,经常为眼、耳、手提供丰富而又适宜的刺激选择玩具,例如 新生儿的长毛绒音乐熊,音乐是交响乐,即母亲心脏的跳动,血液流动,肠胃蠕动的组合.给乳儿 带来安全感 此外,带声响的、转动的、色彩鲜艳的如拨鼓、摇铃、气球提供刺激.乳儿期促进视听器官发展玩具:开动火车、奔跑的小马、不倒翁等. 促进爬行的玩具-电动鸭,海豚爬行器等,爬行是健脑的必须. 总之,出生的头一年的行为具有“先兆特性“,以后的行为特征与个性心理特点都建立在最初的行 为组型的基础上,所以一出生就应

13、注意个性品质的培养,父母一方面应主动使自己的行为节律与 婴儿的相适应,另一方面要引导其行为循着社会要求的方面发展.4.2 婴儿期(1 一 3 岁)的身心发展特征与教育艺术 1-3 岁,我们叫它婴儿期,与乳儿期一样,是人发展最迅速、可塑性及潜能开发最大的阶段,民间 有“三岁之魂,百岁之才“,“三岁看到老“等等说法,说明这一时期虽然短暂,但却是孩子发展的关 键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教育的黄金时期。 一、婴儿期的身心发展特征 (一)身体的发展 婴儿期仍是儿童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儿童平均每年身高增长 8-10 厘米,体重增加 3000- 5000 克,2.5 岁-3 岁脑重量已增至 900-1000

14、克,为成人脑重量的 2/3.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仍然强 于抑制过程,所以儿童很易激动,也易疲劳,注意力不能持久. 动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 岁半左右 就能平稳自如地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更灵活准确. (二)语言交流儿童从出生到 2 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1 岁开始不仅能听懂还能用语言和成人交际,0-2 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3 岁词汇量已达 1000 左右,3、4 岁基本上掌握了本民族语言. (三)直觉行动思维 是一种低级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思维离不开动作,离开了动作就终止了思维. 二、婴儿期的教育艺术 一) “第一反抗期”的教育艺术1.“第一反抗期”及其表现 很多幼儿教师和家长发现,儿

15、童到了二、三岁左右,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 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要求自己穿衣、洗手绢;要求让他去倒开水、拖地板;爱说“不“,或不 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怎么也叫不听。性格上执拗、任性。如果受 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和反抗,儿童的这种“反抗”一直会延续 到四岁。成人往往叱之为“捣蛋” 、 “淘气”等等,实在是冤枉儿童。其实,这是儿童心理发展过 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相对于青少年期出现的第二次心理突变,教育学称之为“第一反抗期” 。为什么会出现反抗行为呢?2.“第一反抗期”的成因 第一、自我意识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

16、样的语言:“我不高兴” 、 “我 能行” 、这种关于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自已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 人我关系的认识就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是 人和动物的最后分界.动物是不具有自我意识的,如一只猫、狗或老虎甚至一只猴子在照镜子的 时候,不是在镜子上挠,就是对着镜子发怒,好象要跟镜子里的动物打架,说明他不知道镜子里的就 是自己的形象.儿童生命的第一年也没有自我意识,他们还没有把握自己作为主体从周围世界的 客体中区分出来。甚至不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因而常常可以看到七八个月的孩子咬 自己的手脚趾,有时把自己咬疼而哭叫起来,或者把自己的脸抓出一道又一道的.自我意识的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