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70247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 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 使用价值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价格 2.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 创造新价值 B. 创造剩余价值 C. 创造必然价值 D. 创造使用价值 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 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A. 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 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 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 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4. 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 价值规律 B

2、. 剩余价值规律 C. 竞争规律 D. 货币流通规律 5. 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 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 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 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 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6. 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正确解释是() A. 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 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 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7.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 商品与商品之

3、间的对立 B.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 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 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8.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A. 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 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 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9. 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 具体劳动 B. 剩余劳动 C. 商品的生产形式 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0.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个别劳动时间大于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1. 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A. 劳动二重性学说 B. 资本有机构成学说 C. 剩余价值学说 D. 平均利润学说 12.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 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 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 它具有计量单位 D. 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13. 资本集中的方式是() A. 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 B. 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C. 竞争和信用 D.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14. 资本主义地租是() A. 平均利润转化来的 B. 超额利润转化来的 C. 垄断利

5、润转化来的 D. 企业利润转化来的 15. 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单项选择题答案】 1.B 2.D 3.B 4.A 5.A 6.D 7.C 8.D 9.A 10.D 11.A 12.B 13.C 14.B 15.C二、多项选择题 1.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A. 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 商品的社会属性 C. 交换价值的基础 D. 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2.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 个别劳动 B. 社会劳动 C.

6、具体劳动 D. 抽象劳动 3. 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D. 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4. 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主要是() A.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5.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 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6. 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

7、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表明 () A. 缺少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 B.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C. 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D. 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也不是商品 7. 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化的规律有() A. 商品价值的变化 B. 货币价值的变化 C. 供求关系的变化 D. 平均利润率的变化 8.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 A.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 B. 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 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8、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9. 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 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A. 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和价值一致的原则进行的 B. 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C. 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D. 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10. 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 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C. 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 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 11.

9、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A.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 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 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 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12.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 A. 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C. 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13.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A. 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B. 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C. 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 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14. 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是采取各种转化形式出现的,它们有() A. 成本 B. 工资 C

10、. 利润 D. 利息 15.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A.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 利润率的提高 C. 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 D. 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多项选择题答案】 1. ABCD 2.CD 3.AB 4.ACD 5.ABCD 6.ABCD 7.ABCD 8.ACD 9.BCD 10.AC 11.AD 12.BC 13.ACD 14.CD 15.AC三、辨析题 1.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者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 表示。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

11、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劳动生产率提高,意 味者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减少,所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一般 人类劳动量来决定,而计量劳动量的多少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所以价值量就取决于劳 动时间。生产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由于生产的主客观条件的差异,他们各自的劳动时 间即个别劳动时间的长短是不同的。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同一社会必要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所 以劳

12、动生产率的提高,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不论劳动生产率发生了什么变化,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 2. 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 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生产和流通,使生产和销售、供给和需求保持大体平衡;第二, 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展开竞 争。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为绕着价值上下波动。生产者 在价格的引导和利益的驱动下,必然将资源从投入过多,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获利减 少的部门,向资

13、源投入少,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获利多的部门转移,从而起到自动调 节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 但是,价值规律的调节即市场机制有其自身弱点和消极面:市场机制的启动,是基于微观 经济主体对自身近期局部利益的追求。市场信息反馈的只是资源配置的方向而非精确的数 量,而且具有滞后性;它不能自发地实行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稳定增长,对某些社会效益 重于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会导致垄断,妨碍自由竞争,造成资 源的巨大浪费等。市场的这些缺陷和不足,需要国家对市场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来弥补和克 服。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3. 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答案要点】 此观

14、点错误。财富的内容是使用价值。价值要以使用价值即财富为物质承担者,但生产使 用价值即财富的劳动,并不必然生产价值。在一切自然经济中的劳动都生产财富,但不形 成价值。但劳动也不是财富生产的唯一要素。财富是所有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在财富生 产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都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 中的同等重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 廉配第所说,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财富是由各种生产要素共同生产的,这 就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共同参与财富分配提供了经济依据。 文化是以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包括行为规范、风俗习惯在内的意识形式,包括劳动在内 的整个社会生活是文化的来源,劳动也只是文化的来源之一。 4. 资本循环和周转所研究的问题是一样的。 【答案要点】 此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