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练习讲评课的有效教学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861115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练习讲评课的有效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理练习讲评课的有效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理练习讲评课的有效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理练习讲评课的有效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练习讲评课的有效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练习讲评课的有效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地理练习讲评课的有效教学地理练习讲评课的有效教学 运用枝形分析方法,提高练习讲评质量运用枝形分析方法,提高练习讲评质量汪文达(湖南省汪文达(湖南省浏浏阳市教育局教研室阳市教育局教研室 410300) )(本文发表于中地参2006 年第 12 期,并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学历 史、地理教与学2007 年第 3 期转载 )练习讲评课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类重要课型。那么,在地理练习讲评中,怎样才能 增强教师讲评的针对性,从而更好地渗透有效教学的理念呢?又怎样才能更高效地发展学 生的能力呢?这是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要回答上述问题,有必要从两 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从学生解题的思

2、维过程来看,成功解题应具备四个最基本的环节, 即提取解题信息、形成解题思路、论证解题思路、表述解题结果;其次,从教师教学的角 度来看,必须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讲评,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讲评中更高效地习得方法, 发展能力。将上述两个方面整合起来进行思考,并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们找到了一种极其 简易也较为有效的方法枝形分析法。 所谓枝形分析,就是我们可以将解题思维过程用树枝的形式表示出来,构成一个枝形 推理图,它直观地反映出推理过程中各个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简明地表达了解题过程的 基本逻辑结构。在练习讲评中,教师若能运用好枝形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剖析解题的推理 过程,科学地解拆解题的推理结构,可以有效地发

3、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较为显著地提高 学生的学科成绩。 一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理性分析能力一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理性分析能力 高考所考查的能力是多方位的,但限于目前考试的形式,更加侧重对考生思维能力的 考核,突出表现理性、逻辑的思维过程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推理是从已知判断推导 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学生在运用所掌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严密科学的推理 对其成功解决问题能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下面通过例题来说明枝形分析在发展学生理性 分析能力方面的作用。 例 1右图为 48N 与 122E 交汇附近的等高线图。如果图中所示的谷地有一河流经过, 那么有关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春季有凌汛 一年

4、有两个汛期 冬季有较长的 结冰期 夏季因气温高,山地冰雪大量消融,为一年中径流 量最大的时节 河水既参与海陆间循环,又参与了内陆循 环 A B C D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解题思维过程有两个基本的推理枝,其枝形 推理图如下: 推理枝 1:经纬度数值区域(东北地区)错误排除 B 和 D 选择 C 推理枝 2:山谷走向河流流向(西北东南)错误排除 A 如果不是瞎猜测,在得出答案前,学生都经历了一个理性、逻辑的思维过程。在习题 讲评中,教师有必要将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解题思维以推理图这种直观、简明的表达方式 揭示出来。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讲解思路清晰,学生容易理解;二是通过比照推理简

5、图,学生可以迅速地、准确地发现自己的错因或解题时在哪里走了弯路,及时修正自己的 知识和能力缺陷,完善自己的知能结构;三是对学生解题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养成 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学生坚持运用这种方法来思考问题,能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理性分 析能力。 二提高学生解题思维路径的选择能力二提高学生解题思维路径的选择能力2我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 ”解题思维路径的选择是成功解题的关键,因为它涉及 到解题的思考方向和切入点的问题。一般来说,解题思维的路径选择有三种值得我们予以 重视的情形:一是某些难题解题推理链条较长,思维跨度大,需要学生选择适当的解题路 径将条件到结论之间的推理链条连接起来;二是某些

6、习题有多种解法,需要学生选择一种 最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也即解题路径) ,以便节省解题时间;三是需要学生领会命题人的 意图,选择与命题思路相吻合的解题路径,以便得出正确答案。通过以下三个例题,来阐 述上述观点。例 2右图为华北某地地形图,经实际调查发现乙 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 ) A日照较强,辐射收入多 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据江苏省试卷分析统计,本题是 2000 年江、浙、 吉高考文综卷中难度很大的一个题目,推理过程共六 个步骤,推理跨度大,其枝形推理图是:读图获取 图上信息:乙坡位于北坡(背阴坡)乙坡日照较弱乙坡气温较低乙

7、坡蒸发较少 乙坡土壤水份条件较好乙坡植物生长较好。但是,如果我们将该题分解为六个小 步子填空题,即乙坡位于(北)坡,乙坡日照(较弱) ,乙坡气温(较低) ,乙坡 蒸发(较少) ,乙坡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乙坡植物生长(较好) ,我们可以断言, 绝大多数学生能迎刃而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这里面涉及到解题思维的路 径选择问题,变成小步子填空题后,学生不需要考虑路径选择问题。在此,我们可以将学 生解题思维过程揭示出来: 第一步,形成解题思路的基本图式:条件:乙坡位于北坡(背阴坡)结论:乙 坡植物生长较好,省略号部分表示需要学生选择解题思维的路径; 第二步:学生根据选择项中的“日照” 、

8、 “蒸发” 、 “气温” 、 “降水”四个关键词的提示 进行思考,并弄清楚这几个关键词与条件、结论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理顺第一、二步的思维,形成正确解题的枝形推理图。 例 3假定世界各金融市场均在当地时间上午 9 时开市,下午 5 时闭市。如果某投资者 上午 9 时在法兰克福(东经 8.5)市场买进欧元,12 小时后欧元上涨,投资者想尽快卖出欧 元,选择的金融市场应位于( ) A东京(东经 139.5)B香港(东经 114) C伦敦D纽约(西经 74) 根据题意分析,本题的已知条件是:世界各金融市场的营业时间均在当地时间 9:0017:00 之间,投资者想卖出欧元的时间是从法兰克福当地时间

9、21 时开始;本题 待解决的问题是:分析法兰克福当地时间 21 时时,选项中的各金融市场是否还在营业, 如果有两个以上金融市场还在营业,选择一个最靠近法兰克福的金融市场。因此,学生解 题时的枝形推理图如下: 已知条件 解题思维路径 1 待解决的问题 已知条件 解题思维路径 n 在选择解题思维路径时,受知识水平、思维习惯、智力风格等方面的影响,不同的学 生所选择的解题路径往往是不一样的。解答本题有三个比较常见的思维路径: 解法一 具体计算并选择。 当法兰克福(东 1 区)21 时时,东京(东 九区)当地时间为 5 时,还未开市;香港(东 八区)当地时间为 4 时,还未开市;伦敦(零 时区)当地时

10、间为 20 时,已闭市;纽约(西五 区)当地时间为 15 时,正在营业。因此,答案 为 D。 解法二 具体计算并选择。3世界各地时间介于 9:0017:00 之间的经度范围为:171.5W51.5W,纽约 (74W)介于其中。因此,答案为 D。 解法三 图解法。 1作以北极为中心的“经度分布示意图” ,并标注选项中的四个金融市场(不考虑纬 度) ; 2绘出与 8.5E 相对应的经线(171.5W) ,这两条经线相差 180,地方时相差 12 小时,当 8.5E 为 21 时时,171.5W 恰好是 9 时; 3在图上寻找此时的闭市地点,闭市地点与开市地点地方时相差 8 小时,两地经度 相差 1

11、20,自 171.5W 向东 120即是,具体数值为 51.5W; 4选择:介于 171.5W51.5W 经度范围内的金融市场处在营业中,从图上可以 直观看出,只有纽约符合条件。因此,答案为 D。 运用枝形分析方法,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解题思维路径,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加深对学生思维习惯和智力风格的了解。如喜欢运用解法一的 学生,思维严谨但灵活性不够;喜欢运用解法二的学生,宏观思维较好,擅长从整体着手 去解决问题;喜欢运用解法三的学生,思维灵活,善于创新。 例 4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 20 世纪 60 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 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

12、白风暴”。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Rl和 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 ,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 (3)20 世纪 50 年代,在 L 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 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5)大量引 Rl、R2河水灌溉会对 L 湖产生什么影响?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本题是 2004 年高考全国文综卷中的第 36 题,限于篇幅,仅以第(3)小题为例来 说明如何领会命题意图来选择解题的思维路径。本小题的参考答

13、案是“该地区气候干旱, 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 ,命题者所提供的答案其 实非常简洁,但学生往往答得很多,答案也不得要领,原因何在?从下面的枝形推理简图 中比较容易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那就是学生在解题时只运用了推理枝 1,忽视了推理枝 2,解题思维路径没有打通,导致答案未能切中题眼。接下来的问题是,学生为什么会忽 视推理枝 2 呢?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提取信息能力还有待提高,没有领会好命题意图,命 题意图是在题干和第(2)小题的基础上,考查在干旱的风力侵蚀为主的地区,是什么原 因导致了沙尘暴的发生,也即考查对荒漠化成因的理解;二是发散思维能力是近年来大力 倡导的

14、地理学科重要能力之一,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对发散思维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 很可能忽视了对收敛思维的培养。其实,发散思维并非创新思维的唯一支柱,发散思维仍 然要与收敛思维相互配合,才能创造出科学的合乎逻辑的结果。4L 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 思维充分发散: 推理枝 1 对土地所产生形成初步答案 中亚区域特征 的多方面影响 思维科学收敛:形 题干:所示平原地区频发沙尘暴 成正确答 推理枝 2 (2)小题: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 该地区风蚀现象严重 案 用的主要外力是风力 三、增强学生反思解题失误的能力和进行知能诊断的能力三、增强学生反思解题失误的能力和进行知能诊断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反复叮嘱学生在学习

15、中要注意“查漏补缺” ,如果没有过硬的、操作 性强的措施, “查漏补缺”是难以真正落实到位的。 “查漏补缺”的前提条件是“查漏” , 学生查找不到“漏”在何处,也就不知道到底应在何处“补缺”了。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管其思维正确与否,枝形推理图是客观存在于他们头脑中的。 借助枝形推理图来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能迅速地发现其中的思维错误和知能方面的不足。 如解答例 1 时,若选择了 B 选项,根据推理枝 1 就可发现自己是在哪一步推理上出现了错 误;同时,还可以诊断出自己可能在三个方面存在着不足:一是审题能力即从题干中提取 有效信息的能力不足,题干中“48N 与 122E 交汇附近”这句话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二 是空间定位能力不足,虽然将解题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了,但根据“48N 与 122E 交汇 附近”不能正确判断出所在的区域;三是把握区域特征的能力不强,虽然正确判断出了所 在的区域,但对于“我国东北地区河流的汛期出现在春季”这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明确 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就知道了以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地理教师任教的班级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