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剧作为文化传播工具的可行性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60753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电视剧作为文化传播工具的可行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电视剧作为文化传播工具的可行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电视剧作为文化传播工具的可行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电视剧作为文化传播工具的可行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电视剧作为文化传播工具的可行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电视剧作为文化传播工具的可行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电视剧作为文化传播工具的可行性论电视剧作为文化传播工具的可行性09 汉语国际在职硕士 石文 082108016一般来说,讲到中国在海外的影视传播,大家都会想到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们的 电影,而中国电视剧在海外的传播甚少提到。当然了,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手段为广大 消费者所广泛接受,是有特定的特点和优点的。首先,电影能够更集中地反映一种文化的 审美情趣和价值评判,电影可以展开宏大的叙事,展现辽阔的历史画卷,给人震撼的艺术 效果。相比电视,电影耗时短,是浓缩的精华。这种“短打” “炫酷”的模式更适合当下年 轻人的消费态度。另外电影并不拘泥于时段,电视节目的安排,需要遵循一定的时间表, 这样多少

2、排斥了一些主流的消费人群。还有就是电影的影响力。时置今日,谁也不能否认 大屏幕上的巨星,偶像的力量,他们的影响力甚至高过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这在中国 已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在国外,这种现象或多或少存在。我们的巨星李小龙不也是在好莱 坞的推动下逐渐成为中国的文化 icon 么。电影作为文化交流的手段,其作用在娱乐全球化 的大背景下日渐凸显。中国也意识到这种交流的必要性,因此,近年来中国制作电影的数 量越来越庞大,电影制作工艺也越来越精良,国际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更多中国优秀 的电影被推介到各大国际影节,更多的中国影人蜚声海外,声誉日隆。但是,要说这其中 真正以表达中国思想、展现中国文化特质为目

3、的的电影却不多。更多输出的电影为了讨好 外国观众,迎合海外消费者的口味,都披上了外来文化的战衣。像前几年的夜宴 ,就完 全照搬了汉姆雷特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虽然是中国人在演,有着中国的服饰和化 妆,但是这种电影在外国人尤其是熟悉莎翁的观众看来,充其量不过是莎翁剧的一次中国 排演,本质上与中国无关。还有赤壁 、 无极等都是西方视野下的文化拼盘,是用中 国的毛笔蘸了中国的墨汁却去写外国的字母,哪能看出中国文化的神韵,儒家思想的博大 精深。这样的东西,中国观众不接受,外国观众也是一头雾水。但是也有一些抓住中国内 在精神气质的电影取得成功的例子。像张艺谋的红高粱 、李安的卧虎藏龙等。 红 高粱已经是

4、二十多年前的片子就不提了, 卧虎藏龙是近年真正理解了中国文化的优秀 代表。其实李安也是非常推崇儒家思想的,他本人就很喜欢中国书法,他之前的一些作品 比如推手 、 喜宴等就是反映中西文化碰撞的,因为他自己也是旅居美国多年的华人, 所以对这个现象有更多更深的体会。他的电影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总像是浸染了中国 文化的墨菊,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才更像是中国文化所倡导的“中 庸” “教化于心” 。这样的片子也更符合西方人对东方人情感内涵的想象和期望。然而,要 在短短两小时里展现丰富的中国元素让其他民族迅速了解中国毕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 就让我们想到了另一种集视听效果为一身的媒介物电

5、视剧。电视剧是一种专在电视机荧屏上播映的演剧形式。它兼容电影、戏剧、 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艺术等诸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适应电视广播特点、融合舞台和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是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我国是电视剧生产大国,据2005 年度的统计,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电视剧生产量已超过 12000 集,成为世界生产电视剧最多的国家。此外电视剧产量还在以每年 1000 集的速度增长。2001 年,全国的电视剧产量约为 8000 集,到 2005 年已达到 12247 集。可以说电视剧正发展成为我们民族文化一个最庞大的资源之一。而伴随着中国电视剧走向成熟的历程,中国电视剧也开始逐步

6、走向世界。红楼梦、西游记、武松、末代皇帝、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围城等都先后在美国、日本及欧洲、东南亚国家播映。近些年,中国也开始选送优秀电视剧参评国际电视节,太阳有七种颜色、小木屋、小船、穷街等作品都分别在参赛的国际电视节上获奖。一些在中国热播的历史剧、偶像剧在海外也大受欢迎,据说还珠格格在东南亚各国播映时就大获成功,以至于越南等国都出现翻版的还珠格格 ,更有甚者,因为该剧太受韩国人的欢迎,还遭到了韩国政府的禁播。这里顺便提一下韩国的电视剧,我国中央电视台从 95 年起引进第一部韩国电视剧爱情是什么,此后国家级电视台每年都有几部韩国电视剧露面,而韩国的国家级电视台几乎没有中国电视剧播出,韩国这

7、种由政府出面干涉的保护本族文化的举动确实值得深思。反观我国,不光是中央电视台,现在几乎每一个省级电视台每年都要引进几部韩国电视剧,有时甚至可以看到一部韩国电视剧在十几个电视台同时播出的盛况,像浪漫满屋 、 巴黎恋人 、我的女孩等等,明明就是简单的人物性格、俗套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可偏偏就是把国人迷得五迷三道,欲罢不能。更不要说像大长今这样能引起人们普遍共鸣的励志电视剧了。该剧在我国首播的一段时期内,下至菜市场,上至办公室,下至中年妇女、上至年轻白领无一不在津津乐道剧中情节和人物。由此又带动了新一轮的韩国文化热。在临近几年的大小演出中,人们以能歌会唱该片主题曲大长今为荣,连带韩国饮食、韩国服饰

8、、韩国明星、韩国的美容化妆等都成为国人争相效仿的对象。由此可见,电视剧对它民族的文化影响力。这种影响力通过各个文化细节渗透到别国,其深入人心的程度是触目惊心的。现在 80 后 90 后的哈韩族不是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向韩国看齐吗?所以我们能不能也通过电视剧这种资源手段来传播我们的文化呢?我们的电视剧不仅有数量上的优势,质量也丝毫不输其他民族。我们不仅有类似浪漫满屋 我叫金三顺这样的诙谐搞笑剧,更有同时具备深度和广度的历史剧。外国人不仅对偶像明星感兴趣,对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也会感兴趣。只要剧中想要表达的都是人类所共有的情感和生活态度对真善美的渴求,对逆境中奋发图强的赞美,对纯真爱情的向往,这些都是

9、能引起人们共鸣的。电视剧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工具,其功效甚至是百倍千倍的。电视剧贴合广大民众的生活,是对历史和当下最鲜活最有力的映照。它的影响力持久,时效性长,因此展现的文化因素更全面而具体。从形而上的生产力水平、政策决策、宏观历史、抽象语言,到形而下的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生活习惯、大众娱乐等,无所不包,无处不到。而且这种文化是纯粹的不掺杂的,它深深地根植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土壤,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中国这个大家庭的精神反射。不像某些个大片,动不动来个合资,邀请个国际巨星,强调国际性普遍性。再一个,电视剧的投入相较于电影来说是非常小的,抛开新三国等特例不谈(据说投资上亿元,堪比电影) ,一些表现

10、普通人生活的近现代题材的情景剧、室内剧的投资都是比较少的,而且拍摄起来也较电影容易许多。这些都使得电视剧作为文化传播的手段成为可能。如果说要了解中国文化,看中国的电视剧应该是个迅速而有效的途径。我们的电视剧产量那么巨大,产生那么一两部让外国人爱看的剧集应该不成问题, 三国演义 、 还珠格格等成功的例子也说明了这一点。关键是怎么样让这些优秀的资源更好更充分地得到传播。这里面,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同样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国家及省市之间的影视剧交流交换会是电视剧的主要输出渠道。值得注意的是以往我们的电视剧没有走出国门的意识,从事件题材到故事编排再到人物设置都显得太本土味,使得一些情节和内容外国观众

11、消化不了也接受不了。比如赵本山的乡村系列,在中国是很受欢迎的剧集,可就是因为方言味太重,有些笑点连中国南方的观众都没有共鸣,就更不要说外国观众了。再比如现下清宫戏特别火爆,但是那段历史容易让外国人有情感上的抵触,就更谈不上喜欢了。在进行国际文化交流时,首先应该避免产生更多的交流障碍,然后才去寻找文化上心理上共融共通的东西。如果因为语言翻译这样的问题而把本来能取得很好的传播效果的机会浪费掉,实在是很可惜。与此相通的,一些技术上需要跟国际接轨的地方,应该积极主动的接受并逐渐变更之。比如摄影棚的大小、灯光的瓦数、演员的面光怎么给、高光怎么给,这些技术参数在国内往往随意性比较大,但是在国外都有统一的标

12、准。制作单位应考虑到这些硬性指标,国家也应该有意识地慢慢强化,甚至可以先采取一些政策手段,慢慢让这种国际化的形式标准深入人心。有些东西起先可能是强制来的,但是到后来强制也许就变成一种自觉了。韩国人对于本国文化的推崇如果没有政府的强制干预,光靠老百姓的自觉性和热情恐怕也难成气候。政府在文化传播这么宏大的民族意愿上的执行力,是任何民间力量无法取代的。再者,政府还可以在各种国际交流文化节上想方设法地大力推广这种文化资源的输出。比如组织剧中人物的见面会,让他们走出国门,介绍电视剧中的中国文化;比如将电视剧和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相互促进,以旧带新的态势。把这一种资源发展成一个产业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3、触类旁通,互通有无。当然,形成国际化的产业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具有全球化眼光能够反映中国现代性的内容实体是必须的,而各行各业特别是营销网络的铺陈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就对节目的销售、频道的推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个电视台节目制作单位不能再单纯依赖于国家政府的支持,各级省市电视台也可以通过这种文化现象实现创收,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从中摸索出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体会。最后,呼吁广大的民间力量为中国的文化传播事业做出贡献,已经成为当下不可逆转的大潮流大趋势。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电视频道、广播这些官方途径输出我们的文化,还可以采用时下非常流行、覆盖面特别广的网络形式来传播中国的文化。21 世纪,互联网在家庭娱

14、乐方面必定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一些娱乐消费的中坚力量更是互联网的忠实拥趸。让他们从网络上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学习汉语,知道一些中国的风土人情,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约了金钱。何乐而不为?不以善小而不为,这种口口相传的方式说不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方面大部分网迷和美剧迷们都应该深有体会。因为近几年广泛流行的美剧都是通过网络为大家所熟知的,一些留学生和外国语爱好者还自发组织起来实时翻译美剧,真正做到了中国本土与美国时间同步放映。这种热情真是可歌可泣。如果能把这种热情用在传播祖国文化的事业上来,那将是多么大一笔资源和力量。因此大可以成立一些民间组织,集合一批民族文化的爱好者,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把

15、中国电视剧作为其中一个重点推介项目来运作。这样的组织形式不仅可以作为官方政府和固定电台的补充,说不定还能以其自身流动性强、具有更博大的亲和力的优点形成一股不可小窥的浩荡之势。中国是文化思想大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因素何止千万,单论其中任何一种都包含着丰厚的历史内涵和民族素养,传承千年而又带着崭新的面貌。而电视剧却实实在在是上个世纪才出现的新兴产物,从 1958 年,第一部电视剧一口子菜饼诞生到现在,不过才经历了区区几十年。然而这种艺术形式却是生命力旺盛,气势磅礴的发展起来了。并且带着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独特气质矗立于民族文化馆的一角。从电视剧中我们可以回顾民族的滥觞,反思文化的劣根性、展现当代中国的更新与进步,我们更可以发现利用其本身媒介传播的独特性,独辟蹊径,把它变成中国文化的展览馆,让更多想了解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化的人走进这个展览馆,去发现最能诠释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精神的内在核心。我想,这种展示可能也是中外文化交流最贴近真实、最便捷、最广泛的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