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学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59789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音学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音学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音学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音学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音学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音学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音学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讲专题讲座座语音学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语音学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 杨德伦(北京密云教研中心,特级教师)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 具。在学生初入学的一段时间里,汉语拼音又是帮助学生写话的有效工具。因此,在小学 阶段,务必要教学生学会汉语拼音,使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字、阅读、写话和学习普通 话。 那么,学生怎样才算是“学会汉语拼音”了呢?具体地说,就是要使学生能读准声母、 韵母、声调(四声、轻声、变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够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 的还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能按照字母在四线格中的占位、笔画与笔顺,正确地书写声 母、韵母和音节

2、;低年级学生(在不具备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的情况下)写话时,能用正 确的音节暂时代替还没有学过的汉字;认识大写字母和隔音符号,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 表( 26 个字母)。 要使学生能读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教师就需要了解一些语音学的基本知识, 掌握声母、韵母的发音特点、方法以及整体认读音节的读法。只有这样,教师才会给予学 生准确、深入浅出的指导。 第一讲第一讲 声母与韵母声母与韵母 一、声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一、声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 普通话有 21 个声母,即 b、 p、 m、 f, d、 t、 n、 l,、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教学

3、汉语拼音时,把 y、 w 两个字母当作声母 教,为的是和韵母 i、 u 相区别。) (一)声母的发音特点(一)声母的发音特点 声母都是辅音,发音时的主要特点是:气流在通过咽头、口腔的过程中,一般要受 到某一部位的阻碍。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气流较强。声带不一定震动, 声音一般不响亮。 (二)声母的发音部位与方法(二)声母的发音部位与方法 不同的声母是由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 1.1. 声母的发音部位声母的发音部位 声母的发音部位,指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按发音部位分,普通话的声母可以 分为如下七类: 双唇音。即上唇和下唇阻塞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有 b、 p、 m 三

4、个双唇 音。 唇齿音。即上齿和下唇接近,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只有 f 一个唇齿 音。 舌尖前音。即舌尖抵住或接近上齿背,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有 z、 c、 s 三个舌尖前音。 舌尖中音。即舌尖抵住上齿龈,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有 d、 t、 n、 l 四个舌尖中音。 舌尖后音。即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塞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有 zh、 ch、 sh、 r 四个舌尖后音。 舌面音。即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塞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有 j、 q、 x 三个舌面音。 2舌根音(也叫舌面后音)。即舌根抵住或接近硬腭,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 声

5、母有 、 k、 h 三个舌根音。 2.2. 声母的发音方法声母的发音方法 声母的发音方法,指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态。 ( 1 1)在阻碍方式方面)在阻碍方式方面 根据声母发音时开始形成阻碍(成阻)、持续阻碍(持阻)、解除阻碍(除阻)的不 同方式,可以把普通话里的声母分为如下五类: 塞音。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冲破阻碍,迸 裂而出,爆发成声。塞音有 b、 p、 d、 t、 k 这六个。 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接近,留下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从窄缝 中挤出,摩擦成声。擦音有 f、 h、 x、 sh、 r、 s 这六个。 塞擦音。发音时

6、,发音部位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先把阻塞部 位冲开一条窄缝,接着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即成阻部位先破裂,气流后摩擦成音。 塞擦音有 j、 q、 zh、 ch、 z、 c 这六个。 鼻音。发音时,发音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 鼻腔通过发出鼻音。作声母的鼻音只有 m、 n 两个。 边音。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但舌头的两边仍留有空隙,同时软腭上升,阻 塞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的两边通过发出边音。边音只有 l 这一个。 ( 2 2)在声带是否颤动方面)在声带是否颤动方面 按发音时声带是否颤动,可以把普通话里的声母分为如下两类: 清音。发音时,

7、声带不颤动,透出的气流不带音。清音共有 b、 p、 f、 d、 t、 k、 h、 j、 q、 x、 zh、 ch、 sh、 z、 c、 s 这十七个。 浊音。发音时,声带颤动,透出的气流带音。浊音只有 m、 n、 l、 r 这四个。 ( 3 3)在气流强弱方面)在气流强弱方面 按发音时呼出气流的强弱,可以把普通话声母中塞音、塞擦音分为如下两类: 送气音。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强。送气音有 p、 t、 k、 q、 ch、 c 这 六个。 不送气音。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弱。不送气音有 b、 d、 j、 zh、 z 这六个。 把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结合起来,普通话中 21 个声母的发音总表如

8、下: 发音部位 声母 发音方法 双唇 音 唇齿音 舌尖 前音 舌尖 中音 舌尖 后音 舌面音 舌根音 不 送 气 音 b d 塞 音 清 音 送 气 音 p t k 塞 擦 音 清 音 不 送 气音 z zh j 3送 气 音 c ch q 清 音 f s sh x h 擦 音 浊 音 r 鼻 音 浊 音 m n 边 音 浊 音 l 需要说明的是: 1. 舌尖前音、舌尖中音和舌尖后音不是把舌尖分成前中后三段,而是指把与舌尖相 对形成阻碍的部位分成前、中、后,即上齿背、上齿龈、硬腭前部。舌尖对着上齿背形成 的音叫舌尖前音,舌尖对着上齿龈形成的音叫舌尖中音, 舌尖对着硬腭前部形成的音叫舌尖后音。

9、2. 塞擦音 zh、 ch 和擦音 sh 这三个声母尽管都是由两个字母组成,可它们却都分 别是一个音(辅音),不是复辅音。因此, zh、 ch、 sh 中的“ h”不是声母 h(喝)。 “ h”缀在 zh、 ch、 sh 后面是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应看成翘舌符号。 二、韵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二、韵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 普通话韵母主要由元音构成,有的韵母由元音加鼻辅音构成。和辅音比较,元音发音 时的主要特点是:气流在咽头、口腔不受阻碍(这是元音与辅音最主要的区别)。发 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气流较弱。声带震动,声音比辅音要响亮。 (一)单韵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一)单韵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 由

10、单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单韵母,又叫单元音韵母,共有 a、 o、 e、 i、 u、 -i 、 -i 、 er 这十个。这其中,前七个都是舌面元音,又叫舌面单韵母;后 三个不属舌面元音,可统称为“特殊元音韵母”。 发音时,舌头较高的部位叫舌位,舌位可抬高降低,可伸前缩后;口腔开合的程度叫 开口度,开口度可大可小;双唇的形状叫唇形,唇形可圆可不圆。单韵母的发音特点与方 法是:尽管单韵母发音时各有自己的舌位、唇形与开口度,然而每个单韵母发音时的舌位、 唇形与开口度却始终不变。其中: 单韵母 舌位 开口度 唇形 种类 a 舌面、央、低 口大开 不圆唇 o 舌面、后、半高 口半开 圆唇 e 舌面、后、半高 口

11、半开 不圆唇 舌面、前、半低 口半开 不圆唇 i 舌面、前、高 口半开 不圆唇 u 舌面、后、高 口半闭 圆唇 舌面、前、高 口半闭 圆唇 舌 面 单 韵 母 -i 舌尖前、高 口半开 不圆唇 -i 舌尖后、高 口半开 不圆唇 特殊 元音 韵母 4er 卷舌、央、中 口略开 不圆唇 需要说明的是: 1. 用普通话念“私”并拉长读音,音节的后面部分便是舌尖前 音 -i 的读音。 这个单元音韵母不能自成音节,并且只出现在声母 z、 c、 s 的后面,构成整体认读音节 zi、 ci、 si。 2. 用普通话念“师”并拉长读音,音节的后面部分便是舌尖后音 -i 的读音。 这个单元音韵母也不能自成音节,

12、并且只出现在声母 zh、 ch、 sh、 r 的后面,构成整 体认读音节 zhi、 chi、 shi、 ri。舌面单元音韵母 ii决不会出现在 z、 c、 s 和 zh、 ch、 sh、 r 的后面。 3. “ er”是个带有卷舌色彩的元音,因此又称卷舌元音。发音时,舌位居中,舌尖 向硬腭卷起,口略开,唇形不圆。 er 虽然用两个字母标写,但仍是单元音韵母。其中的 “ r”不代表因素,只是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不要以为 r 是辅音韵尾。 (二)复韵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二)复韵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 由两个或三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复韵母,又叫复元音韵母。和单韵母比较,复韵母的 发音特点是:发音时舌位、唇

13、形都有变化。即复韵母的发音方法是由甲元音的发音状态 (舌位、开口度、唇形)快速滑向乙元音(甚至再滑向丙元音)。这当中,舌位的高低前 后,口腔的开闭,唇形的圆展,都是逐渐过渡、变动的,不是突变的、跳跃的;同时气流 不中断,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发出的音要形成一个整体。如: 复韵母 发音时舌位、开口度、唇形的滑动方向 ai a i ei e i ui ( uei) u e i( u ei) au ( ao) a u ou o u iu ( iou) i o u( i ou) ie i e 需要说明的是: 1. 用“ ao”表示“ au” ,其中的“ o”只表示从 a 到 u 的滑动方向。不写作 u,

14、 而标作 o,是为了字形清晰,避免手写体 u 与 n 混淆。 2. 按汉语拼音方案要求,复韵母 iou、 uei 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分别写成 iu、 ui。而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直接用 iu、 ui 来分别取代 iou、 uei。 3. 除单用(在普通话中只有“欸”这个字念 )之外 ,单元音韵母“”(用普通话 念“耶”或“约”并拉长读音,音节的后面部分便是“”的读音)在与元音 i、 构成复 韵母时写作“ e”。因为单韵母 e(鹅)是决不出现在 i、 后面的。 4. 有的复韵母可以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者的发音轻重长短并不一致。韵头只 限于韵腹前的 i、 u、,发音轻而短,只表示复韵母发音的起点

15、;它因为介于声母和韵腹 之间,所以又叫介音或介母。韵腹一般由 a、 o、 e、 充当, i、 u、 -i、 er 也可 以作韵腹;韵腹是韵母的主干,与韵头、韵尾相比,声音最清晰响亮,所以也叫“主要元 音”。韵尾仅限于韵腹后头的 i、 u( o) ,只表示复韵母滑动的最后方向,音值含混而5不太固定。在复韵母中,韵腹在前的叫“前响复元音韵母”,韵腹在后的叫“后响复元音 韵母”,韵腹居中的叫“中响复元音韵母”。 复 韵 母 韵 身 复 韵 母 韵 头 (介音) 韵 腹 韵 尾 响亮形式 ai a i 前响复元音韵母 ei e i 前响复元音韵母 ui ( uei) u e i 中响复元音韵母 au ( ao) a u ( o) 前响复元音韵母 ou o u 前响复元音韵母 iu ( iou) i o u 中响复元音韵母 ie i 后响复元音韵母 e 后响复元音韵母 (三)鼻韵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三)鼻韵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 鼻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舌尖鼻辅音 n、舌根鼻辅音 n)构成,所以又叫鼻音 尾韵母。鼻韵母的发音特点、方法与复韵母一样: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都是由元 音的发音状态自然而快速地滑向鼻辅音韵尾。如: 鼻韵母 发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