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59751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试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试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试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2-05-08 11:12:00 作者:邹浩 编辑:studa090420【论文摘要】信贷风险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金融制度的主要障碍。尽管国家采取了相关办法来化解信贷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在实行经营转制后应对防范信贷风险加以重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信贷风险的对策。但银行的不良资产仍居高不下,这使商业银行的经营面临较大的困难。为此,深刻认识和分析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防范工作是必要的。 【论文关键词】信贷风险;商业银行;管理与防范

2、信贷风险是指银行贷款损益的不确定性,它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担负着转轨与发展的双重使命。在这种背景下,银行信贷风险防范能力相对薄弱,伴随银行业自身的高速发展,信贷风险不断积累扩大,进入 2005 年以来,国内银行大案频频曝光,如山西“7.28”特大金融诈骗案,中国银行哈尔滨高山案:中国银行北京分行 6 亿元骗贷款案等,又主要集中于信贷领域,由此可见我国银行业的风险因素大量存在,直接威胁我国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银行信贷状况堪忧。针对这种情况只有深入了解信贷风险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加以管理,这对银行的风险管理颇为重要。

3、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表现及成因 当前,我国有不良资产量多面广、积累加速。就其原因,主要是产权制度的残缺、市场机制扭曲、管理体制不顺、信用基础薄弱所造成的。具体表现为:历史沉积性、政府干预性、管理失误性、法律缺陷性。 (一)历史沉积性风险。传统的产品经济模式和高度集中统一的金融体制下,产权制度不完善、利益约束机制不对称,使得银行在信贷活动中处于被动状态,信贷配给、投资饥渴症、企业行为短期化等问题接踵而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阶段,企业自有资金过少,支撑企业营运的资金大部分由银行铺垫,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体系不健全,金融体制不完善,社会信用混乱,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都造成了银行不良

4、贷款。且没有更多的转化渠道和分散途径,只有通过企业贷款向银行集中,使银行信贷风险具有普遍性和难控性,商业银行承担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成本。因此诸多风险因素降低了银行信贷风险的可控性。 (二)政府干预性风险。我国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各级银行都受制于当地政府,这就为政府行政干预提供了可能。这种特定体制下行政干预的再生产机制导致银行贷款自主权难以落实,成为供给财政资金的口袋和企业经营风险转嫁的牺牲品。有的地方政府则将地方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完全寄托于银行贷款数量的多寡。为提高任职政绩,地方官员会千方百计令银行放贷。贷款一经发放,银行就犹如掉进了无底洞,因为这些项

5、目往往由地方财政支出,而地方财政每年都在透支,拆东墙补西墙,常常只能勉强支付利息,银行出于终止贷款会得不偿失的考虑,只能给企业展期或要求企业资产重组。地方干预导致银行贷出了不少不合规的款项,加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三)管理失误性风险。银行内控机制存在问题。首先,银行管理者贷款决策过程缺乏制约,行政化色彩浓厚,“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其次,银行内部控制还存在空白点,比如很多银行都拥有额度较大的抵债资产,但还未制定抵债资产管理制度等;此外,银行多层次的组织架构导致银行市场反应迟钝,影响了全行统一的风险控制和风险-收益的匹配,导致经营效益低下,不良资产大增。 (四)法制缺陷性风险。我国的法制建设远

6、远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金融法律体系不健全,部分法规制度缺位,导致某些金融活动无章可循,市场秩序混乱;二是部分法规不尽合理或有效,导致某些金融活动相互矛盾和产生负面影响;三是法律的宣传、普及力度不够,金融法律盲区甚多。法制缺陷表现的一系列问题,如企业逃废债、金融舞弊、地方干预等,有些是无法可依,有些是处于法律的边缘。可见,法律缺陷是信贷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形势仍然严峻,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部门任务艰巨,应尽早制定对策,从防范、监测、预警、化解等方面全方位入手,采取积极措施,从源头上逐步消除存量风险,严格控制新增贷款,从而达到降低信贷风险的目的。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

7、险管理与防范的建议与措施 (一)构建先进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体系是否健全有效是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应该是全面风险管理,这既是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应对未来挑战的要求。运用现代金融工程的技术,贯彻全面风险管理思想,构筑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是商业银行应对面临的严峻金融风险的挑战的重要举措。当前商业银行应加快风险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垂直化的风险管理体制,风险管理重点应该由强调审贷分离向构建风险管理体系转变。以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往往单纯强调“审贷分离”,而忽视了商业银行内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目前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已经不单单是授信审批的控制,而且更

8、强调银行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从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的经验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应是风险管理战略偏好构架过程和文化的统一,通过建立清晰的风险管理战略和偏好完善的管理架构全面的风险管理过程和良好的信贷文化,最终实现风险管理效率和价值的最大化。(二)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 一是要拓宽信息来源的渠道,改变单一依靠贷款企业报送报表获取信息的做法,广泛 收集有关行及相关企业的企业法人代表个人资料,企业的信用状况及有无违约记录,企业 的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生产经营状况、资金营运状况、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及 有无违纪记录,企业经营水平及市场发展前景等资料,并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获取 足够的信息,才能对企

9、业实行有效监测,防范信贷风险。二是发挥银行同业工会的作用, 及时互通信息,共同防范企业利用银行之间的竞争,采取欺骗的行为。三是加强与财政、 审计、税务等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或企业法人代 表)监督检查中的信息和资料,再将资料进行分析和判断,及时发现有可能要出现的风险, 并提出防范措施,做好防范工作。 (三)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做好内部防范工作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是防范当前信贷风险的根本措施。目前,我国银行信贷风 险在所有的风险中表现最为突出。虽然国有商业银行经过两次不良资产剥离,但不良资产 仍然较高,这已成为威胁我国银行安全的首患。完善国有商业

10、银行的内控管理要从培育内 控制度入手,建立事前内控机制,强化过程监控,突出内控重点,逐步实现补救性控制向 预防性控制的转变,切实防范风险,稳健经营。 (四)要建立依法管理贷款制度,强化依法管理贷款,降低贷款风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确保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离不开依法管理贷款。国际 上商业银行管理信贷均采取合法的贷款担保制度,是实现信贷资产安全的重要保证。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工作面临众多的法律困境,如恶意逃废债现象严重,法律对 恶意逃废债行为的制裁缺乏应有的惩治力度,还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处置工作在准入资格和 依法管理能力方面受到诸多限制,而法院判决的结果往往与商业银行改善资产质量的

11、意愿 相悖,再如资产处置中的多重行政制约和高额费用造成“处置即损失”现象发生。这些问题 的根本解决不仅要靠法制的进一步完善,尽快建立起一套完备的民事案件风险处置机制, 而且也对商业银行的金融法律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内部律师”的培养,逐步 将法律规避风险方法用于金融资产管理。 (五)完善对信贷企业的制度建设,实施银行和企业共担信贷风险制度,从根本上降低 信贷风险 1、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择优抉择”的原则,盘活贷款存量,优化货款增量。国有商业 银行对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信贷风险要有一个认真、清醒、全面的认识,不能谈虎色 变,实行一刀切。以前由于银行企业之间没有形成整体合力,没有建立相

12、互支持、相互依 托的相关机制,不仅为企业拖欠债务和相互占用资金培植了土壤,而且加剧了银行间、银 企间的矛盾。现在要主动改进服务,主动送贷上门,大力支持和倾斜;对转制后扭亏有望 的企业,要积极推行“支帮促”活动,实行“一厂一策”;对资不抵债,长期亏损或扭亏无望 的企业,鼓励和促进其改制,把债务落实到新的经济主体,明确承贷主体。现在,商业银 行要想方设法盘活现有信贷资产质量,严把新增信贷资产质量关,多渠道多方式提高资产 质量,降低经营风险。 2、实行企业与银行信贷风险共担制度,间接地防范银行信贷风险。 (1)实行企业新上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自筹资本金制度。凡企业新上固定资产项目,必须自筹 30%-5

13、0%的资本 金,并存入主办银行账户,实行监督。凡企业自筹资金未落实到位,有关部门不予立项, 银行不予申报项目,不予发放贷款支持。 (2)实行企业贷款预交风险保证金制度。凡是企 业从银行取得贷款,应扣除 10%-20%的补偿性余额留存银行。所谓补偿性余额,即企业贷 款时,银行要求借款企业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款额一定百分比计算的最低存 款额。通过补偿性余额的留存,从企业角度来讲,可以增进其信用意识及积极主动还款意 识,提高偿债能力;从银行角度来讲,可以预防信贷风险,并且补偿可能透支的贷款损失。3、进一步完善贷款证制度建设。贷款证是企业法人向金融机构申请借款的资格证明书。 贷款证的实施,增加了企业负债的透明度,有助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决策,提高贷款的科 学性,优化贷款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