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9857176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4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新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课 百家争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老子 1.学派: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 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老子认为 ,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 的。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 ”。 3.著作:老子的学说集中在 又称道德经一书 中,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道家 顺应 自然 相互转化 无为而治 老子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孔子和儒家学说 1.贡献 (1)政治思想:核心思想是“ ”,提出“仁者爱人”,将“ ”作为处 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政治上推崇西 周的制度,主张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孔 子反对 ,认为统 治者只有实行 ,使

2、人民心悦诚服,社 会才会稳定。 (2)教育成就:创办 ,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 面,主张“ ”,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 注重 教育和 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 则和方法。 (3)文化成就:孔子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 承中 国古代 和 做出巨大贡献。 仁 仁 以德治国 苛政 德政 私学 有教无类 道德 文化知识 文化经典 学术思想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2.地位和影响:孔子是 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由其弟子 整理成 一书。孔子的学说对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 非常重要的影响。 儒家 论语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

3、,新的社会制度逐渐 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 说,史称“ ”。 诸子百家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2.代表人物兼爱 非攻 贤能 节俭 仁政 非正义 礼治 顺应 自然 精神自由 以法治国 中央集权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 和 的繁荣,成为 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思想 学术 1.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在治理国家方面的主张 2.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的地位和影响 法家主张改革,为新兴的地主阶级 取代奴隶主阶级 的地位,进行 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国家建设方面,法家

4、反对空谈仁义,提倡“ 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重视了君主的利益 ,强调富强的实效,所以法家思想对战 国时期诸侯国的统治者最有 用。材料研读(第37页) 答案 “为政以德”即是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 百姓,同时以道 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 迫,改善民生;其道 德教化思想,有利于弘扬正气。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 、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材料研读(第39页) 答案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 困苦折磨不了 ,强暴武力威胁不了的人,才算真正的大丈夫。这是在强调做人要 不卑不亢,应具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问题

5、思考(第39页) 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 著书立说,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提出各种治国方略和政治思想, 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荣。再者,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考、 自由讨论 的学术风 气,也有力地促进了文学艺术 、自然科学的发 展。总之,百家争鸣成为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课后活动(第40页) 1.答案 孔子在学习上强调,要有诚实 求学和虚心请教的态度,向 能者学习,甚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要把经常复习和探求新知相 结合,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这对 我们今天的学习仍具有重大 的指导意义。 2.答案 在面对生死义利的时候,要学会取舍,善于抉择,但一定要 守住道德底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