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与文化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53150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语言与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英语语言与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英语语言与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英语语言与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英语语言与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英语语言与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语言与文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英汉习语文化对比张丽丽 09 会计 3 班 0920340116摘 要: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而固定的表达方式,是语言的精华,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英汉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考察习语可以看到英汉文化的特定社会背景及发展的文化轨迹,从而能够比较精确的把握英汉语言中文化异同现象。因此,本文从最能体现中西文化差异的习语着手,主要论述习语在文化上六个方面中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即在人名习语、宗教信仰、生存环境、数字习语、动物习语、日常交谈中的差异。关键词:英汉习语;差异;文化一、 英汉习语文化的相同之处习语是一个民族的语言中最为精彩的。习语呈

2、现出了多姿多彩的形式和文化意象, 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日常生活、社会习俗、大自然、动植物、历史、典故等。习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瑰宝与结晶,,这些特点可以说是英汉习语的共同特征。英汉习语的另一个共同特征是:它们都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词语搭配。普通词语搭配是灵活多样的, 而习语的搭配却是比较固定的, 单词的意义也决定于这种相互搭配,,所以习语是搭配上的极端,基本上没有灵活性。人类共有一个客观的大自然,共同的生活经历、共同的感受,有语言的“共性”特征。一个民族的习语往往又都能在其它民族的习语中找到它们的影子,例如,英汉语言中都用羊比喻温顺,用钢铁比喻坚硬,用象比喻高大,用狐狸比喻狡猾等。若

3、把英汉习语的喻体作一对比,就会发现形象相同、意义相似的习语俯拾即是。例如: No man can serve two masters 一仆不能侍二主。 Bitter pills may have blessed effects 良药苦口利于病。二、英汉习语文化的差异2(一) 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其中很多不乏本国人们生活环境或本土人都熟知的事情,本土人无疑能明白其中的内涵,而外国人就不知所云了。例如:英国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的英国渔业十分发达,因而,英语中出现了大量有关航海的习语,然而中国人对航海知识所知甚少。如: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 ;plai

4、n sailing“一帆风顺”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 。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农业人口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成语与习语很大一部分与农业有关。例如:“顺藤摸瓜” 、 “瓜熟蒂落” 、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等。另外,就地理位置而言,中国地处亚欧大陆,地域辽阔。由于地域条件的差异,导致英汉两个民族对“东风”与“西风”的理解截然不同。在英汉两种文化中, “东风”和“西风”指的是相同的自然风力,但其文化内涵是不同的。在汉语中“东风”常是褒义词。东风吹后大地回春,万物吐绿,象征着进步、蓬勃向上。如:“东风夜放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 (青玉案元

5、夕 ) 。而“西风凛冽” ,象征着荒凉。如“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在英语中, “东风”与“西风”的象征意义与汉语恰恰相反。西风从大西洋吹来,吹绿了英伦诸岛。雪莱在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中讴歌了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到来的西风,表现了他对人类美好未来的乐观态度。而东风从欧洲大陆吹来,正如中国的西风。(二)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异见面打招呼: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吃(饭)了吗?”而美国人则用”Hello”或”Hi”等。如果不理解其涵义,美国人会认为,这种打招呼是说:“没有吃的话,我正要请你到我家去呢。”总之,这样打招呼在西

6、方有时意味着邀请对方去吃饭。 再如,汉语中的“上哪去啊?”以及“到哪儿去啊?”这样打招呼的话直译成英语就是 Where are you going?和 Where have you been?用这两句英语来打招呼,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它们反应很可能是:Its none of 3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 英国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三)数字的差异汉语中由数词构成的习语比比皆是,如“万水千山” 、 “手无寸铁” 、 “五光十色”等,英语中相似的例子也不胜枚举:A cat has nine lives(猫有九命) 。One eyew

7、itness is better than ten hearsays(百闻不如一见)。汉语常用“万”或“十八、七十二”等表虚指数字。例如:“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而英语中相对应的数字却不具有虚指功能,这同计数单位有一定关系,例如“万”是汉语中一个计数单位,在英语中是“ten thousand” ,使用的计数单位却是“thousand” 。英语中也有一系列虚指数字。如:Dont worry,we have a thousand and one way to do it.(不必发愁,我们有许多方法可以做的) 。英语习语 a thousand and one way 其字面含义是“一千

8、零一个办法” ,但这里并非实指,而是虚指“许许多多” 。(四)英汉动物习语的差异由于英国和中国这两个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自然而然地对同一种动物产生不同的联想,赋予动物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不对等的动物习语最能表现出英汉两个民族观察世界和表达思想方式上的差异,反映了中西文化不同的宇宙观、审美观和信仰。而这些不对应的习语又可以分为两类:()同一种动物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比喻意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相同的比喻意义。比如:cat 在英语民族中有相当丰富的比喻意义,有 rain cat and dogs, bell the cat, let cat out of the bay 等,

9、这些习语从字面上看就让我们摸不着头脑。而汉语中也有一些动物比喻意义是英语中所没有的。例如“只羡鸳鸯不羡仙” ,也让英语国家的人摸不着头脑,因为鸳鸯在他们的语言中没有相同的比喻意义。 ()同一种动物在英汉习语中却有截然不同的比喻意义。例如龙在英语习语中是邪恶的象征,而在汉语中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还是古代帝王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五)宗教信仰的差异4宗教对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中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有些习语带有深厚的宗教色彩。英国长期以来深受希腊、罗马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而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佛教和道教。宗教信仰上的差异在习语上也有明显的反映,例如:as old as Adam 直译是“与亚

10、当一样老” ,因为亚当是最早的人类,这一习语译为“很久以前的、极古老的;to raise Cain 译为“若恼该隐,大发脾气,找麻烦” 。亚当和夏娃的长子该隐是个性情狂暴、容易发怒的人,由于耶和华看中了亚伯的供物,而没有看中他的,该隐为此嫉妒,杀死了弟弟亚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谋杀者,因此该习语表示“大发雷霆”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汉语里便随之出现了一些来自佛教或与其有关的习语。如:“现身说法” 、 “在劫难逃” 、 “大慈大悲” 、 “不看僧面看佛面” 、 “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 。同样,道教对我国文化也有很大的影响,汉语中有一些习语直接或间接源自道教。如:“灵丹妙药” 、 “道高一尺,魔

11、高一丈” 、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又如,同样是 afterlife 一词,中文意为“来生”或“来世”,指人的生死轮回;而西方基督教无此概念,所以其英文含义为“人死后的那段时光” 。(六)英国的人名习语Every Jack has his Jill.(人各有偶。 )在这句谚语中 Jack 和 Jill 不是具体的某一个男、女,而是对男、女的通称。英语词汇中的人名借用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如:cheap Jack 卖廉价货物的小贩子;习语中的人名来源状况大致可分为两类情况。一种是约定类俗成,自古流传下来的。如:a Johnny-on-the-spot 机灵的人。本条字面意思是“永远在场的约翰”

12、 。这个 Johnny 当然不是指某个特定的人,而是“好助手”的代名词。这种人用不着吩咐,恰恰在你需要的时候前来给你做你想叫他做的事情。另外一种情况是习语中的人物源于文学作品、圣经、历史事件等。如:the patience of Job 极大的忍耐性。Job 是圣经旧约中约伯记(Job)的主人公,他非常虔诚,正直无私,经受了上帝的种种考验。由于人们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个比约伯更有 patience(耐性)的人,所以这一看法便意味着“具有超人的忍耐力”或“极有耐性”了。三、结束语5综上所述,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中,并且反映民族的风情习俗。不同的民族的文化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这

13、是因为不论人们种族、肤色、国籍、民族如何,一般地说,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拥有同一个世界和宇宙。他们的生理结构、思维活动、感情标准、道德标准大致相同。他们对客观世界的体会和看法在总体上接近。这种文化的普遍性产生了汉英习语的相似性。从另一方面来看,作为文化主体和创造者的人都属于一定的民族,无不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生活和创造文化。各民族在地域、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文学、历史、宗教、发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从而形成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使得一个民族的文化在许多方面有别于另一个民族的文化。这种独特在不同的民族语言中都有鲜明的体现,导致不同语言各自独特的习语,即承载了大量“民族文化积淀”的习语。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研究习语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途径。 参考文献:1毕研韬,李闻海语言与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王德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王寿来英语格言谚语小辞典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1992 5张培基习语汉译英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