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48806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新课标的教学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术新课标的教学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新课标的教学目标(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术新课标的教学目标美术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 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 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 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 操,完善人格。二、阶段目标本标准的阶段目标具体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 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第一学段(12 年级) 尝试不同工具,用

2、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 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 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 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 的乐趣。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 的感受。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 展示。 第二学段(34 年级)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 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 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 均衡

3、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 装 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 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 的感受。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 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第三学段(56 年级)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 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 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运用对比 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 法

4、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认识自然 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 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 受和理解。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 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 化的关系。 第四学段(79 年级) 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 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 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 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 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多角度 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 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 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 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