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专题讲座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39848237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专题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专题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专题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专题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专题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专题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专题讲座(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1 - / 27 天仁集团 版权所有 禁止转载 http:/英语阅读理解应试策略英语阅读理解应试策略一、考纲对阅读的要求一、考纲对阅读的要求要求考生读懂熟悉的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文字材料,例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考生应能:(1)理解主旨要义;(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4)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6)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摘自 2005年高考大纲)在不超越中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前提下,阅读材料的选取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阅读量不少于 1000 个单词,篇数不少于 3 篇; 2.题材多样化,包

2、括科普、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3.体裁避免单一化,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阅读理解能力测试的主要要求: 1.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2.既理解具体的事实,也理解抽象的概念;3.既理解字面意思,也理解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 4.既理解某句、某段的意义,也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5.能根据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结合中学生应有的常识正确判断生词的含义。 二、二、20052005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分析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分析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以语篇为重点,越来越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题型设计自 1

3、995 年以来基本相同(上海卷除外) ,都是由 5 篇短文和 20 个单项选择题组成。2005 年全国 17 套英语试卷的英语阅读理解在继承历届试题特点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其特点如下:1.阅读量大,读速要求高从词汇量看,2005 全国卷平均在 2200 以上,2003 年为 2200 多,2004 全国卷平均在 20002100。非考纲词汇有所增加。总体看来,阅读速度的要求呈稳中有升趋势。2.体裁多样,题材广泛从文章体裁来看,风格各异,有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文体多样,有新闻、书信、广告宣传、短消息等。从文章题材来看,涉及面广泛,包括人物故事、文化教育、历史地理、社会生活、科技幻想、自然

4、环保、医学、建筑、风俗习惯等等类别。而且分配比例有所侧重,据统计社会生活类约占 16.2%,人物故事类占 13.5%,科普知识类约占 12.2%。材料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语言水平,具有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时代性等特点。3.语篇结构复杂,长难句多高考阅读理解的篇幅及难度逐年加码这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一个考验。2005 年高考大多数文章语篇结- 2 - / 27 天仁集团 版权所有 禁止转载 http:/构复杂、句子形式多种多样,语法、句法涵盖面广,而且语言表达和修辞方法中渗透的英语文化特征浓厚,这给学生领会文章大意增加了一定难度。2005 年高考题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句子长、难度大、 “句中

5、套句”结构使用频繁。这无疑给考生练就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4.深层意义题有所增加从问题的设置来看,表层意义理解题有所增加,重视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通览 17 套阅读理解试题,高考阅读理解题目中涉及低能力要求的事实和细节题逐步减少,而涉及较高能力的语篇分析、文章概括、上下文推理的题目逐步增加。对语言的深层次含义的理解,无论是对词、句的理解,还是对语篇的理解,都需要借助推理并从而得出语篇中不曾明确表述但又蕴含其中的意义。因此,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就成为考查的重点。2005 年高考英语(全国卷)阅读理解试题解析(PPT)三、三、20062006 年高考命题走向年高考

6、命题走向高考英语命题近些年基本上保持了稳定的命题思路和风格,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知识覆盖面更广,更加注重对考生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结合近年英语科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 ,今后英语高考命题会:1.更加重视实际使用英语能力的考核 现在的高考主要考查语言运用,即在实际生活中听说读写的能力。考试内容与教和学的内容并非简单一致。大多数人认为课本里讲什么就应该教什么,从而也就应该考什么,其实现在的高考并非如此,高考对语言知识是重视的。但它看中的是会不会在具体的语境下灵活运用,而不是理论说教。 2.重视语篇的作用,在活的情景中考查 所谓突出语篇的作用,即通过语篇考查读、写的能力,而不是孤立地、无上下文的分

7、句式的考查。近几年的高考试卷,阅读与完形的考核是以短文的形式出现的;写作也不是仅仅让你写几句话,而是要连贯成短文;改错是让考生在一篇小文章中判断;甚至单项填空也不是就那么一句话了。3.更注重对综合素质的考核 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用,即使是最简单的,都必然牵涉到语言能力之外的交际能力的运用。比如别人对你说:“How do you do?” ,你该怎么回答,这绝不是仅仅知道语音、语法、词汇就能解决的。所以,语言运用需借助语言能力之外的交际能力。只不过所借助的其他交际能力有复杂的、有简单的、有种种不同而已。高考应用题中要求考生的语言能力之外的交际能力和对外国文化的了解,都是最普通的交际行为所必需的。4

8、.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大。5.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试题向实用性、工具性的方向发展。- 3 - / 27 天仁集团 版权所有 禁止转载 http:/四、阅读理解题型研究四、阅读理解题型研究通过对历届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研究,可以看出该题型主要有以下特点:1.在选材方面基本上体现了考纲上对阅读材料选取的原则,但又不是均等分布的。 考纲要求“阅读理解“的选材要“多样化,包括科普、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 但实际上,历届考题表明,高考阅读理解题的选材主要体现在科普常识、幽默故事、史地知识、人物传记、新闻报道、日常生活等方面,尤其是科普类文章、幽默故事以及日常生活之类的文章几乎每年都有

9、。而史地知识(往往配图)和人物传记方面的文章也为数不少,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文章则相对较少。在文体方面, 考纲要求“避免单一化,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而考题表明,高考阅读理解短文的体裁主要为记叙文和说明文,但近年来对应用文也有所重视,议论文则很少出现。2.在能力要求方面, 考纲规定得比较全面,其中讲到要理解短文主旨大意及其细节、具体事实和抽象概念、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句段篇及其推理、推断生词含义等。但可将这些方面概括起来,分为两大类:既客观理解题和主观理解题。所谓客观理解题指的主要是通过阅读短文,即可从阅读材料中直接找到答案,即使需要推理,也比较简单,这主要包括细节理解、具体事实理解、字

10、面意思理解等。而主观理解题则指的是不能直接从短文中找到答案,需要考生根据文章的字面意思去推断作者的言外之意或弦外之音;或根据某个事实再加上一个中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常识,进行恰当的推理,从而得出合情合理的结论,或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推测生词的含义;或根据短文所提供的材料归纳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等;这类题主要考察考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力和深层阅读能力。研究表明:历届高考英语对阅读题的命题主要集中在“细节理解“和“推断理解“这两方面,其比例约占此题总分的 80%左右,其它的如“文章标题“、“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推断词义“等也常有考察,其比例约占 20%。3.阅读量方面:考纲要求“阅读量不少于

11、1000 个单词,篇数不少于 3 篇“。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表明:就篇数来说,NMET 高考阅读理解自 90 年代以来基本上稳定在 4 篇,但自 95 年以来一直为 5 篇(注:自 96 年起还增加“补全对话“一篇,2001 年至 2004 年增加了听力,“补全对话“被取消了。今年甘肃省高考卷又恢复“补全对话“题,所以阅读理解实为 6 篇);就阅读量来说,近几年来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 95 年以来阅读理解题的阅读量远远超过了考纲1000 个单词这个下限,达到了 2000 以上。2005 年已超过了2200 个词。高考阅读理解题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考生只有对考纲上的 2500 多个词和短语相当熟练,

12、才能应付自如。同时值得说明的是:以上读速是把考纲所分配的所有阅读时间都用来阅读而求得的,并不包括同学们做题时思考问题,核对答案等方面的时间,所以考生要想在阅读理解这一题型上获得高分,其读速恐怕要大大高于这个读速才行。4.高考阅读理解题的阅读量近年来已明显增加(上面已有分析),同时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阅读理解题的词汇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主要体现在:- 4 - / 27 天仁集团 版权所有 禁止转载 http:/1) 由“纲内词“所派生出来的“纲外词“不再给中文注释。在早年的高考题中,凡出现教材外或考纲外的单词一般都是注中文的。然而这种现象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已经不存在了。现在的高考阅读理解题,凡是由

13、“纲内词“所派生出的生词或是由“纲内词“组合而成的复合词等,一律不注中文。虽然对稍具构词法知识的考生来说,在一定的上下文中理解某些派生词和复合词并不是件难事,但我在此想说明的是高考阅读理解对词汇的要求在提高,希望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同时也希望同学们掌握一定的构词法知识。2) 阅读理解问题中所涉及的一些常用词汇,虽属“纲外词“,但不给中文注释。这是近年高考对词汇要求提高的又一个表现。这类涉及理解题的常用“纲外词“从数量上看虽并不多,但它们却直接影响到考生对问题的理解,因此有必要记住它们。3) 阅读材料中出现的一些不影响阅读的“纯生词“-地地道道的“纲外词“也不注中文,这是近年高考提高对词汇要求的第

14、三个表现。命题者认为在高考阅读理解中出现少数几个不影响阅读的生词属正常现象(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也规定,高三年级学生应该能阅读生词不超过 3%的短文),也正因为如此,近年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中时有一些纲外词出现。对于这些词,同学们若在考场遇到它们不要惊慌。要知道,命题者之所以对这些纲外词不注中文,要么是因为它们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其含义比较明显,要么是因为它们对短文的中心意思没有多大影响。所以面对这些词,你首先要设法通过上下文猜测它们的含义,即使猜不出它们的具体意思,也要猜出个“大概“。猜测时你可以这样开始,首先根据句子结构判断其词性(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然后再根据句意,判断其含义类型(

15、是学习用具还是交通工具、是动物还是植物、是食物还是用物、是表具体意义还是抽象概念等等),通过这样的判断后,其具体意思即使不清楚,但它表示的大致方面的含义是不会错的。最后说明一点,高考阅读理解中凡涉及地名、人名等专有名词一般是不注中文的。对于“阅读理解“这一题型的解题步骤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先文后题“,即先读短文后做题;另一种做法是“先题后文“,即在阅读短文之前先读题,然后再带着问题去读短文。关于这两种方法谁优谁劣,很难一概而论,可以说各有其利弊。不过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不管哪种方法都要经过一定的训练,形成一定的技巧,否则哪种方法都不会奏效。.关于“先文后题“,同学们一般可按以下步骤

16、进行1.若有标题,一定要先审读标题。因为一般说来,标题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通过它我们可以猜测出文章的大概内容。2.快速阅读,把握大意。在阅读时不仅要特别留心短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数字等具体细节,而且还要注意文章上下文所体现出的因果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等,而尤其重要的是要注- 5 - / 27 天仁集团 版权所有 禁止转载 http:/意问题的提出、事情的发展、高潮的形成以及问题的解决等,并因此推出文章的中心,把握文章的全貌。在读完这一遍之后,虽对有些细节不能完全记下来,但至少对文章的大意和轮廓有了基本的了解。3.快速浏览问题,选择答案。快速读了一遍短文之后,接着就可以快速浏览短文后的理解题,并根据自己对短文的记忆和理解对一些较容易的问题作出选择。至于较难的一时还没有把握的问题,可以暂时放下,但要记住这些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