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教材脚本书写要求及示范模板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47511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页教材脚本书写要求及示范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网页教材脚本书写要求及示范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网页教材脚本书写要求及示范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网页教材脚本书写要求及示范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网页教材脚本书写要求及示范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页教材脚本书写要求及示范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页教材脚本书写要求及示范模板(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页教材脚本书写要求及示范模板网页教材脚本书写要求及示范模板书写要求:书写要求:1. 各教员应严格按照前期制定的章讲结构对网页教材脚本进行编排,如有变动,请与科室的网络课程二级管理员进行沟通,统一进行修改。2. 以章划分文件夹,章文件夹中放节文件夹(内容较少不用划分节文件) ,节(章)文件夹中有脚本文件(word文档)图片文件夹(jpg、png、jif 文件均可)媒体文件夹(动画 flash 文件和视频文件)。3. 视屏格式只能为 wmv、mpg、asf 其中之一,以保证在对方终端机没有播放器的前提下,可以用 windows 本身自带播放器播放,防止检查中因播放情况扣分。4. 添加的图片和媒体

2、按章节编号,例如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个图片,文件名为 1-1-1,有图片说明的请在文档中标示。5. 原制式电子教案不可用。6. 不相关图片、媒体文件、ppt 请勿放入脚本文件夹中。以下为规范网络课程脚本中的一章,由于课程内容较少,所以由章为单位划分,部分大科室一节的内容相当于课本中的一章的,请以节划分脚本,且内容以交代清楚问题为准,尽量精简,把握内容结构全面清晰的原则把握内容结构全面清晰的原则。第六章第六章 涎腺疾病涎腺疾病第一节 涎腺发 育异常 P179简介涎腺先天缺失或发育不全(aplasia)极为罕见,原因不明,有些患者有家族发病史, 推测与遗传有关。任何涎腺均可发生,可单侧亦可双;可伴有

3、头颈部的其他异常, 如腮弓综合症,泪器异常,涎腺、泪点、泪囊等缺失,先天性牙缺失,过小牙,骨 畸形等。【临床表现】多个腺体先天缺失或严重发育不全,可出现口干症状。一、涎腺缺失和 发育不全【影像学表现】核素检查为首选方法,表现为正常涎腺区无放射性浓聚现象,或仅有少量放射性分 布,影像模糊不清。造影检查时可见导管口未发育或不能进入简介迷走涎腺(aberrant salivary gland)指涎腺的部分始基异位于正常情况下不含涎腺 组织的部位,而正常涎腺可存在。迷走涎腺无导管系统,进食时不能分泌唾液,但 可形成涎瘘。涎腺的胚胎发育与第一、二鳃弓之间有密切关系,因而迷走涎腺最常 见于颈侧、咽部及中耳

4、,其他也可见于颌骨体内、牙龈扁桃体窝、垂体及小脑脑桥 处。在下颌骨体内偶见涎腺组织,通常穿过舌侧密质骨,以蒂与正常颌下腺或舌下 腺相连,称为发育性舌侧下颌涎腺陷入(developmental lingual mandibular salvary gland depression)),又称舌侧颌下涎腺缺损(lingual mandibular salivary gland defect)或静止性骨腔(staticbony cavity) 。腮腺及颌下腺均可发生异位(ectopia) , 单侧或双侧发生,腮腺常沿咬肌前缘或下缘异位,颌下腺可异位至扁桃体窝、颌舌 骨肌之上、舌下间隙,有的与舌下腺融合

5、。【临床表现】迷走涎腺临床上多无症状。腮腺异位至耳前区近颞部,可凸起如肿块,进食时可有 发胀感。二、迷走涎腺和 异位涎腺【影像学表现】静止性骨腔 X 线表现为卵圆形密度减低区,通常位于下颌管与下颌下缘之间,下 颌角的前方;颌下腺造影可见有部分腺体位于此密度减低区中。舌下腺陷入少见, 可发生于下颌舌侧前段,表现为境界不清的密度减低区,位于下颌中切牙及第一前磨牙之间。涎腺造影时,涎腺异位患部明显凸起,X 线表现为发育不全的涎腺。三、导管异常简介涎腺导管异常中导管缺失罕见,可有导管扩张及开口位异常等。先天性涎腺导管扩 张(congenital sialectasis)包括主导管扩张及末梢导管扩张,常

6、因继发感染而就诊。第二节 涎石病 P180简介涎腺导管或腺体内形成涎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征称为涎石病(sialolihiasis) 。涎石 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与唾液内电解质平衡失调、炎症、唾液淤滞、唾液 pH 改变等因素有关。有些伴发全身其他器官发生结石者可能与全身代谢有关。涎 石的典型结构是:中心为高度矿化的球状核,周围为无机物与有机物交替排列的层 状结构。外表面主要为有机物。涎石病常与炎症合并存在,涎石阻塞导管常可引起 导管及腺体的炎症。【临床表现】涎石病以颌下腺最为多见,这与颌下腺的解剖特点及分泌物性质有关,其次为腮腺, 而舌下腺及小涎腺均少见;导管被涎石阻塞的腺体在进食时肿胀、

7、疼痛,进食后不 久肿胀及疼痛消失;导管口粘膜红肿,挤压腺体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溢出;涎石处压 痛,可触及硬结,其周围有炎性侵润;常伴有涎腺炎。【影像学表现】阳性涎石用 X 线平片即可检出。怀疑颌下腺涎石在导管前段者,用下颌横断片检 查,投照时应采用软组织条件投照,以能显示舌的影像为标准,否则钙化稍差的涎 石被遗漏。疑颌下腺涎石在导管后段或腺体内者,用颌下腺侧位片检查,投照时应 使患者将头部充分前申,以避免涎石与下颌骨重叠。腮腺导管前段涎石可用自制口 内三角片检查,在腮腺导管口处放置一略呈三角形的胶片,尖端指向颊垫尖部,基 底在口角处,并应当包括上下唇,以便大致确定涎石的位置,胶片帖于被投照侧口 内

8、颊部,自口外用组织条件垂直投照。腮腺导管后部涎石可用鼓颊后前位片检查, 口腔充分鼓气使颊部向外膨出,形成良好的空气-软组织对比,用后前位投照。阳 性涎石呈单个或多个圆形、卵圆形或柱状高密度影像,大小可为数毫米至 2cm 不 等,沿导管走形方向及位置排列,有些可见围绕一核心的层状结构(图 10-1)颌 下区的钙化淋巴结有时易于颌下腺导管涎石混淆,淋巴结钙化多呈不规则的点状聚 集并常是多发的,可以出现在颌下腺导管走行区以外的部位。阴性涎石在平片上不(图 10- 1)能显示,需用涎腺造影术检查,造影时应使用水溶性造影剂,以避免使用油性造影 剂所产生的过高压力将涎石推向导管远心方向。阴性涎石在造影剂上

9、显示为圆形或 卵圆形充盈缺损,其远心段可见导管扩张;涎石完全阻塞导管时,可见注入的造影 剂影像剂影像突然中断,或末端呈分叉采用涎腺造影数字减影技术可区别阴性涎石 和导管内的气泡。第三节 涎瘘 P181简介涎瘘(salivary fitula)多发生在腮腺,可因外伤、感染或不正确的手术切口而形成, 腮体或导管损伤后,涎液由创口外流,影像创口愈合,形成瘘道。外涎瘘涎液经瘘 口流至面颊部;内涎瘘的涎液流入口腔,对患者影像不大。【临床表现】根据涎瘘发生的部位,可分为腺瘘和管瘘,腺瘘为发生在腺体的涎瘘,在腮腺区皮 肤上可见到很小的点状瘘孔,并有少量透明液体从瘘孔流出。管瘘是发生在主导管 的涎瘘,可有透明

10、或混浊的涎液外流至面颊部。进食时分泌物排出量增多,瘘口周 围皮肤可因涎液激惹出现轻度炎症或湿疹样皮损。【影像学表现】涎瘘的明确诊断需进行涎腺造影,可鉴别涎瘘及管瘘,并观察瘘口及腺门的关系, 以便决定手术治疗方法。造影时应使用油性造影剂以便于操作,自口内涎腺导管口 注入造影剂时,可用棉卷在瘘口处稍加压力,以避免造影剂自瘘口流出,瘘口近心 段导管闭塞时可经瘘口注入造影剂。腺瘘在造影图像上显示导管系统完整,造影剂 自腺体部外漏,有时瘘口小,并不能显示,结合临床亦不难诊断为涎瘘;管瘘则表 现为造影剂自主导管破损处外漏,瘘口狭窄或继发感染时可见其远心段导管扩张。第四节 涎腺炎 症 P181一、慢性复发性

11、 腮腺炎简介慢性复发性腮腺炎(chronic recurrent parotitis)可发生于儿童或成人,多自儿童期 发病,到青春期后仍未痊愈,则成为成人复发性腮腺炎。关于其病因尚有争论,一 般认为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逆行性感染有关。有些 患儿有家族性发病史。曾有人认为先天性涎腺发育异常为其潜在的发病因素。光镜 下慢性复发性腮腺炎表现为小叶间及小叶内导管扩张呈囊状。小囊状扩张可相互融 合,扩张的导管有 12 层扁平上皮细胞衬里,或为柱状上皮细胞衬里,扩张导管 的近心端常可见上皮增生,管腔变狭窄。有时可见导管上皮鳞状化生,部分腺泡消 失,为增生的纤维组织代替。导管周围和

12、腺间质内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侵润,有些可形成淋巴滤泡。【临床表现】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发病年龄平均 35 岁,最小可仅几个月,男性稍多;腮腺反复 肿胀,不适,可突然发生或逐渐肿起,腮腺肿胀程度一般不及流行性腮腺炎重,皮 肤潮红,体温升高。发作期数天至数周,间隔期数周、数月不等,有些可间隔 12 年随年龄增长,间隔期变长,到成年期即不在发作。少数患者可继续发展到成人期, 成为成人复发性腮腺炎,但发作次数逐渐减少,直到临床完全痊愈。年龄较小的患 者(15 岁组)化验检查可见血红蛋白下降,血沉升高,白细胞计数下降,淋巴细 胞分类计数升高,唾液免疫球蛋白 SIgA、SIgG 升高等。【影像学表现】主导管一般

13、无异常改变或可轻度扩张不等;分支导管因尚未发育成熟,显示稀少; 末梢导管扩张点状、球状,少数甚至可呈腔状,副腺体也可以被*犯(图 10-2) ; 排空功能迟缓。随着年龄增长,临床发作次数减少,末梢导管扩张数目也逐渐减少, 直至完全消失。造影表现完全恢复正常一般在临床痊愈之后若干年。颌下腺体未见 明显影像学异常。(图 10- 2)【鉴别诊断】成人复发性腮腺炎应与舍格伦综合征继发感染相鉴别,舍格伦综合征多见于中老年 妇女,多无幼年发病史,常有口、眼干燥或其他自身免疫病表现。二、慢性阻塞性 涎腺炎简介慢性阻塞性涎腺炎(chronic obstructve sialadenitis )可发生于腮腺或颌

14、下腺,颌下 腺发生者多于涎石并存。慢性阻塞性涎腺炎多由导管口狭窄、导管前段狭窄、涎石、 异物、瘢痕或肿瘤压迫等阻塞性因素引起。大部分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病变,少数 患者伴有泌尿系统或胆道结石,可能与全身代谢有关。病变发展的不同阶段组织学 表现的不同: 1导管系统扩张,管壁上皮细胞变性,管周结缔组水肿,有淋巴细胞、浆细胞侵 润;血管扩张、充血; 2、结缔组织中弥漫性淋巴细胞侵润,有些导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有玻璃样变性, 导致管腔狭窄; 3、腺泡大部破坏消失,小叶内及小叶间导管扩张,间质中有慢性炎症细胞侵润; 4、腺泡消失,为修复性纤维组织所代替。【临床表现】临床上的典型症状是进食时腺体肿胀,有些患

15、者每次进食时都肿胀,有些患者发病 史症状较轻,不易察觉。急性发病时发病快,局部肿胀明显,消失也快,常有脓性 分泌物。检查时可见腺体肿大,有些可触及粗硬的导管呈索条状,挤压腺体及导管 时,可有脓性或粘稠、混浊的含胶冻样分泌。【影像学表现】1、涎腺造影表现 涎腺造影的主要表现是导管系统的扩张不整,首先表现为主导管扩张,瘢痕形成可 呈腊肠状;逐渐波及叶间及小叶间导管,晚期也可以看到末梢导管扩张,即“点扩” 的征象(图 10-3) 。这种所谓的“点扩”征象可能是一些扩张的叶间、小叶间导管 的横断面影像;也可以是由扩张内的唾液沉淀物造成的造影剂充盈不全表现;另外 组织学观察也的确看到一些小叶内导管扩张的

16、表现。颌下腺的阻塞性腮腺炎症由于 颌下腺小叶内导管短而粗的解剖特点,不易出现末梢导管扩张的“点扩”征象。 2、B 超表现 涎腺的急性炎症期可见腺体增大,内部回声光点减弱、粗糙,而且分布不均匀。有 局部肿胀形成时,表现为液性暗区。慢性炎症时腺体可增大,晚期多缩小呈结节状, 边界不清。内部回声粗糙,病情较长者内部回声可呈斑片状。腮腺慢性炎症可分为 弥漫性和局限性两种表现,弥漫性者回声光点减弱、粗糙,可见多发性液性暗区。 局限性者为边界不清的低回声区,形态多不规则。阻塞性涎腺炎多有导管扩张,B 超检查可探及扩张的主导管呈管道样液性暗区。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可见涎腺炎症 在急性期腺体血流增多,慢性炎性晚期腺体缩小,血流减少。(图 10- 3)【鉴别诊断】成人复发性腮腺炎临床表现为腮腺反复肿胀,导管口也可以有脓性或混浊分泌,涎 腺造影表现为末梢导管扩张,有时需要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进行鉴别。但成人复发 性腮腺炎有幼年发病史,追踪观察发现发作期逐渐变短,间隔期延长,显现造影的 末梢导管扩张数目逐渐减少,虽然主导管可伴有管炎而扩张,但其他分支导管一般 无异常改变。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