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民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意义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25254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饰民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服饰民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服饰民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饰民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意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服饰民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意义中国素有“衣冠礼仪之邦”之誉,中国的服饰艺术是中国最有民族性、地域性、人文性及审 美性的日常文明。服饰构成了中国深厚人文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饰是民俗生活的产物,服饰是民俗的载体,服饰丰富了民俗生活。我们说民俗即反 映出物质文化特征,也反映出精神文化的特征。而其中以服饰是这种反映的最直接、最生 动的现实。服饰不但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风格、习性、风情的产物和载体,从服饰可 以 观察到民族过去与现在文化心态的外化面貌。苗族服饰作为少数民族丰富的精神文化遗 产, 服饰之丰富,样式之繁复,为中国 56 个民族所罕见。其工艺之精湛,文化内涵之深 刻,令 人赞叹不已。一

2、、服饰中的民俗文化 服饰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体现出浓厚的民俗性特征。 “民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 践中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服饰民俗以约定成俗的方式给人们提供了一套服 饰消费方面的行为规范。这套行为规范告诫人们在穿着服饰时,只许按照某种方式进行, 而不许按照另外的方式进行,前者是常规,后者是禁忌。 二、民族服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中国有 56 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服饰,这些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 审美意蕴的的民族服饰构成了各个民族民俗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各个民族的传统服饰中,都蕴含着该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布衣族妇女的服装特色 是在头上包裹着尖角往左右延伸的帕子,大

3、多为青底花格布、紫青色布或白布,形似两只 水牛角,俗称“牛角帕”。这一特殊形制的头饰主要是因为在布衣族的民俗中,牛是圣物, 与该民族的牛图腾崇拜有关。彝族流行虎崇拜及葫芦崇拜,所以过去彝族祭司举行丧葬和 祭祖时要批虎皮,虎皮披风常作为首领的礼服,另外,彝族服装常常装饰有虎皮纹样。云 南洱海一带的白族曾以鱼为图腾,所以这一地区的妇女都流行带“鱼尾帽”,它是用黑色或 金黄色的布制成鱼形,鱼头在前,鱼尾后翘,鱼鳞以帽上所缀银泡子或白色珠子表示。苗 族中流行过蝴蝶崇拜,人们至今还可以在苗族服饰中见到蝴蝶刺绣图案。台湾高山族是蛇 崇拜,高山族的织绣中多有蛇形纹饰,以蛇纹为饰的织绣衣料常被制成裙、衫及结婚

4、礼服, 由蛇形纹更演变出了曲折纹、半圆形纹、网纹及菱形纹等。土家族、白族都以白虎为图腾, 土家族织锦中的“台台花”文纹样的原型就是虎头,白族对白色服装很是偏爱。蒙古族、维 吾尔族、鄂伦春族等大多从事游牧、狩猎、渔业生产活动,由于这些民族在历史上大多信 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所以其服饰用色、服饰纹样一般与崇拜对象有关,如大多喜好白 色(雪山之色) 、蓝色(天空之色) 、红色(太阳之色)等,喜用花、草、羊、马、鹰、鹿 等动植物的形象做服饰图案和服饰纹样的意象。汉民族的服饰民俗更是丰富多彩:新生婴儿常给穿“百家衣”,也就是用邻里乡亲提供 的碎布头制作的衣服,据说这样可以保佑自家新生婴儿健康成长、福寿

5、两全;有些省区结 婚娶亲时的风俗是除了新郎、新娘穿着考究外,公公婆婆服饰也不能含糊,公公必须反穿 羊皮大衣,脸上涂满锅灰,然后再以绳牵引媳妇乘坐的车轿到男方家;在安徽,新郎新娘 到洞房门口,要互相换鞋,以示白头偕老。 总之,每个民族的服饰都自成体系,它们在形制、色彩、配饰、质料及工艺等方面所 形成的独特的形式和内容,都和每个民族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紧密相连,体现了不同民 族别具特色的民俗传统。 三、服饰民俗的意义 1、服饰民俗体现文化精神。 服饰艺术虽然是以器物存在的方式而存在的,但它说到底也是人类观念文化发展的产物,所以它同时具备物质性和精神性两方面的特质。在服饰艺术的精神性因素中,人所具

6、备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占有重要地位,服饰艺术的发展和演进始终离不开人的观念 统摄。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注重感性,注重整体,追求天人合一。天地人同构共感的宇宙观, 是中国服饰审美文化的哲学基础和深层底蕴。在古人眼里,人世是天的神力所为,人世的 服饰都是代表和象征着天的神力、是上天所赐予的。所以无论是在服饰的形制上还是颜色、 纹样上,都蕴含有深刻的“天人合一”理念。中国传统的服饰形制主要有“衣裳”制和“深衣” 制,其中上衣象天,下裳象地,以代表“天地之法”;另外,上衣多为玄色(黑色) ,下裳多 为黄色,以应“天玄地黄”。在服饰纹样上,用于冕服的“十二章纹”日、月、星辰、山、 龙、华虫、宗彝、藻

7、、火、粉米、黼、黻都具有不同的比德意义,其中日、月、星辰,取 其照临;山,取其稳重;龙,取其应变;华虫(一种雉鸟) ,取其华丽;宗彝,一种祭祀礼 器,后来在其中画上一虎、一长尾猴,虎取忠勇,猴取慎终追远;藻,取其洁净;火,取 其光明;粉米,取其滋养;黼(斧形) ,取其决断;黻,取其明辨。这些都包涵有鲜明的天 人感应理念。 2、阐释服饰与民俗的关系 民俗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服饰民俗是服饰文化的组成部分。 服饰与民俗具有不 可分 割的共生性,它具体地表现在:服饰是民俗生活的产物,服饰是民俗的载体,服饰丰 富了民俗生活。我们说民俗即反映出物质文化特征,也反映出精神文化的特征。 而其中以 服饰是这

8、种反映的最直接、 最生动的现实。 服饰不但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风格、 习 性、风情的产物和载体,从服饰可以观察到民族过去与现在文化心态的外化面貌;而且服 饰的发展变化,当形成固置状态以后,也必然丰富了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风俗、风情。 服 饰应该是历史和现实活生生的人的精神活动的物化反映,因此服饰民俗学的研究十分重 要。 服饰民俗具有五大基本属性,分别为服饰民俗的历史性、服饰民俗的自发性、服饰民 俗的地 域性、服饰民俗的传承性、服饰民俗的变异性。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到服饰民俗的 地域性。 民俗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又有关联。 一个民族必有共同的地缘, 这就是自然界与 人为社会的错 综复杂之处。在同一地域中呈现的民俗现象完全相同的例证很多,服饰当然 也如此。从起源 角度看,人种、民族、部落都生息聚落在一定的土地上。但由于地理环境 关系,地域的生态 现象也不尽形同, 也决定了服饰事象的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