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校本教研: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法研讨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24225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校本教研: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法研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学校本教研: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法研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学校本教研: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法研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校本教研: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法研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校本教研: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法研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法探索教法探索塔山二小塔山二小 高之玲高之玲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和各位老师对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法 作一个交流和探讨。 我们知道苏教版国标本教材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原来教材作了大幅的 修改和调整。比如对应用题内容设置的调整,原先苏教教材单独设立“应用题” 一单元,而现在一方面是结合有关计算教学,让学生解决有关小数、整数、分 数等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从四年级起,单独设置“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 单元。四年级上下两册分别学习列表、画图的策略,并解决相关问题;五年级 上下两册分别学习一一列举和还原的策略并解决相关问题;六年级学习假设和 转化的策略。这

2、一单元中的例题和习题的设置看似实际问题的解决,但其实和 单纯的解决问题是不同的。下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理解: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理解: 课题为“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时不能满足于引导学生对“策略”一词的 语义理解,不能把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作为教学目标,而应是一种学生行动成功 的体验。让学生通过以具体的问题为载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运用策略 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假如说以前教学应用 题的思路是调动学生经验和方法去解决具体的问题,而现在则是通过对各类实 际问题的解决,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使学生感受、体验并形成一些基本的策略。那

3、么到底何为“策略” ,徐老师在新教材分析中分析这一单元时讲过:解决 问题的策略可理解为解决问题时的计策与谋略。它和“方法”既有联系也有区 别,它们的关系类似于战略与战术的关系。例如,化归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通过割、移、补等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 长方形,从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在研究除数是小数的 除法计算时,依据商不变性质,通过移动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把除数 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解决这两个问题的策略都是化归,但 化归的具体方法是不同的。方法可以在传递中习得,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怎样做 并示范给他们看。但策略的形成只能在方法的

4、实施中感悟获得。可见,策略是 方法的灵魂,运用方法的指导思想。策略直接支配方法的设计和运用。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教学环节的设计,我想主要结合几节课例,和这次在备课前的一些学习和 思考来和各位老师交流。 解决问题的策略表现在解题活动中,是通过解题活动逐渐形成的。我认为 教学设计时活动线索主要包括“引发需要展开活动反思方法感悟 策略”等几个环节。 1、利用现实、新颖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需要。、利用现实、新颖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需要。 让学生解答的问题可以是曾经教过的,也可以是从未接触过的。对学生来说, 后者是新颖的问题。课堂应从新颖的问题入手,因为新颖的问题具有挑战性, 与策略

5、的形成密切相关。策略在解决新颖的问题时最能体现价值,并在创造性 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如果解决的实际问题总是限于已经学过 的那些问题,则只是进行解题技能的操练,或者问题一出现,学生就能很快得 出结果,学生或许在思考中不自觉地已应用了这种策略,但问题不具挑战性使得学生未充分经历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时策略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在 学生心中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而成了一个“包袱” ,那么学生的学习势必不会 是积极、有效的。这样的问题就缺乏培养策略的内涵。 例如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 ,内容是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比例及几何 形体知识等综合复习与应用,在每类问题的教学中分别设计了这样一些问

6、题: 要知道松树的高度,你有什么好的策略?要求出土豆的体积,有哪些不同的策 略?小明家离学校比较远,要测算小明家离学校的距离,你有什么策略?3 点 整,分针与时针正好互相垂直,至少再过多少小时,分针与时针正好重合?这 样一些问题是很现实的,学生有兴趣去解决,但又是具有挑战性的,必须经过 主动的探索才能解决,教师就在学生主动的探索中引导学生感悟策略,这时学 生就会感觉到策略的价值。 但是,问题的挑战性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体会策略的价值,而不能理解为让 学生在感悟、使用某种策略时具有高难度。比如在教学列表解决问题时,可以 先向学生提供一些现成的表格,以降低列表的难度,尽量突出列表的价值,可 以用来整理

7、一些比较乱的条件,当学生对列表的方法较熟练时,再放手让学生 自己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从而形成策略,不能让学生一开始就自己设计表 格。再比如, “一一列举”策略的教学中,设计问题时列举的量不应太大,不应 人为提高教学的难度,关键是让学生在一定量的一一列举活动中体会它的价值。引发学生对策略的需要还可通过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对比的方式来激发。我 曾读过这样一篇教学设计,内容是列表的策略。一开始,教师就将班级一张课 表用两种方式呈现给学生,一种是按顺序直接抄写的,一种是我们常见的表格 式。学生在两种记录方式的对比中自然而然感受到整理信息的优越性简明。 然后再出示我们常见的乘法口诀表,有序的表格式整理使学

8、生感受到其优越性 易发现规律。接着再出示例题中自然状态下,较杂乱的信息,学生受前面 表格式信息优越性的诱惑,自然而然产生整理信息的需要,有积极情感的参与, 活动的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 2、开展活动,关注形成策略的过程。、开展活动,关注形成策略的过程。 通过方法的教学能够形成策略。策略不能直接从外部输入,只能在方法的 实施过程中通过体验获得。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索、体验,为感悟、形成策略做好准备。对解决问题的策略 的关注,不是只对学生问题解决的结果予以关注,要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予 以关注,要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参与的关注。 比如在上四年级列表

9、的策略时,出示书上例题情景,也就是“小明买 3 本 笔记本用去 18 元,小华买了 5 本,用去多少元”后,就让学生尝试整理信息, 使我们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可用摘录,可以画图,也可以列表,学生在活动中 有的画线段图,有的摘录,也有的列表,教师一一作了呈现。学生在活动的过 程中对信息的整理有了较深刻的体验,通过比较,也有了优化的愿望,既用列 表整理信息清楚而简便。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学生体 验后的学习,对列表的价值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3、及时的反思,感悟、提升策略。、及时的反思,感悟、提升策略。 回顾与分析是解决问题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一方面有明确和消化知识的 作用,另一方面

10、能积累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经验。策略的有效形成必然伴 随着对自己行为的不断反思。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地引导学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自身形成策略过程的认识,从而也更加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策略的进一步理解。具体说来,在教学过程中,要在以下三 处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反思。 (1) 、一题后的反思:策略是如何形成的。、一题后的反思:策略是如何形成的。 此处的反思也就是反省认知,侧重帮助学生回顾策略产生的过程:为什么 要一一列举?我是如何一一列举的?一一列举时要注意什么?今 后遇到什么样的题目我可以选择什么样的策略?这样一个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对 学习的一种自我监控,形成的策略是学生

11、学习的收获,而对获得策略的过程所 进行的反思与获得策略本身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 (2) 、一课后的反思: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一课后的反思: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 一节课终,当学生经历了一系列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之后,就必须引导学生 思考:运用所掌握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着怎样的好处?这是对策略对于解决 问题的价值的再认识。就本单元的学习而言,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有些实际 问题的解答,列式计算非常困难。但是,与问题相符的一些可能答案却很容易 凭经验或直觉得到,只要把符合题意的所有可能答案全部找到,问题也就顺利 解决。这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3) 、一阶段后的反思:策略是超越具体问题

12、而存在的。、一阶段后的反思:策略是超越具体问题而存在的。 超越具体问题解法和结论,指向策略的形成,这是解决问题的教学区别于 传统应用题教学的本质所在。最终的教学目的却并非仅仅是会解这类问题。本 单元学习之始,学生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具体问题中来,对具体问题必 然还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所遇到问题的类型在 不断变换,而解决这些不同类型问题的策略却始终如一,学生对策略的运用越 来越熟,对策略的理解也越来越深。水到渠成之时,通过对这一阶段学习的反 思,引导学生领悟到:不管题目如何变化,我们所掌握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却始 终有用这是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灵魂。 三、三、 “策略策略“的发展和贯通:的发展和贯通: 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不是只用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在后面各单元一 些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我们也应适时引导学生应用相关的策略去解决问题,使 学生对策略的运用越来越熟,对策略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同时教学要从整体出 发规划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是唯一的,解决同一问题时也不是只限于一种 策略的应用,面对一个问题有时是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策略和策略间不是独 立割裂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学策略进一步 体验、深化,最终能熟练、自觉地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