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 分项练习大集结13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823797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语文 分项练习大集结1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高考语文 分项练习大集结1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高考语文 分项练习大集结1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高考语文 分项练习大集结1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高考语文 分项练习大集结1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高考语文 分项练习大集结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考语文 分项练习大集结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20142014 高考语文分项练习大集结高考语文分项练习大集结 1313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患:忧虑,担心C相如因持璧却立 却:退,后退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谦让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让:指责。答案:D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高雅B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谏:劝谏C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适:往,到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寻:寻求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A.雅:素常。B.谏:劝止,挽回。D.寻:不久。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A.Error!B.Error!C.Error!D.Error!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和通假字。C.行:步行,行走。A.泣:哭泣;泪水。B.事:事情,情况;侍奉。D.受:接受;通“授” ,传授。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B.兵:兵器。A.绝:断绝;横渡。C.故:形容词,旧;名词,交情。D.息:名词,风;动词,停止。答案:B- 2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穷发之北,有冥海者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C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D而秦兵又至矣解

3、析:本题重点考查古今异义。兵:军队,古今同义。A.发:古义,毛,指草木;今义,头发。B.其次:古义,它的旁边;今义,第二或次要的地位。C.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指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答案:D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贫穷B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行为文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学问广博精深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普通人,一般人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古今异义。A.穷困:走投无路。B.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斯,这;文,诗文。C.博学:广博地学习,而非现今“博学(学问广博)多艺”的“博学”义。答案:D7下列句子

4、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去来江口守空船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D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偏义复词。 “得失”无偏义, “得”指“成功” , “失”指“失败” ,是单音词连用。A.具体的语境是,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由此可知,(商人)去来(我)江口守空船。 “去来”是偏义复词,离开, “来”是衬字。B.“作息”是偏义复词,偏指“作” ,这里是“工作”的意思。C.“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中的“父母” “弟兄”都是偏义复词,一偏“母” ,一偏“兄” 。答案:D8解释下列句子中“顾”的含义。(1)相台顾召赵

5、御史_(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_(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徒以吾两人在也_(5)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 3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答案:(1)回头看,环视 (2)顾虑,顾及 (3)看望,拜访 (4)表轻微转折,只不过 (5)表反问,难道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_(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_(3)猥以微贱,当侍东宫_(4)予左迁九江司马_答案:(1)指 20 岁。古代以 20 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2)指官吏初到任 (3)太子所住的地方,代指太子 (4)降职10(1)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

6、子,体会一下对称推断法的运用。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诗云:自西向东,自南向北,无思不服。 此之谓也。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译文:_推断方法:_(2)利用语境推断法,试推断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意思。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 ”答:_推断方法:_(3)利用语境推断法,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

7、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布辞之官。(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4 -译文:_推断方法:_答案:(1)译文:依靠道德施行仁义的可以称王,称王不必要等到具有大国的条件。推断方法:由该句的上句“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 ,意为“凭借武力假托仁义的可以称霸,称霸必须具备大国的条件” ,可以推断该句意。这叫对称推断。古人行文很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近、相反或相对的特点。(2)豫色:高兴的脸色。推断

8、方法:下文说,我前些日子听你说“君子应不怨天,不怨人” 。孟子说:“此一时,彼一时也,时代不同了。 ”说明孟子此时对以前不怨天尤人的态度是有所保留的。由此可知,“豫色”应是“高兴的脸色” 。这叫语境推断:文章中语句连贯,相承相接,意义也是上下连贯、相承相连的,因而可联系上下文语境来推断词句之意。(3)译文:又有人说季布鲁莽,借酒使性难以接近。推断方法:此句关键词是“勇” 。它常被译为“勇敢” ,褒义词。但联系后文可知, “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对应了“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一人之毁而去臣”对应了“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 , “毁”即“诋毁” ,是“进谗言

9、” 。由此可推断“勇”绝非褒义,而应作贬义,译为“鲁莽、空有勇力” 。这也是语境推断法。【参考译文】(1)孟子说:“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所以称霸必须是大国。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称王,称王不必要等到具有大国的条件。商汤王只有方圆七十里,周文王只有方圆一百里。用武力征服别人的,别人并不是真心服从他,只不过是力量不够罢了;用道德使人归服的,是心悦诚服,就像七十个弟子归服孔子那样。 诗经说:从西向东,从南向北,无不心悦诚服。 中正是说的这种情况。 ”(2)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他)说:“看样子您好像有些不痛快。以前我曾经听到您讲过, 君子不该抱怨天,不该责怪人 。 ”(孟子)说:“

10、当时是当时,现在是现在。 ”(3)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鲁莽,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了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 ”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 5 -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于是季布就辞别了皇上,回到了河东郡守的任上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