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常用参数名称及意义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21000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脏起搏常用参数名称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心脏起搏常用参数名称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心脏起搏常用参数名称及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脏起搏常用参数名称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脏起搏常用参数名称及意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脏起搏常用参数名称及意义心脏起搏常用参数名称及意义 发表者:倪卫兵 (访问人次:184) 心脏起搏常用参数名称及意义心脏起搏常用参数名称及意义1 1、 起搏模式起搏模式1.1 双腔模式DDD,VDD,DDDR,DVI,AAIDDD(AAIRDDDR)等。1.1.1 DDD 模式心室输出同步于感知的心房除极,房室均有起搏与感知功能。在无自主心率的情况下,起搏器在程控的低限频率起搏双腔。心房起搏事件启动 PAV 间期,PAV 间期结束后心室起搏,并启动 VA 间期。非不应期感知的心房事件启动 SAV 间期,SAV 间期结束启动心室起搏,VA 间期重新启动。整个起搏、感知房室间期内心室感知阻断心室

2、输出和起始室房间期。在房室间期内心室感知事件阻断心室输出,重新开始室房间期。在 DDD 模式,心房间期调节室房间期来维持连续心房起搏频率。1.1.2 VDD 模式感知心房后心室跟踪心房起搏。双腔感知但心房不起搏。当无感知情况下,起搏器在低限频率起搏心室。如果没有被心室感知抑制,在 SAV 后心房感知事件启动心室起搏。为预防(逆)传递的心室起搏 SAV 间期可延长,可造成起搏器在低于低限频率起搏。1.2 单腔模式VVI,VVIR,AAI,AAIR,VVT,AAT 等。在 VVI 或 AAI 模式下,如果没有自主心律,起搏器将在低限频率起搏。2 2 起搏输出(起搏输出(OutputOutput)起

3、搏输出主要是指起搏器的能量输出,包括电压幅度和脉冲宽度,此两项指标决定了夺获心房和心室的必要起搏强度。电压值和脉宽值可以人工调节程控,也可通过起搏器的自动阈值管理功能实现自动调节。3 3 起搏频率(起搏频率(PacingPacing RatesRates) 3.1 下限频率(Lower Rate):基础起搏频率。即无感知状态下的最低起搏频率。3.2 上限频率(Upper Rate,ADL Rate):包括3.2.1 上限跟踪频率(Upper Tracking Rate,UTR)在 DDDR、DDD、VDD 模式下心房感知后的最高心室跟踪起搏频率。即 SAV 间期结束后上限跟踪频率间期内的心室起

4、搏事件。即上限起搏频率(UR)。3.2.2 上限感知器频率(Upper Sensor Rate,USR)在频率应答模式下,患者运动、特别是剧烈运动时, USR 可提供一个感知器指示频率的最高限制。在 DDDR 模式下,如果打开模式转换(Mode Switch)功能,USR 可以高于、低于或等于上限跟踪频率。 4 4 起搏间期起搏间期4.1 基础起搏间期在无感知情况下,起搏器发出的基础起搏脉冲间期(心房或心室起搏间期)。脉冲间期(ms)= 60000/起搏频率 。4.2 起搏房室间期(Paced AV Intervals,PAV)心房起搏到心室起搏之间的时间。在双腔起搏模式下(不包括 VDD 模

5、式),如果没有被心室感知事件抑制,心室起搏将在 PAV 间期结束之后发生。4.3 感知房室间期(Sensed AV Intervals,SAV)从感知到的心房事件至心室起搏之间的时间。在 DDDR、DDD 及 VDD 模式下,如果没有被心室感知事件干扰,心室起搏出现在 SAV 间期之后。SAV 保持 1:1 房室跟踪至上限跟踪频率。 4.4 房室间期自动搜索(Search AV)Search AV 的特点是提供给医师检测、反馈病人的完全及间歇性房室传导情况。通过调节房室间期与患者固有房室间期保持一致,起搏器可模拟生理状态及促进快速心房率的跟随。4.5 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PVARP

6、设定在心室起搏或感知事件后,防止感知逆传的 P 波。在 DDIR 及 DDI 模式时 PVARP可预防逆传 P 波对心房的抑制。PVARP 即在感知心室事件或在起搏器检测到室早后设定一个不短于 400ms 的间期。4.6 空白期(Blanking Period)起搏后或感知后对任何事件不反应的时间,相当绝对不应期。4.7 不应期(Refractory Period)相当于心脏的相对不应期。5 5 其他常用参数其他常用参数5.1 灵敏度(Sensitivity)亦称感知灵敏度,是指起搏器能检测到最小自主心内电信号(或其他干扰信号)的能力。灵敏度可自动和手动程控设定。数值越大,灵敏度越低,反之相反

7、。房室分别设置。5.2 模式转换(Mode Switch)此功能在 DDDR/DDD/VDD 模式下可防止跟踪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当出现不适当的快速心房率时,起搏器从心房跟踪模式(DDDR/DDD 或 VDD)转到非心房跟踪模式(DDIR/VDIR),直到房性心动过速终止。模式转换的形式如下:心房跟踪模式模式转换非跟踪模式DDDDDIDDDRDDIRVDDCDI5.3 心室优先起搏(Ventricular Pace Preference,VPP)VPP 房室延迟功能是为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设计,该功能提供房室同步起搏和心尖部起搏的心室激动顺序。启动 VPP,在 P 波传导至心室前该功能调节

8、PAV 和 SAV 间期保持一个最合适的 AV 间期来维持心室起搏。 5.4 心室安全起搏( Safety Ventricular Pacing,SVP)心室安全起搏目的是防止交叉感知引起的不适当抑制心室起搏,防止心室超感知。心房起搏后 110ms 内感知到心室(或干扰)事件后会在 110ms 时发出心室脉冲。实际上,如果感知事件是一次心室除极,在 110ms 的心室起搏将落入心室绝对不应期。5.5 频率滞后(Hysteresis)单腔模式下启动,频率滞后是允许患者在非活动期(如睡眠)的自主心律低于下限频率。只要自主频率在滞后频率之内,起搏既被抑制。当自主频率下降至滞后频率时,出现逸搏起搏和低

9、限频率起搏,直到下一次非不应期感知事件出现。5.6 频率骤降(Rate Drop Response,RDR)此功能为曾经有过心率突然下降症状(如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提供后备起搏。频率骤降反应通过特定期间的频率递增双腔起搏达到 RDR 干预目的(设置干预频率),在干预间期结束起搏器逐渐降至低限起搏频率。5.7 文氏阻滞功能起搏器的文氏阻滞功能(在 DDDR、DDD、VDD 模式)用于心房感知频率快于上限跟踪频率。在这种模式下,SAV 延长到上限跟踪频率。这种频率限制机制可造成房室间期逐步延长,直到 P 波落入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从而终止 SAV 之后的心室起搏。在 DDD/ VDD模式会造成重置房室比率,如 3:2 阻滞。 5.8 心室起搏管理(MVP)5.9 睡眠功能5.10 窦性频率优先5.11 频率优化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