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政策45483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17642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式与政策45483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形式与政策45483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形式与政策45483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形式与政策45483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形式与政策45483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形式与政策4548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式与政策45483(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形式与政策形式与政策 45483454831 邓小平 1992 年 1 月 18 日2 月 21 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邓小平谈话的中心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谈话要点是:(一)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邓小平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

2、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二)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邓小平说,计划

3、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谈到“左”和右的问题时,邓小平强调,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 (三)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邓小平说,抓

4、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他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邓小平强调了科技和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他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邓小平说,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他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

5、靠法制,搞法律靠得住些。邓小平还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五)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邓小平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邓小平强调,要进一步找年轻人进班子。要注意下一代接班人的培养。邓小平还谈到形式主义的问题。他指出,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在谈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问题时,邓小平强调,学马列要精,要管用。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 (六)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6、。邓小平说,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发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体会 : 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在我国的理论界是有争议的,在社会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早在批判“四人帮”时,就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2 新民主主义: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在中国的新民主主

7、义革命胜利后,在我国所形成的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还需要有一个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程,如何实现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同样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历史性课题。为了解决这个课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上,首先对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作了深入而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科学理论,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这种必然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2 、民主革命胜利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

8、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 3 、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先来讲第一点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仅为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这种转变创造了条件。 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1949 年 9 月 21 日至 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毛泽东在会议上致开幕词。这次大会通过了关于国都、纪年、国

9、歌、国旗的决议。毛泽东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事实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全国人民的拥护下稳固地掌握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在已经解放的地区,建立了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各地建立的民主政权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国范围的人民民主专政 的国家政权。人民手里有强大的国家机器,不怕民族资产阶级造反。无产阶级就可以运用这个政权的力量,采取适当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建立和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在经济上,国营经济的建立并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为中国革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前提。无产阶

10、级在民主革命阶段就实行了彻底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把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在“节制资本”的前提下,允许和鼓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对官僚买办阶级则在政治上消灭之,在经济上实行剥夺的政策。建国前夕,中国共产党又明确指示已解放了的地区,要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建国后不久,我们已没收了占全国工业资本 2/3 、 工交运输业固定资产 80% 的 2800 多个官僚资本企业,建立起了较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营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由 1949 年的 34 7% 上升到 1952 年的 50% ,使国家的经济命脉一开

11、始就掌握在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政权手中。这样,利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国营经济的力量,中国政府在建国后很快实行了全国财政经济的统一,大大增强了国家对整个经济过程的宏观调控能力 *5 影响中日关系:中日关系目前是高层、学生、贸易交流多,民间却反应不一。无法回避的历史问题、贸易摩擦、领土问题等可以影响到中日关系发展。由于中国民间对日本抱有不利于两国关系的心理(可以理解中国人的想法) ,和日本政府不确定的因素。所以两国关系并不乐观。但是最近中国人民最近几次想日本政府的起诉都得到了日本高等法院的支持。在目前局势下两国发生战争可能性几乎为零。主要是因为有日美安保条约和中日两国密不可分的贸易往来。 (一)中

12、日贸易日本是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截至 2003 年,日本连续 11 年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4 年被欧盟、美国超过,退居第三。2007 年中日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进出口总额为 2360.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9%。其中我对日出口 1020.7 亿美元,同比增长11.4%;我自日进口 1339.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8%。中方逆差 318.8亿美元。(二) 日本对华投资日本是我第二大外资来源地。2007 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项目数为1914 个,同比下降 20.6%,实际到位金额 35.9 亿美元,同比下降20.8%。截至 2007 年底,日本对华投资累计项目数为 39628 个

13、,实际到位金额 617.2 亿美元。(三) 日本对华资金合作1、日元贷款日本对华日元贷款始于 1979 年,双方商定 2008 年前结束对华日元贷款。2007 年 12 月,两国外长签署日本对华最后一批日元贷款换文,至此,日本政府累计向中国政府承诺提供日元贷款约33164.86 亿日元(约合 33 0 亿美元) 。截至 2007 年 9 月,我实际利用日元贷款约 25207.33 亿日元,用于 255 个项目的建设。日本对华日元贷款占我国利用外国政府贷款的 50%左右。2、无偿援助截至 2007 年底,中国共接受日本无偿援助累计 1398.25 亿日元,用于 141 个项目的建设,涉及环保、教

14、育、扶贫、医疗等领域。2008 年 5 月双方签署 2008 年援助协议,日方将于本年度内向中方提供 5.77 亿日元援助。3、 “黑字还流”贷款1988 年和 1994 年日本进出口银行两次向中方提供“黑字还流”贷款,共计 1400 亿日元。三、文化交流与合作新中国成立后,中日两国一直保持民间文化交流。主要形式有文艺演出、艺术和文物展览、学术和人员往来等。其中,1972 年上海舞剧院访日演出等一系列重要文化交流活动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做出了积极贡献。1979 年 12 月,两国签署中日文化交流协定 ,确定了发展两国文化、教育、学术、体育等方面交流的目标。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日文化交流与合作全面发

15、展,呈现出官民并举和多渠道、多形式的新局面,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活动之频繁、内容之丰富,在与中国有文化交流的国家当中处于领先地位。中日文化交流呈现以下特点: 一、共同文化渊源深厚,文物、书法、诗歌、水墨画、戏剧(京剧、歌舞伎)等传统东方文化的交流独树一帜。 二、民间交流占据主体。据统计,目前民间文化交流约占文化交流总量的 95以上。近年来,双方在商业展演、音乐影视、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目前,日本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化贸易伙伴之一。近年来,中日两国举办了众多大型文化交流活动。1999 年我在日本举办“99 东瀛行”活动,日方在华举办“日中文化友好年”活动;

16、200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30 周年之际,中日两国共同举办了“中日文化年”活动。2007 年为“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 ,全年共举办 300多场活动,取得良好社会效果。2008 年为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2008 年 5 月,双方签署中日关于互设文化中心的协定。四、科技交流与合作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双方于 1980 年签署中日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建立起政府间科技合作关系。此后,两国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多形式、多渠道、官民并举的局面。特别是在应用技术合作方面成绩显著,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在中日政府间的科技合作主要包括:根据中日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开展的合作,在政府科技合作协定框架下两国政府部门的对口合作(包括部门间签署的合作协议等) ,通过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渠道的技术合作以及中日核能合作协定等。此外,双方许多部门、地方、研究院所、大学都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对促进两国科研人员的交流、开展合作研究等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近年来,伴随中国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双方节能环保领域技术合作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