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我们的修养+提升我们的能力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15208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强我们的修养+提升我们的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增强我们的修养+提升我们的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增强我们的修养+提升我们的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增强我们的修养+提升我们的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增强我们的修养+提升我们的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增强我们的修养+提升我们的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强我们的修养+提升我们的能力(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增强我们的修养增强我们的修养 提升我们的能力提升我们的能力按:这篇文章虽然针对保险行业的乱象而展开,但其中旁征博引“儒、释、道”的精髓来阐述增强修养的意义与方法,对每一位渴望成长的职业人士而言都是很有借鉴与参考价值的。推荐大家学习。增强修养,提升能力,这是中国几千年来世人一直探讨的话题。今天我把增强修养与提升能力放到一起,意义就在于说明修养是能力之本,修养是能力之源,从而避免片面强调能力提升之偏颇。为什么要增强修养和提升能力为什么要增强修养和提升能力修养是两层意思,修就是戒,就是戒掉不好的习惯,养就修养是两层意思,修就是戒,就是戒掉不好的习惯,养就是固,就是巩固好的习惯。是固,就是巩固好的习惯

2、。修养之目的就是积淀品德的过程,常言道,“小胜靠谋略,大胜靠品德”。易经上说,“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就是说德之不足,失败是必然的事,唐朝魏征写谏太宗十思疏开篇就说到,“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品之不修而成其才,德之不养而成其能,小为可以,大为不行,短期可以,长期不行。通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企业,哪一级领导不想干好?开始企业干得都不错,但是过不了多久就开始走形,表现为各领风骚三五年,开始轰轰烈烈,过几年回首看是“昙花一现

3、”。比如我们保险行业,各家公司都不缺乏战略和思路,更不缺乏先进的制度、理念和管理手段,那为什么整个行业会陷入产品、管理和渠道同质化,跟风、模仿、销售误导严重,恶性竞争,不讲诚信,低层次的艰难境地呢?这些问题的出现,我认为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我们抱怨员工素质低是没用的,首先是我们高层管理者在行业的发展方式上出了问题,我们片面强调保费规模,而轻视干部员工品德和修养的教育,而这种单纯追求保费规模,不讲品德教育的失衡做法最终导致的是不计成本、不计质量、不计后果,拚费用、暗箱操作和恶性竞争。而高层管理者犯的第二个错误是不能完整地、系统地思考,而是简单从事,把短期的、暂时的游戏规则当成了公司主要的管理

4、制度。比如“末位淘汰”,这是公司在搞月、季度短期竞赛的规则,而不能作为公司长期的管理制度。类似的政策还有“述职”、“问责”,这都是公司的一种负激励,不是正激励,不能轻易使用,更不能在多数人身上使用,尤其不能作为经常性的一种管理制度,干得不好的永远是少数,干得好的和比较好的是多数,不能用小概率定制度政策,因为管理制度是公司依赖生存发展的根本手段。如果把末位淘汰和问责述职作为一种制度和管理手段,其结果必然是丧失公平、公正,人人自危,每个人都怀着恐惧、不知哪一天被淘汰的心理在工作,这样的心态下怎么能不浮躁?怎么可能干好工作呢?这种人人但求自保的氛围又怎么能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呢?这些年来,保险行业应用这

5、些大量的错位的理论,保险行业应用这些大量的错位的理论,直接导致全局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彻底丧失,而不惜牺牲长远直接导致全局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彻底丧失,而不惜牺牲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和恶性竞争必将由此滋生。利益的短期行为和恶性竞争必将由此滋生。我于今年 2 月在中国保险报发表的中国保险业进入后营销时代一文中曾对此有详细论述,在此不一一赘述。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干部的文化底蕴不深,修养功力不够所反映出来的。一个文化素质高、品德修养很好的干部,他的层面视野、政策观念、责任意识一定是很强的,他不会轻易使用问责、述职、末位淘汰这些负激励的方法。因为负激励是在正激励彻底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是一种惩罚,是一

6、种管理上的无能,是一种简单从事,是有失公允的,是典型的“上边有病、下边吃药”的做法,是一种伤及他人自尊的行为。就如兵法中所言,“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不战而屈人之兵”,“攻心攻心”是一种修养品德极高的人才会使用的方法,是一种修养品德极高的人才会使用的方法,在管理上也是如此,一个品德修养极深的干部,他不会轻易地使用负激励手段,而是不断地给团队灌输一种精神,在团队中制造一种和谐、积极、乐观向上的氛围,在团队中每一个人都会以饱满、愉快的精神和激情去工作。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的那样,要创造一种“即有民主又有集中,即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那么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而不是背负压力、怀着怨恨的不是背负

7、压力、怀着怨恨的心理去工作,这便是艺术,而不是权术和技术,而艺术是需要心理去工作,这便是艺术,而不是权术和技术,而艺术是需要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作底蕴的。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作底蕴的。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博大精深,他们讲的共同东西都是修养品德,连我们所反对的迷信风水都把“德”放在第一位,讲求“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阳德、五读书”。儒家和道家的文化里没有问责述职,孔子讲“敬而不失,恭而有礼”,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道家讲“躬自厚而薄责于人”,都在讲尊重,讲自省,是少责问别人而多问责自己,检讨自我。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就是通过修练内功而达到内圣。而佛教讲佛教讲

8、“众生平等众生平等”,大乘佛教所讲的大乘佛教所讲的“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定,智慧”,这里没有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这些叫修百年功,这里没有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这些叫修百年功夫。夫。这里讲的布施有 3 种,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就是施舍钱物;无畏施,是当有困难危险向人袭来时,敢于大胆地站出来,去承担和化解;法施,是指解惑答疑,帮人解决问题,教人做事的方法。我们领导在布置工作时,对下属的要求都是原则的、宽泛的,而基层面对的则是具体的、复杂的、困难重重的,一个德高望重的领导就是在帮助下属解决困难,教给下属办事的方法过程中而树立起来的。

9、持戒持戒,讲的是修行,戒掉不良的习惯,并能持之以恒地反省自己,令自己少犯错误。忍辱忍辱,讲的是无故加之而不怒,对人对事要宽容大度,要有胸怀。精进精进,讲的是责任意识,为所追求的目标,用积极的心态勤奋地做事,不轻易放弃。禅定,禅定,“禅禅”字讲的是悟,就是思考,要有独立思考的字讲的是悟,就是思考,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思考才能达到定力、定力就是不受外界干扰。禅和能力,通过思考才能达到定力、定力就是不受外界干扰。禅和定是相互作用的过程,更是智慧不断积淀的过程。定是相互作用的过程,更是智慧不断积淀的过程。对照这些传统的文化,看看我们今天的保险行业,很多干部不能禅定精进,一方面不能静心思考,而是人云

10、亦云,表现为政策多变,跟风、模仿,造成同质化;另一方面做事不能用积极的心态,做不到不放弃、负责任,而是牢骚抱怨,怨天尤人,要么就是逃避,草率跳槽,结果是一事无成,害了公司、坑了自己,悔之晚矣。还有很多干部在处理公司之间、同事之间和上下级之间关系时不能持戒忍辱、宽宏容让、克己慎行、行不言之教,而是耍权威、批评训斥别人、不尊重他人、简单从事,其后果是树敌过多,众叛亲离,矛盾重重,造成人人自危,人心浮躁。中国隋朝大儒王通写了一本书叫止学,其中讲“躁生百端,困出妄念,非止莫阻害之蔓焉”。所以加强领导的修养是第一要务,一个好的领导莫不是“以道御术”,而非靠权术。只有以道御术才能成其大业,才能走得更远,因

11、为术有穷而道无尽哉。如何增强自我修养和提升我们的能力如何增强自我修养和提升我们的能力清代名将曾国藩把自身修养和实现理想的辩证关系总结为内圣和外王。内圣即所谓的修身养性,克己慎行,外王即齐内圣和外王。内圣即所谓的修身养性,克己慎行,外王即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二者的关系是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二者的关系是,内圣是基础,外王是目的。,内圣是基础,外王是目的。这种关系在四书五经中大学的开篇即有详尽的论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是内圣,而外王则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精辟的

12、论述道明了知识学习、自我修养和实现理想抱负之间的次第关系,这是古人一直遵循的修为之道。而现今社会很多人说得很好,先做人,后做事,但干起来就变成只要保费,不做人了。比如客户误导,不讲诚信,再比如有些人干了几年营销就开始浮躁,自鸣自己是职业经理人了,好像不马上当领导就不能展现自己的才华了,就开始要官、跳槽。但是一干才发现做事缺乏定力,不能冷静思考,做事没有终始,没有先后顺序。例如寿险增员问题,大多不做留人的动作,又没有留人的政策,就大面积地增员,其结果是母体不强,增进来的新人留不住,导致人员大面积流失,保费质量差,继续率低。做事不知其先后,舍本逐末,不可能不乱,一乱就开始抱怨别人素质低、没水平,总

13、之一切都是别人不对,然后再跳槽,再不行,再跳槽,这已成为整个行业的通病,是造成保险业问题的根源之一。还有些高层干部,不讲内圣,只注重外王,片面地讲战略战术,靠制度流程,但当业务出现波动的时候,当现实与要求不相符的时候,特别是当失误、失败出现的时候,就开始犯政策多变的毛病。因为文化底蕴不够,不知道政策有 3 性,即局限性、阶段性和连续性。当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特别是众怒群怨的时候,因为内在品德修养不够,缺乏定力,心态就开内在品德修养不够,缺乏定力,心态就开始扭曲,俗话讲就开始始扭曲,俗话讲就开始“坐不住金銮殿坐不住金銮殿”,有的还破罐子破摔,结果害人、害己、害公司。这种人目前在保险行业不是少数,

14、我认为在这些人中真正不行的是极少数,而绝大多数则是有潜质的,是非常有可塑性的,只是从业时间和当干部的时间太时间太短,历练不够短,历练不够,自身修养不足,同时也反映出各级领导对干部给予的关心、培养明显不足,只用不管,只用不培养,这是保险行业问题的又一根源。修养的增强是以知识文化作底蕴的,修养的增强是以知识文化作底蕴的,作为一名真正的德才兼备的管理干部,首先要通晓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知识面。我们现在有很多干部以前没干过保险,还有很多干部营销知识与管理知识明显不足,这些人将来可能会不错,但需要有个过程。我们要做的是尽量缩短这个过程,因为市场不会因为你不会而等你。比如我们有很多干部对什么是营销,什

15、么是品牌说不清楚,有很多材料报告题目虽然是“创建品牌”,但说的都不是品牌,只掌握了一些管理、营销、品牌的概念和名词,虽然说在创建品牌,但形似神不似,对品牌与营销的关系,对品牌的理论、品牌的实务操作、品牌的结构和流程再造、设计和管理都说不清楚,或者根本不明白。还有诚信问题,以为喊几句诚信的口号,说几句公开承诺的话,对误导的人和事抓几个典型,处罚一下就算诚信了,这是远远够不上诚信的。诚信是公司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管理程序、法律程序、体制形态等一系列的工程。我在中国保险报发表的中国进入后营销时代文章中有过系统论述,这里就不再重复。孔子说“德之不修,吾之忧也”,我认为整个行业已经到了不来一次彻底的整

16、顿,不掀起一场关于“内圣外王”的大讨论,不足以扭转现在行业的浮躁和恶性竞争、诚信低下的局面。问题的现象是“末”,而增强修养是“本”,这是行业百年基业的根本。大学中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修养是以博大的胸怀为境界的。修养是以博大的胸怀为境界的。保险行业是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行业,员工素质和干部队伍可以说是鱼龙混杂,加上行业发展过快,人员流动频繁,同一公司内,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层面、多个公司的人在一起共事,几种文化在一起碰撞。很多很好的公司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制度,包括一些干部的专业化素质都很高,还有大量海外人才,但最后都陷入矛盾重重、相互掣肘的境地,发展举步维艰。分析原因,还是干部修养问题,不能认同包容,大量的精力、时间、人力都浪费在人与人之间由于文化不同,不能认同包容,扯皮、推委、不信任、甚至拆台、互相埋怨的内耗之中。所以再好的制度和战略也要由具体的人去执行,而执行的人学历再高,再专业但修养不够,做不到认同、包容也是承载不了这个事业的。因此驾驭这样的公司不仅需要专业化素质,更需要修养水平极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