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案例的奉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1)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9815109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案例的奉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案例的奉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案例的奉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案例的奉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案例的奉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案例的奉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基于案例的奉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学起于源,学思于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对问题的探究,调动他们的积极思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面对现在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严重地桎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就谈以下两点。一、教师缺乏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对话。一、教师缺乏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发现教师对教材的对话是浮光掠影和蜻蜓点水的。文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是师生共同活动的中介。课堂要达到有效对话,教师首先要加强与文本的对话,亲身体验,然后才能依据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自己要做到潜心文

2、本有这样两个案例,我听了两所学校两位老师四年级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不同学校不同老师教学设计如出一辙。教学第二段的时候都让学生读这一部分,思考:1、找出每个季节介绍了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3、划出不同季节描写树的句子。在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寻找圈画以后,教师出示了:春天树木( ) 夏天树木( )小鹿( ) 浓雾( )河水( ) 阳光( )木排( ) 野花( )秋天松柏( ) 冬天雪花( )落叶( ) 积雪( )果实( ) 黑熊( )松鼠( )师生逐个串讲填空,然后交流朗读描写一年四季有关树的句子,最后进行语言训练,教师出示句式” ( ) ,我们来到了 ,看到了 。 ”显然两位执

3、教者采用拿来主义,照搬照抄。自己根本没有很好的阅读教材,与教材深入对话。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全文随处可见描写生动、比喻恰当、拟人形象的语句。这类课文教师首先自己要反复诵读,与文本对话。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说的,他在教学之前,总是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读,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才敢走进课堂。 ”而我们这两位教师自己没有潜心会文,拿起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教学设计,就算是完成了与教材的对话。教师对教材没有感悟的过程,又怎么能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要是教师对这篇课文静心阅读了,自己有了一番钻研

4、和涵咏,有了一番深切的感悟、一番真情的感动。文本中人文精神和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在哪里、三维目标如何整合也就基本成竹在胸了,才能真正做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引导者。那么在教学中就会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体,让学生从直观的课件中深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从而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调动了孩子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注重朗读指导,并引导学生品词赏句,理解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之形象与精妙,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好。而不会孤立地去找一些描写到的景物,单调乏味地读一些描写一年四季树木的句子。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工具性这一作用,深刻挖掘其内在的表现力和形象的感染力。在

5、具体的教学中,应针对教材中课文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或分析文章的词语的深刻含义、感情色彩,使学生读文悟道而有所知;或借助美读、电教等手段创造一种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如境激情而有所感;或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语言行为,由情导理使学生有所悟、有所行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越深越透越准,其思想感情激发的就越充分,感情上与作者共鸣的程度就越强烈,对话的效果就越好越显著。只有使学生做到如耳、入眼、入脑、入心,才会使语文教学趋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最优化境界。二、形为学生主体,实为教师中心。二、形为学生主体,实为教师中心。语文课堂上往往出现这样的,有的老师认为语文就是多讲,一节课从头到尾,都是围绕课文主要内容分析

6、来分析去,把一篇优美的文章支离破碎,见词解词,见句析句,忽视了个单元的整体结构,以及各单元的有机结合,更为严重的是忽视了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有的老师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却只流于形式。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应运而生。但部分教师片面理解,使自主异化为自流。老师动不动就让学生三四成堆坐在一起讨论。且不说讨论的内容怎样,仅讨论的过程就令人担忧。不是一个人(优秀生)说,另外几个人听,就是大家叽叽喳喳,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互不相干。全班交流时,发言者所说内容仍是个人见解,并没有概括大家的意见。讨论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收到合作学习的效果。请看这

7、两个案例。1 一次听了一位教师上的五年级繁星第三小节时,先让学生自己轻声读,然后让学生提出哪些词不理解,学生提出“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教师就反反复复解释这两个词的意思。老师又问:这一小节哪些地方写得好?于是老师絮絮叨叨讲解“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 作者对胜似仙境的星空进行了虚实相间的描绘,如此美妙的意境,没有让学生细细品味、用心感受。还有一个案例,二年级的小猪问路第 6小节有“知、关、急”3 个生字,一位执教的老师为了改变前面的学习方法,让前后四位小朋友合作学习。课堂上煞是热闹起来。有的大声读字音,有的在自言自语说如何记住字形的,有的在为这三个字找朋友。一会儿小朋友我读给

8、你听、我说给你听。过了一会儿老师让同学们交流学习情况。一连抽了四个小朋友交流都是在说我是怎么记住它的和给它找了什么朋友等等,都是个人的意见,而没看到听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像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听课中是很多看到的,即使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交流看似代表小组发表意见,实际上还是个人的想法,或是老师刻意安排的形式上的小组意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于是,我们便可以在各种类型的语文课上都会看到学生的小组合作。一向是老师一声令下,学生前后四人便开始忙活起来,至于怎样合作,如何分工,教师是否会评价与关注他们合作的质量。似乎都是无关紧要的事了!老师关注的只是他们在合作中有无完成他布置的任务及他通过这种形式,向大家显示已经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了。总之, 课堂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交互过程。教学中,只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