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与生态土地整治

上传人:n**** 文档编号:39813490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PDF 页数:72 大小:3.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发展与生态土地整治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绿色发展与生态土地整治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绿色发展与生态土地整治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绿色发展与生态土地整治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绿色发展与生态土地整治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发展与生态土地整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发展与生态土地整治(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色发展与生态土地整治主讲人: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张雪松 教授 2016年6月汇报 提纲提纲绿色发展与生态土地整治绿色发展与生态土地整治绿色发展与生态土地整治内涵1 1湖北省生态土地整治建设现状2 2省外典型生态土地整治试点介绍3 3湖北省生态土地整治建设思路4 4湖北省生态土地整治建设思路4 4第一部分绿色发展与生态土地整治内涵绿色发展与生态土地整治内涵?绿色发展?生态土地整治?绿色发展与生态土地整治的关系绿色发展1.绿色发展的起源1.绿色发展的起源绿色发展200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了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让绿色发展成为一种选择,首次提出在中国应当选择绿色发展之路。这一

2、报告阐述了中国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指出了中国应选择绿色发展之路环境发展状况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指出了中国应选择绿色发展之路。2.绿色发展理念的确立2.绿色发展理念的确立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种飞速发展是以高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种飞速发展是以高耗能、高污染,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绿色经济需要绿色发展理念的“领航”。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的场合阐述了绿色发展新理念的五大内涵,包括绿色经济理念、绿色环境发展理念、绿色政治生态理念、绿色文化发展理念、绿色社会发展理念。就建设绿色生态、发展绿色经济而言,通

3、俗讲就是三句话: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土地整治(1)国外土地整治发展历程1.土地整治发展历程1.土地整治发展历程国外的土地整治起源于16世纪的德国,其后欧洲的荷兰、俄罗斯等国通过多年实践,积累了很多经验。国外土地整治大致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6世纪中-19世纪末,土地整理的形式主要是以地块简单合并、调整田间道路、权属调整为主。整理的目的是改变因土地私有和继承的分割使农地日渐细碎、零散的现状、促进农业的规模经营和使管理更加有效。渐细碎、零散的现状、促进农业的规模经营和使管理更加有效。第二阶段:20世纪初-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是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农

4、业发展的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土地整治的重点转移为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土地整治城乡差距,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土地整治。生态土地整治(2)国内土地整治发展历程1.土地整治发展历程1.土地整治发展历程(2)国内土地整治发展历程我国在土地整理上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国内土地整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育阶段(1987-1997年)土地整治的对象主要是农用地,内容主要是偏重补充耕地数量。第二阶段发展壮大阶段(1998-2007年)土地

5、整治的对象为农用地,并扩展到村庄建设用地侧重于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促进新农村建设庄建设用地,侧重于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促进新农村建设。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土地整治的对象主要是农地、村庄、建设用地、城镇建设用地,主要目的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设用地,主要目的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生态土地整治土地开发整理作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方式 对提高生态地整治2.土地整治对生态的负面影响2.土地整治对生态的负面影响土地开发整理作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方式,对提高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部分

6、地区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片面强调增加耕地而积,对长期的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重视不够,忽视了土地质量的提高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生态土地整治( )土地整对土壤的影响生态地整治2.土地整治对生态的负面影响2.土地整治对生态的负面影响(1)土地整理对土壤的影响由于在土地开发的过程中, 对土地的调配以及平整将是必不可少的,地块归并、土地平整等措施,会造成土层结构的变化,破坏表层耕作层。从而造成耕地质量下土地平整等措施,会造成土层结构的变化,破坏表层耕作层。从而造成耕地质量下降,甚至撂荒。同时,对地形地貌的过分改变,使景观多样性降低。生态土地整治(2)土地整理对水环境的影响2.土地整治对生态的负面影响2

7、.土地整治对生态的负面影响生态地整治(2)土地整理对水环境的影响在土地开发整理的活动中,农田灌溉工程以及梯田建设中很容易对地表水系结构造成影响,如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对原有河沟进行裁弯取直或束窄断面,改变河构成影响如为了增加耕面积对原有河沟行裁弯取或束窄断面改变河流原来的流量流速,也不利于水生生物栖息和繁衍。生态土地整治生态地整治2.土地整治对生态的负面影响2.土地整治对生态的负面影响(2)土地整理对水环境的影响此外面广、量大的渠道采用混凝土防渗,过度的硬化,阻碍了土壤对水体的自然净化,使水质恶化,同时也不利于鱼类、青蛙等水生生物的生存。生态土地整治(3)土地整理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态地整治2.

8、土地整治对生态的负面影响2.土地整治对生态的负面影响(3)土地整理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了有效的增加耕地面积, 进行大面积平整土地,导致了原生、次生自然植被及人工植被的面积减少和退化,逐步被单一的农作物替代。对地形地貌的过分单一,及人植被的面积减少和化步被单的农作物替代对形貌的分单路面、沟渠的过度硬化,使生物生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被破坏,项目区内的生物种群趋于单调,病虫害发生的频度与强度将会增加。生态土地整治生态地整治2.土地整治对生态的负面影响2.土地整治对生态的负面影响(4)土地整理对景观多样性的影响地形地貌的改变与过分追求沟渠、道路的顺直和硬质化,以及居民点单一归并,造成农村景观千篇律使

9、景观多样性降低造成农村景观千篇一律,使景观多样性降低。生态土地整治生态地整治3.生态土地整治内涵3.生态土地整治内涵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土地整治必然使原有的景观格局发生变化。一系列的工程中必然会对项目区的水源、土壤、生物等环境造成诸多影响。所以生态型土地整治在补充耕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改善农业条件的同时,必须着眼于自然环境保护、稀有物种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护,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综上所述结合土地整治与生态建设的相关理论将生态景观型土地整治定义为将综上所述,结合土地整治与生态建设的相关理论,将生态景观型土地整治定义为将生态和景观因素引入土地整治中,通过生态修复或生态建设的方式,在提高土地

10、的效率,增加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保障生态平衡、维持景观多样性和物种的丰富度,实现土地的生态服务价值提升的升级版土地整治,即生态景观型土地整治。绿色发展与生态土地整治的关系实施绿色发展,在生态环境方面就是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自然环境和地球生物,改善人类社会环境的生存状态,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保证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习总书记在多地考察时提出:“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还指出“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还指出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

11、活空间、生态空间、“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与生态土地整治的关系五中全会公报中多处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绿色发展与生态土地整治的关系从以上绿色发展的内涵

12、来看,生态土地整治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生态土地整治要以推进“美丽中国”、“美丽乡村”为美好愿景,要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综合目标,在项目选址、设计及施工中要结合项目实地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土地利用状况以及人文环境,因地制宜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注重土地整治的生态景观建设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保护生物多样保护和恢复自治的生态景观建设,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保护生物多样,保护和恢复自然景观,传承历史文化,保持特色风貌。第二部分湖北省生态土地整治建设现状湖北省治建设现状?土地整治概括?生态土地整治取得的成绩与经验?生态土地整治取得的成

13、绩与经验土地整治概况地整治概况1.土地利用状况1.土地利用状况根据湖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全省土地总面积1859.37万公顷,其中,耕地总面积532 30万公顷占28 63%;园地总面积49 72万公顷占2 68%;林地总面地总面积532.30万公顷,占28.63%;园地总面积49.72万公顷,占2.68%;林地总面积866.49万公顷,占46.60%;草地总面积29.41万公顷,占1.58%;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总面积116.38万公顷,占6.26%;交通运输用地总面积26.68%万公顷,占1.43%;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207.85万公顷,占11.18%;其他土地总面积30.54万公顷,

14、占1.64%。土地整治概况地整治概况2.土地整治状况2.土地整治状况湖北省土地整治开展十多年来,至2015年,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12.99万公顷,连续12年实现全省耕地占补平衡,相继开展了高产农田建设、“移土培肥”工程、低丘岗地改造、增减挂钩与村庄整治等重大整治工程。建成了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标准、成规模的基本农田720万亩。建成沟渠近12万公里,新建、修复排灌泵站9300余座修建水闸(坝)58500余座已建成的项目区灌溉保证率修复排灌泵站9300余座,修建水闸(坝)58500余座,已建成的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达到85%以上,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配套输变电线路436公里,修

15、建生产路、田间路1.8万公里,结合“村村通”公路建设,修筑同村公路800公里。有效产路、田间路1.8万公里,结合村村通公路建设,修筑同村公路800公里。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营造出“农田成方、路渠配套、排水畅通、绿化成网”的农业景观。土地整治概况地整治概况2.土地整治状况2.土地整治状况湖北省土地整治的成功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国家先后三次在湖北省襄阳市、仙洪试验区和咸宁召开现场会,推广全省经验。直至目前,全省已形成了规划体系比较完善、资金使用比较规范、科技支撑有力、全面全程监管的工作格局,为持续深入推进全省乃至全国土地整治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土地整治工作

16、的不断深入湖北省在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方面了坚实基础。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湖北省在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方面也不断摸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生态土地整治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因地制宜开展土地整治积极推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生态农业与观光农业成绩1.土地整治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打造生态农业与观光农业。1.土地整治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打造生态农业与观光农业。因地制宜开展土地整治,积极推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生态农业与观光农业。武当花谷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有机结合,以土地整治项目为依托,精心打造了丹土路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走廊。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的千年银杏谷,在银杏谷周边乡村推进土地整治项目工作,打造出一条现代农业观光带,形成富有千年银杏谷景区特色的的十里画廊。生态土地整治取得的成绩与经验作为荆楚文化的发源地湖北省历来注重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在对传统村成绩2.土地整治与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打造美丽乡村。2.土地整治与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打造美丽乡村。作为荆楚文化的发源地,湖北省历来注重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在对传统村落、历时文化名城进行整治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