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高等职业教育理念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9808664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更新高等职业教育理念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更新高等职业教育理念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更新高等职业教育理念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更新高等职业教育理念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更新高等职业教育理念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更新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更新高等职业教育理念(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更新高等更新高等职业职业教育理念教育理念 努力提升自身努力提升自身办办学水平学水平 (学学习辅导资习辅导资料料) 基基 本本 理理 念念 专专 家家 视视 角角 办办 学学 案案 例例2010 年年 8 月月1“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是温家宝总理在 20065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向全国职业教育界发出的总动员。探索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提高中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强化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7 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要深化职业教育

2、管理体制,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2006 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文件),这是一份指导高职院校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办学质量的纲领性文件。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不断更新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明确办学思路,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狠抓内涵建设,才能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形成学院自身办学特色。以下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等高等职业职业教育基本理念教育基本理念高等高等职业职业教育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3、,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高职办职办学指学指导导思想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高高职职培养目培养目标标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高素质质技能型技能型专门专门人才人才,就是在基层岗位和工作现场做实事、干实务、实践性很强的实用性人才,也就是专门面向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2专业专业建建设设1、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2、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3、优先支持在

4、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凸显以及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国家、地方(省级)、学校三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课课程建程建设设1、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止步不前的原因在于,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因而在这一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始终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无疑,课课程内容的序化程内容的序化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 ”(姜大源)2、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3、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课程建

5、设与改革的基本原则。 (注:职业资格标准包括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等。 )4、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目标是: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1、如果说,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线人才”目标定位在前几年已经基本解决了的话,那么,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至今仍不能完全适应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也就是说,培养模式转型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真正从传统学术教育的“压缩饼干”模式中走出来,必须突破传统学科教学模式的“路3径依赖”,切实按照“一线人才”的要求,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必须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

6、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而实验、实训、实习习则是三个关键环节。4、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加强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1、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2、校企合作的基本要求是: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3、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

7、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4、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双双师结师结构构”师资队师资队伍建伍建设设1、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2、 “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即“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第一,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4实践教学能力;第二,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

8、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3、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4、高职教师要努力提升“四大能力”,既实践教学能力、专业优化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完善教学完善教学质质量保障体系量保障体系1、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的六个重点是: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职业素质养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落实情况以及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 专专家家视视角角“中国特色的高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职业教育必教育必

9、须须重重视视融入五个要素融入五个要素”(马树马树超超,中国资深职教专家,上海教育科学院院副院长、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产业要素。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要重视融入产业要素主要体现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而不同地区产业布局结构、发展重点和支柱产业不同,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上坚持为区域产业发展服务,强调地方性的特点;另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产业发展往往会先于行业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超越现有行业的局限性,紧贴区域性的产业发5展积极为区域先导产业发展服务。行业要素。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要重视融入行业要素,也包括两方面要求。一是在运

10、行机制上加大行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强度;二是在教学过程尤其是教学内容中,注重行业发展的要求,包括行业对产品设计、产品生产过程和产品交换活动的相关标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不仅要重视国内行业表准的更新,还要关注国际上行业标准的动向,如最近一些行业制定的“人权标准”、“环保标准”、“反恐标准”等,应当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得到反映。企业要素。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要更多地融入企业要素,强化校企合作,这是世界各国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普遍经验。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主要有两类一是企业直接参与职业教育,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另一类是职业院校渗透企业要素,按照企业

11、要求培养人才,例如澳大利亚的 TAFE 职业教育。在目前我国校企合作制度尚不完善的环境下,高院校要不断提高整合企业资源的能力,积极吸引企业参复直等职业教育,主动将企业要求反映在教学过程中,甚至在校园形态上也要努力营造企业的情境和氛围。这方面,高职院校进行了很多实践探索,例如按照企业的要求实施“订单培养”,在企业建立教学实训基地,吸引企业进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安排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提供实训岗位,学校为企业提供研发与培训服务,以及打破传统的大学校园建设形态、引入企业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等等。职业要素。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要更多地融入职业要素,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

12、是让学生毕业后高质量就业。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就业导向不仅要体现在就业服务工作上,更要体现在教学过程尤其是教学内容之中,将“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人点,使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能够体现职业的工作过程特征,体现职业资格标6准的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实践要素。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就是在基层岗位和工作现场做实事、干实务、实践性很强的实用性人才,也就是专门面向“一线人才”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这种“一线人才”,不是单单依靠学历教育在学校里

13、就能培养出来的,他们必须也只有在生产和工作的实践中获得能力、提高能力。高等职业教育要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强化实训、实习、实验等实践环节,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与工作体系、工作过程的关联度。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必然要强调实践性,以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缩短从学校教育到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基于工作基于工作过过程的程的课课程程观观”(姜大源姜大源,中国资深职教专家,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协作组组长,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助理、兼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止步不前的原因在于,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因而

14、在这一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始终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无疑,课程内容的序化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课程开发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二是课程内容排序的标准。实现工作一般来说,课程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事实、概念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一类是涉及经验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 “事实与概念”解答“是什么”的问题, “理解与原理”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而“经验”指的是“怎么做”的问题, “策略”7强调的则“是怎样做更好”的问题。由专业学科构成的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传授的是

15、实际存在的显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即理论性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事实、概念等)和“为什么”(原理、规律等)的问题。这是培养科学型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强调的是获取自我建构的隐性知识过程性知识,一般指经验并可进一步发展为策略,即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的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这是培养职业型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显显然,以就然,以就业为导业为导向的向的职业职业教育,其教育,其课课程内容的序化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容的取舍程内容的序化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容的取舍问题问题。答案是:。答案是:应应以以过过程性知程性知识为识

16、为主、主、陈陈述性知述性知识为辅识为辅,即以,即以实际应实际应用的用的经验经验和策略的和策略的习习得得为为主、以适度主、以适度够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为辅。 。职业课程的标准叫做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适度够用就是我们的标准。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其次要解决的是课程内容的序化结构问题。一般来说,课程结构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科体系的框架,其基础是物理学意义上的构成论,强调的是静态的无生命的“机械”对知识的客观构造;一类是行动体系的框架,其依据是生物学上的生成论,强调的是动态的有生命的“机体”对知识的主观构建。显而易见,学科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是一种“平行结构”。尽管这一体系考虑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认知的心理顺序,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时序”串行的情况,但课程内容却是根据结构庞大而逻辑严密的学科顺序编排的。不仅专业学习的宏观内容的编排采取了各门分科课程平行展开的方式,而且各分科课程本身,即微观的内容编排也是按学科结构平行展开的。换句话说,学生与生俱有的自然的心理顺序与人为建构的非自然的学科顺序是不一致的,有生命的“机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