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理 预防及康复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790709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风病理 预防及康复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风病理 预防及康复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风病理 预防及康复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风病理 预防及康复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风病理 预防及康复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风病理 预防及康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病理 预防及康复(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中中风风病病理理预防及康复预防及康复第 2 页目目 录录引起中风的基本病因有哪些? .3脑 中 风 的 定 义.5中风可有哪些先兆? .6祖国医学对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的论述.7各类中风的特点及诊断要点.9什么是中风的三级预防?.13哪些食物对预防中风有利?.16家庭急救.19中风的康复治疗.21第 3 页引起中风的基本病因有哪些?中风的基本病因包括:血管壁病变、心脏病及侧支循环代偿功能不全等。 1.引起血管壁病变的主要原因有: (1)高血压性动脉硬化:高血压是中风的主要和基本病因,长期高血压状态下,小动脉平滑肌玻璃样变、坏死;小动脉壁变薄部分,可在高张力下膨出成为微动脉瘤,而微动脉瘤的

2、破裂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高血压还可使较大动脉分叉处形成动脉瘤,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则易形成梭形动脉瘤,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 (2)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的重要病因。主要发生在供应脑的大中动脉,长期使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在血流动力学作用下斑块可破裂、溃疡、出血、血栓形成,引起动脉闭塞及其供血区脑梗塞。 (3)血管先天发育异常和遗传性疾病: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以及各级血管发育不全、狭窄、扩张、迂曲等。这些血管病变可引起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梗塞。 (4)各种感染和非感染性动静脉炎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较常见的原因之一。(5)中毒、代谢及全身性疾病导致的血

3、管壁病变:如血液病、肿瘤、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淀粉样血管病也可以引起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 2.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瓣膜病、先心病、细菌性心内膜炎、心房纤颤等引起的心内栓子脱落,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原因。 3.侧支循环代偿功能不全,如脑底动脉环先天发育缺陷是脑梗塞发生和决第 4 页定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4.尚有少数中风患者病因不明。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大类, 其中可干预的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TIA 或脑卒中史、肥胖、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酗酒、吸烟、抗凝治疗、脑动脉炎;不可干预的有高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

4、等。其中高血压是各类型脑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某个体来说,单一或多个危险因素联合存在都不能预示将发生脑卒中,但可以肯定这些危险因素存在时,脑卒中发生的几率显著增加。哪些因素可以诱发中风? 中风的诱发因素是指可以促进突然发生中风的因素,可列举十余种之多,大致可以归纳如下:(1)情绪波动(生气、激动)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 ;(3)过度疲劳;(4)用力过猛;(5)超量运动;(6)气候变化;(7)突然体位改变;(8)各种疾病因素影响;(9)大便干结;(10)不遵守医嘱停用降压药、降糖药等。这些因素,有些可引起瞬时的血压过高或过低、血容量改变等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诱发中风。 第

5、5 页脑 中 风 的 定 义中风,又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最早是由瑞士人 Johann Jacob Wepfer 于 300 多年前第一人命名的。中风通常是指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内的一组引起临床表现持续 24 小时以上的急性疾病。具体定义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现今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也是三大疾病中发展最快、恢复最慢、死亡最多、致残最重的病种,给人类造成极大痛苦,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据 WHO 公布的资料,在 57 个国家中,有 40 个国家把中风的死亡率列入了第 3 位,其中在日

6、本和中国已占首位。我国的发病率 109217/10 万,患病率为 719745.6/10 万,死亡率116141.8/10 万,男女比例 1.3:11.7:1。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上升,一般 45 岁以上明显增加,65 岁以上人群增加最明显,75 岁以上发病率是4554 岁的 58 倍。中风的发病与环境因素、饮食习惯和气候等因素有关,我国脑卒中发病总体分布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纬度每增加 5,脑卒中发病率增高 64.0/10 万,死亡率增高 6.6/10 万。 第 6 页中风可有哪些先兆?有些中风患者在发病前有这样那样的症状出现,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中风的先兆症状

7、多见有:有高血压、 动脉硬化病史的人突然出现头痛、头晕、眼前发黑或头痛固定在一侧,同时伴有对侧肢体的麻木、无力,常预示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可能;反复发作的说话不清、视物模糊、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是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的典型表现,此时预防脑血栓形成就刻不容缓了;中老年人突然视物旋转、耳鸣、呕吐、取物不准,四肢麻木无力且反复发作,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预示该系统将发生严重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心脏病人有心律失常时,如风湿性心脏病出现房颤时,左心房内的栓子极易脱落进入脑动脉而发生脑栓塞。 中风在临床上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或称闭塞性脑血管病)、出血性中风(或称出血性脑血管病)和

8、混合性中风三大类,缺血性中风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脑腔隙性梗塞和脑栓塞;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混合性中风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在一定的时间内相继发生,出现于同一患者。上述三大类中以脑出血、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最为常见的三种类型。第 7 页祖国医学对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的论述中医认为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醇酒厚味、气候突变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临床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的常见疾病。因本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证见多,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又名卒中。

9、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历代医家对本病论述较多。 内经有仆击、薄厥、大厥、偏枯、偏风、痱风等病名的记载,指出本病与体虚、饮食等因素有关,对其病因以内虚邪中立论,认为气血逆上是本病的病机,其病位在巅疾(头) ,至于中风之名则首创于金匮要略 (与伤寒论之中风名同实异) 。由于后世医家所处的历端史条件及个人经验不同,对中风的病因病机及治法的认识颇不一致,其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唐宋以前,主要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以“内虚邪中”立论,治疗上多采用扶助正气,疏风祛邪的方药。唐宋以后,突出以“内风”立论,如李东垣提出“正气自虚” 、 “形盛气衰”的论点;朱丹溪主张“痰湿生热”

10、 ;刘河间认为中风乃“肾水不足” 、 “心火暴甚”所致,并对中风先兆症状有较详细的记载;王履从病因学角度归类,提出“真中” 、 “类中” ;张介宾倡“非风”之说,提出了“内伤积损”的论点。李中梓将中风明确分为闭、脱二证;叶天士进一步阐明了肝阳偏亢的发病机理,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疗方法,使中风病治法日臻完善;王清任专以气虚立论,并且详细记载了 34 种中风先兆症状,成为我国古代医家中,对中风先兆记载最详细的医家。近代,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一些医第 8 页家本着衷中参西的原则,明确提出本病之病位在脑,认为中风的发生主要在于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中风病的发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过程

11、中所表现出的征兆称之为中风病先兆症,中风病先兆症是与中风有密切联系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以突然发病的、反复发作的、不同程度的眩晕,肢麻,短暂性瘫软,语涩,晕厥发作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一部分人可发展为中风病,但大部分人经过治疗、调养,可防止或延缓中风病的发生。中风后遗症则是一部分患者发生中风后的必然结果。因此,现代医学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管痉挛、脑出血、脑梗死等出现的后遗症,均为本篇治疗范围。第 9 页各类中风的特点及诊断要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要点有哪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称“小中风” 。(1)为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少者 1-2 次,多至数十次,

12、多与动脉硬化有关,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前驱发作。(2)可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与体征。(3)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左右,症状和体征应在 24 小时以内完全消失。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形成(脑血栓行成)的诊断要点有哪些?(1)发病年龄多在 45 岁以上,尤其是 50 岁以后有动脉粥样硬化和/或高血压患者。(2)一般在安静状态下发病,但也有在活动状态下发病者。(3)发病相对缓慢,常以小时计,逐渐进展。(4)大多无明显头痛和呕吐。(5)常有局灶性的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如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6)意识障碍轻或无,少数病人也可发生昏迷。(7)脑脊液清亮,压力多正常。(8) CT、MRI、ECT 等可明确脑梗塞之诊断。脑腔隙性梗塞的诊断要点有哪些?(1)发病多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2)多无意识障碍。第 10 页(3)如有条件应首先进行 CT 或 MRI 检查,以明确诊断。(4)临床表现都不严重,较常见的为纯感觉性卒中、纯运动性轻偏瘫、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不全-手笨拙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