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一带”建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9783068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路一带”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一路一带”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一路一带”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一路一带”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一路一带”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路一带”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路一带”建设(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路一带”战略o“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 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 巨大。o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 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 亚、南亚、印度洋。o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 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o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 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 道建设。构建中巴、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扩大内陆和沿边开 放,促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发展,提高

2、边境经济合作区、跨 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积极推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 贸试验区建设,在全国推广成熟经验,形成各具特色的改革开 放高地。 o 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 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o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 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o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 、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o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序开工黄金水道治理、 沿江码头口岸等重大项目,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建 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 “一路一带”建设具体方案o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015年3月28日

3、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o目录o前言o一、时代背景o二、共建原则o三、框架思路o四、合作重点o五、合作机制o六、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o七、中国积极行动o八、共创美好未来o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 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o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 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 略支点。 o 二、共建原则o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 主权和领土完整、互

4、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o坚持开放合作。“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 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 的区域。o坚持和谐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 ,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 共荣。o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 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 作用。o坚持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 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 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框架思路o“一带一路”贯穿亚

5、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 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 巨大。o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 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 亚、南亚、印度洋。o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 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o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 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 ,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 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o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 输大通道。o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

6、推进“一带一路”建 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o 四、合作重点o沿线各国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 、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 六、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o西北、东北地区。o发挥新疆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 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 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o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打 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兰州、西宁开发开放,推进宁 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 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o发挥内蒙

7、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 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 ,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 窗口。o西南地区。o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 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 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 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 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o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 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 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o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 作。o沿海和港澳台地区。

8、o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 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 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o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 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o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舟山群岛新区 建设,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o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 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 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o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加大科

9、技创新力 度,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 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发o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 一带一路”建设。为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妥善安排。o内陆地区。o利用内陆纵深广阔、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优势,依托 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哈 长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重 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和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 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o加快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合作 。o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

10、口岸通关协调机制,打造“中欧班列” 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o支持郑州、西安等内陆城市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o加强内陆口岸与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合作,开展跨境贸易电子 商务服务试点。o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布局,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深化与沿线 国家的产业合作。o“一带一路”圈定18省 新疆和福建成核心区o2015-03-28 19:47:14 来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北京 ) o圈定重点涉及的18个省,包括:o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西北6省;o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东北3省;o广西、云南、西藏等西南3省;o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等5省;o内陆地区则是重庆。o

11、愿景与行动第六节“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中,点到了内地 18个省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优势和作用,包括西北五省 陕甘宁青新,东北四省包括黑吉辽和内蒙古自治区,西南三省 一市云桂藏渝,东部沿海五省市沪闽粤浙琼,此外还纳入了港 澳台地区。o还剩下多少省份没有提到?有京津冀三地,中部六省山西、河 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东部沿海还有山东、江苏,西 南包括四川、贵州,共计13个省份,占全国行政区总数的1/3 强。o这些省份虽然没点名,但有些地方的省会城市、港口城市等作 为节点城市则点了名,完全没有提及的包括河北、山西、江苏 、贵州和北京(文件中“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 廊”只是通道建设

12、意义上的提法,未涉及地方定位)5个地方。o国务院:各省都要对接“一带一路“ 否认仅涉18省o2015-04-10 12:04:45 来源: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上海) o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今日上午举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愿景与行动研讨会,国务院推进“一带一路”工作领导 小组办公室的负责人欧晓理在会上指出,有的报道讲“一带 一路”最终圈定的重点省18个,没有点名的就没有纳入,这 种说法显然是不对的。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要求地方编制 本省区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方案,这个要求是全 覆盖的,各个省区都要编制,而不是18个省区市。o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o(国发201530号,2015-05-13成文,2015-05- 13发布)o重点行业:o1.钢铁(钢铁生产基地、钢铁装备)o2.有色金属冶炼与深加工、成套设备o3.建材(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新型建材、新型房屋)o4.铁路(高铁、轨道交通装备)o5.电力(火电、水电、新能源)o6.化工o7.轻纺(棉纺、化纤、家电、食品加工;装备出口)o8.汽车o9.通信o10.工程机械o11.航空航天装备o12.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