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肺病科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分析与改进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774948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肺病科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分析与改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肺病科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分析与改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肺病科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分析与改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4肺病科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分析与改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肺病科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分析与改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肺病科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分析与改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年度肺年度肺热热病(非重症社区病(非重症社区获获得性肺炎)得性肺炎)临临床路径床路径实实施情况分析与改施情况分析与改进进路径措施路径措施我科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肺热病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2014年度共收治肺热病人 178 例,有 86 例患者进入临床路径。现针对实施情况作如下分析:今年我科接诊肺炎患者 178 例,有 86 例患者进入临床路径管理流程,其中完成临床路径 64 例,退出 22 例,完成路径率为 74.4%,入临床路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约 3670 元左右,全年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平均住院费用 4120 左右,为患者节省约 10.9%医疗费用,病人满意率明显升高。

2、疗效评价与分析(一)评价标准根据 1997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方热病急症协作组、全国中医内科学会热病专业委员会修改、制定的风温肺热病诊疗标准,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总体评价: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在 10 天内全部消失,X 线检查肺部阴影基本吸收。显效: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在 10 天内大部分消失,X 线检查肺部阴影大部分吸收。好转:10 天内部分症状消失,肺部体征或 x 线有所减轻。无效:10 天以上症状和体征未减轻或加重者。(二)总体效果评价86 例患者中,临床治愈 64 例(74.4%),显效 9 例(10.5%),好转 17 例(11.6%)

3、;无效 3 例(3.4%)。优势:临床路径就是一个公认的标准路径,标准统一,所有检查有据可循,结果可以量化,避免了随意性,提高了诊疗费用及预后判断的可评估性,实施临床路径后,让我们的医疗行为更加规范化,文本化,表格化,让医疗服务提供呈现一致性、连续性,提高了诊疗费用及预后判断的可评估性,为病人节省了医疗费用,并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临床路径在实施过程中,临床路径出现一些变异,如入院前检查未完善;住院期间,患者配合程度低、出现并发症等;出院变异,即提前或延迟出院等。具体问题主要有:一、入院后检查不完善,为了减少住院费用而缩减检查项目,这个问题应引起重视,检查不完善容易让我们误诊,错估患者的病情,出

4、现不必要的医疗问题,应当对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解释清楚,规范检查。二、对进入临床路径的病人,解释不够,患者对临床路径不能充分的理解并配合,出现提前或延迟出院等问题。三、我院目前虽然有痰培养及药敏检查,但阳性率不高,且检验结果滞后,不能很好的指导临床选用抗生素。也是基于上诉原因,临床医生对痰培养送检积极性不高。建议化验室开展痰涂片染色检查,可以初步判断 G-菌及 G+菌,指导临床用药。同时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取痰送检,提高培养阳性率。四、我科主要为老年患者,合并症及并发症较多,在治疗过程中让治疗方案复杂化,并导致入院时间延长,从而使患者退出临床路径。五、导致退出路径最主要的原因是:患者住院 7-9 天

5、使复查胸片,病灶仅部分吸收,患者不愿出院,要求继续治疗直至病灶完全吸收。针对这一问题,医生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体征、血象等,综合判断患者病情,若已达到出院标准,可与患者沟通,带口服药出院,定期随访。改进:1. 加深对临床路径的理解: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的意义、执行方式、诊疗方案进行集体学习,共同讨论,加深对临床路径的理解,从思想上对临床路径的重要性及执行方式进行正确的理解。2. 严格执行临床路径:在加强理解的基础上,对临床路径的执行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执行方式, 避免随意延长疗程、随意更改治疗方案,严格路径的进出。3. 有些患者反映住院费用仍较高,考虑病人能动性较差,故将 D-二聚体,凝

6、血四项由必查改为选查。4. 总结完善中医特色疗法:结合 2014 年临床工作,在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采取内服、外贴、熏洗、TDP 照射、中药直肠滴入等方法,多途径治疗肺热病,凸显了中医特色,提高了临床疗效,受到广大患者好评。(1)内服法我科辨证论治使用本院院内制剂:痰热壅肺证口服清金定喘颗粒;痰浊阻肺证口服杏贝咳喘合剂;伴有发热者口服退热颗粒。(2)外贴法:使用本院自制咳嗽贴辨证外贴肺腧穴、肾腧穴、定喘穴、天突穴等穴位。(3)熏洗法:我科采用咳嗽 1 号方中药熏洗双足,起到止咳化痰、宣肺止咳的目的,疗效显著。(4)TDP 照射针对肺炎患者,特别是合并胸痛者,给予 TDP 局部照射,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促进炎症的吸收,缩短住院时间。(5)直肠滴入法:针对肺热病伴有发热的患者,我科给予青石汤中药直肠滴入清热退烧。各疗法整体协同、优势互补、各施所长、整合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减轻毒副反应、提高患者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内科2015 年 1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