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众生百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74583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笑看众生百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笑看众生百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笑看众生百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笑看众生百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笑看众生百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笑看众生百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笑看众生百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笑看众生百态儒林外史鲁迅先生说:“迨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堪称中国小说史上真正的讽刺小说,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吴敬梓在这部作品中融入了很多自己的经历和对现实的看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去理解它,青史留名的东西总有它存在的意义。“外史”,不居正史之列也,“儒林” ,迥异玄虚荒渺之谈也。第一回的“借名流隐括全文”重点在于“隐括全文”四字,作者在开篇就借王冕之事道出了自己通篇的主体思想。王冕自学成才, 有大学问却不愿做官,不但不愿意还逃官,与当时科举成风,功名为先的风气背道而驰,而作者赞美的正是这种思想品

2、德。王冕身上体现的有儒家的“德治”、 “仁政” ,是百行孝为先的典型,经史典籍术业专攻,可以说是作者心中比较完美的儒者。儒林外史, 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无论是淡泊名利之隐世者, 还是热心浮华之谄媚者, 抑或假托无意富贵而故作清高者, 都离不开功名富贵几字, 不过各人的态度行为不同罢了。儒林外史众生百态,捡其一二述之,可观全局。话说范进中举之后, 亲与不亲的都来认亲了, 相与不相与的都来送礼了,顿时整个范家忙得是不可开交,都说范进如何如何去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因为范进中举而身价倍升的范老太太。十里八乡的老爷们送的东西绕花了老眼, 寻思着莫要打坏了这些细磁碗盏,听到丫鬟媳妇儿说“这些都是你老人家的”

3、后,居然大笑一声,往后便跌倒,忽然痰涌上来,不省一事,过不多时,居然去了。唉,人果然是经不起大悲大喜的, 先前还是饿得连眼睛都看不见了,这会子居大堂吃海味,人生如戏,演技不好就要拆台子了。说来也讽刺,范进穷困潦倒时老太太虽然备受煎熬, 但精神健在,不料儿子一居庙堂就呜呼哀哉。是该说她命该如此呢还是怪范进中举得不是时候?总有人欢喜有人忧,或许我们该说是万恶的科举害死了老太太,乍听起来似乎有点牵强,但深究其责,科举制度也是脱不了干系的。 只要你生在那个社会,不管你追不追求, 它总是会千方百计就算拐弯抹角也会找上你,躲都躲不掉。当初学威尼斯商人 时知道了世界著名的四大吝啬鬼,说起中国,有一人虽榜上无

4、名,但“知名度”也不容小觑。大家一定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严监生,当然,他临死时的那番“壮举”确实可以名列吝啬鬼的前茅, 但是我们不要忽略了严监生还有个哥哥严贡生,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这严贡生比起他弟弟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第六回“乡绅发病闹船家” ,看到这儿我不禁好笑,怎么会有这么算计人的?别人吃的时候装作没看见,等要付船钱的时候愣是把几个钱的云片糕说成是加了人参黄连的名贵药,装腔作势要拖船家去打板子,小家小户的哪儿经得起这般吓, 忙不迭地磕头谢罪。 最后,这个厚颜无耻的吝啬鬼“大发慈悲”地饶恕了他们,船钱不给,反倒赚了个“大人不计小人过”的名衔,真真是可恨之极!但凡有点势力的人就要作

5、威作福欺压没钱没权的小百姓,还生生地要往自己身上套什么高风亮节的虚衔,真小人可恶,但伪君子更可恨!吴敬梓在写这一章节时并没有加入自己的主观看法,不见半句评差纠错的言语, 但读来你就恨不能拍严贡生两板砖,诙谐朴实的辞调, 讽人不带谩骂之语,批人不见讥诮之词,可谓技之高深也。当然身居高位者也有礼贤下士的,娄府的两位公子就可见一斑,第九回“娄公子捐金赎朋友” ,像杨执中这样一个非亲非故的人,只是听说他的才名就愿出七百两银子救他出狱,还三番两次前去请教,就算比不上刘备的“三顾茅庐”有诚心,但其品行也可赞了。不料被张铁臂一番看似侠义非常的说辞,虚设了一回“人头会”,到头来不但白白被骗了五百里银子,惊骇半

6、天血淋淋的人头居然是个猪脑袋,可笑不可笑?更悲剧的是以礼相待的权勿用,居然是个潜逃在案的疑犯,官差都到家里来拿人了,无奈,只好叫人把权勿用锁了带走。两公子因这两番事一搅和后,意兴颇减,吩咐看门的: “但有生人相访,且回他到京去了。”自此闭门整理家务不见外客。这吃一堑长一智的做法还是明智的,再到处“访贤纳士”,指不定哪天就摊上个兴风作浪的主儿,到时候真是吃不了兜着走了。说到仗义疏财,热心助人,这杜少卿就不得不提了,他比起娄府的两位公子来名头可就大多了。只要是有人向他求助, 他是无一例外地慷慨解囊,你要一百两就给一百两,五百两就五百两,不管那人是真的遇到困难还是骗取同情,一概不论,且这钱给得真心实

7、意,像这样的人不多矣。不过说句实话,我要是有他这么多钱,是一定不会在别人给我哭哭穷诉诉苦我就给他几大百的,更不会因为助人而弄得自己一贫如洗,所以我觉得用现实的眼光来看,杜少卿不免有点傻气。但是他鄙弃功名利禄,不愿出来做官的想法却是作者真正想推崇的,他没有那种“一进了学就和一般人不能平起平坐的社会风气”,他敬佩出生贫贱但却有思想有学问的下层妇女沈琼枝,跟地位比他地下的和尚、工匠相与,却不愿与那些所谓的“正经人”同流。即便在自己已经散尽家财的时候还不忘出资修建泰伯祠,夫妻俩就算搬离了原来的高门大宅也照旧谈笑风生,丝毫看不出心有怨念,杞人忧天。我想这杜少卿的妻子也真是一个好品性的女子,丈夫把家里的钱

8、都拿去资助别人了,自己跟着受苦,但是她却没有半句怨言,夫唱妇随,不失为一段佳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看来也是因人而异的。从杜少卿身上不难看出吴敬梓自己的影子,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科举世家,祖辈都是做了大官的,到他父亲时家道才开始中落,所以说科举制度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他有一份很可观的遗产, 但他轻财好义,又尽日歌酒放浪不羁,不几年就挥霍一空,最后只得卖文为生。其间为了修缮泰伯祠他把老家的房子也卖了,这与杜少卿的境遇不谋而合, 可以说作者把自己的思想寄托在杜少卿身上了,自己未曾展现出的心性在杜少卿身上得到了延伸。在那个视科举功名为毕生追求的时代,他这样的性格自然是格格不入的,只叹

9、一句: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凤鸣歧这样的人,一部易筋经记的烂熟,几千斤的石块打在身上也能谈笑自如,但这人绝不是李逵那样的火爆性子,有勇无谋,且看第五十回“真义气代友求名”, 万中书被拿一案,施御史、秦中书都面面相觑,无计可施,只有这位凤四老爹出谋划策,方将此事落定。再往下看, “少妇骗人折风月,壮士高兴试官刑” ,同船坐的不相识的丝客被骗,他当机立断,略施小计便将银子取回;在公堂上更是震坏了三副夹棍,依旧笑靥风生。帮陈正公讨回公道,却只要别人欠自己的五十两银子,多的分毫不取,按理说这酬谢的银子收下也是天经地义,但这凤四老爹就是这样一个豪气冲天,恪守原则之人,有真功夫,有胆识有谋略,纵横江湖,快意人生,莫过于此。洋洋洒洒五十五回,众生百态尽现其中,穷毕生精力考科举的,鄙弃官场做闲云野鹤的, 高高在上欺压黎民的, 低低在下蝼蚁偷生的,作者从不站出来说好道坏, 一切爱恨憎恶尽在生动细腻的描写中。作者描述这么多, 就是想揭露这些悲剧性的社会原因,更想唤起读书人对人生价值、对生活、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一词一句皆讽刺,一语一言道人生,一部儒林编外史,笑看众人百态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