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

上传人:n**** 文档编号:39768828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附件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贯彻落实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和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更好的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发展,发挥好闽台合作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建设两岸共同家园,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平潭国际旅游岛,制定本方案。一、发展基础平潭国际旅游岛范围为平潭综合实验区全域,包括海坛岛及附属岛屿、海域,陆域面积 392.92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6064 平方公里。2015 年户籍人口 40 万人,地区生产总值 191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072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2648 元,实现旅游总收入 6.55 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超过

2、 230 万人次。(一)区位优势明显。平潭国际旅游岛位于台湾海峡中北部,距台湾新竹仅 68 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地区,是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前沿平台,能够发挥沟通两岸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具有对台交流合作的独特优势。(二)资源禀赋较好。平潭自然文化资源独具特色,建设国际旅游岛具备一定基础。2拥有良好的港湾和优越的岸线,优质沙滩长达 70 公里,海蚀地貌景观遍及全区。岛屿 126 个,无居民海岛较多,海域、海岛资源丰富。拥有海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平潭海岛国家森林公园等,岛上原有文化、特殊建筑、历史街区等人文资源吸引力强。(三)政策条件优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平潭开放开发,赋予了一系

3、列优惠政策。2011 年 11 月,国务院批复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将旅游业作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 2015 年 4 月,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平潭“重点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国家在支持福建省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中也就支持平潭发展提出了专门的政策措施。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关于建设平潭国际旅游岛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进一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积极探索海岛

4、旅游开发新模式,构建以旅游业为支柱的特色产业体系,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社会深度融合,形成两岸合作新局面,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努力把平潭建设成为3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独具特色和两岸同胞向往的国际旅游岛。(二)发展定位。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建立各级部门齐抓共管、全体居民共同参与、各类要素全面利用的发展模式。按照居民与游客共享和全过程、全时空、全方位旅游的理念,打破封闭式景点景区建设和经营模式,加快构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推行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建设国际知

5、名的旅游休闲度假海岛。海岛生态旅游示范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低碳环保,注重保留海岛田园风光和山水原生态,保护好传统乡村、特殊建筑和历史街区,传承好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海洋文化,构建一流的人居环境,打造一流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在全国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国际旅游岛。两岸同胞共同家园。突出对台前沿区位优势,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促进两岸人员往来便利化,积极探索更加开放、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实行更加灵活、包容的对台政策。深入开展两岸经济、文化、 社会、旅游等各领域交流合作, 促进两岸经济全面对接、文化深度交流、社会融合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城市服务,打造宜居生活环境。对外开放重要窗口。立足两岸

6、,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推进平潭建设福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实施4平潭旅游国际化战略,充分发挥旅游在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方面的桥梁作用。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竞争力。(三)建设目标。到 2020 年,国际旅游岛建设全面推进,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基本形成。旅游管理、服务和营销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明显提高。两岸往来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趋于完善,对台交流合作前沿平台功能进一步凸显。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9%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 5 个百分点。到 2025 年,国际旅

7、游岛基本建成,成为两岸同胞向往的幸福家园和国际知名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标准全面接轨, “一带一路” 战略支点作用更加突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14%左右,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再提高5 个百分点。(四)建设原则。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立足国际视野,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整合旅游资源,壮大市场主体,实现内涵发展,探索旅游业发展带动城乡一体化的海岛旅游开发新模式。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注重低碳环保和资源、能5源集约利用,形

8、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强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岸线海域及海岛资源保护,强化海岛生态修复,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扩大开放。积极推进两岸合作和国际交流,提高全方位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平潭国际旅游岛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合作主体,开拓更广的合作渠道,积极引进境内外资金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智力资源,努力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坚持以人为本。把旅游消费者需求作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营造健康、安全、优质的旅游环境。充分发挥旅游促增长、调结构、扩就业、惠民生的积极作用,使全体居民分享建设发展成果。三、总体布局按照多规合一的原则,统筹考

9、虑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结合全岛旅游资源分布、旅游产品组织和服务要素聚集等因素,加快构建“一廊两环五区”的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格局。(一)“一廊”。即海峡旅游廊道。发挥平潭连接两岸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完善旅游便利化政策,将平潭至台湾打造成为游客往来两岸的重要走廊和通道。(二)“两环”。即陆上旅游环、海上旅游环。两环实现便捷换乘、一体服务,形成海陆旅游联动的格局。陆上旅游环。依托环岛交通路网,串联“山、海、湖、城” ,6形成陆上旅游环。海上旅游环。以周边海域和离岛开发为载体,通过邮轮、游船、游艇等开辟环岛近海观光休闲航线,形成海上旅游环。(三)“五区”。结合平潭国际旅游岛的各类旅

10、游资源和相关产业要素分布,从空间布局、产业关联、 规模效应等方面统筹考虑,着力建设五大核心区。坛南湾滨海度假区:沿坛西大道金井湾大道万宝路以东和以南区域(含澳前区域)。依托滨海沙滩、海蚀地貌等特色资源,打造国际知名的滨海度假胜地,重点发展高端度假、 康体养生、海上运动和文化演艺等休闲度假旅游。海坛湾滨海旅游区:沿福平大道环岛路翠园路龙凤路环岛路以东及海坛湾海域。 加快景观品质提升, 加强景城互动、景城融合,大力发展夜间休闲业态,打造城市会客厅和滨海休闲游乐中心。坛北文化体验区:沿长福路和君山路连接线长福路坛东大道苏平路环岛路以北以西区域,含大练岛、小练岛、屿头岛等附属岛屿及海域。结合平潭海峡公

11、铁两用大桥建设,拓展提升石牌洋景区,加强“碗礁一号”、壳丘头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开发海上丝绸之路主题产品,培育发展文化体验休闲旅游。坛东民俗旅游区:沿福平大道坛东大道长福路长福路和君山路连接线以北、以东区域及其海域。注重保护和利用传统石头厝村落,发展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和特色餐饮,打造海峡最美7原生态小镇,有序建设邮轮港和游艇基地,拓展邮轮游艇旅游。离岛生态休闲区:南海乡的草屿岛、塘屿岛和东甲岛等附属岛屿及海域。优化提升东甲岛等岛屿,重点发展海岛度假、海上运动、休闲渔业等深度体验旅游,严格控制开发强度, 坚持原生态、高品质、低容量、慢节奏模式,与主岛实现差异化联动发展。四、重点任务(一)建

12、设宜居宜游生态岛。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实施三十六脚湖、南寨山、君山、东海仙境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水源涵养林体系、自然岸线资源保护工程、蓝色海湾整治工程、海岛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城市生态景观工程。加强区内生态屏障建设,实施城市绿地、水体保护专项规划,加强城市公园、绿化带、片林、草坪的建设与保护。建立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加大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力度,强化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程

13、,推进港口工业岸线、城市生活岸线、旅游休闲岸线污染治理。加强岸线整治与修复,实施流水大富湾岸线整治与修复工程,加强流水半岛北部等四大风口防风固沙基干林带建设。严格保护自然生态岸线,严禁乱挖滥填、剥离及覆盖表土,防止水土流失、污染环境。实行最严格的林地湿地保护制度,禁止在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和8鸟类取食地开发建设。2实施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完善水量、水质、水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系统。分期实施三十六脚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居民的搬迁工程及水源地周边环境整治和截污排污治理。加快推进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清理三桥水库一级、二级保护区内违章建筑,至 2020 年实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14、达标率 100%。选择适宜地址,完成海水淡化等备用水源或应急水源建设。全面开展东溪、西溪等地表溪流水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加快实施第二批畜禽养殖关闭拆除工程。推进村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美丽乡村。探索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促进减排保护环境。3.注重大气环境保护治理。积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计划,逐步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比重。控制工业污染源,严格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准入,强化对船舶、食品等工业企业废气污染防治。加强移动源污染治理,加速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扩大非“绿标车”限行区域,加强车辆环保检测和路面管控力度。全面开展无组织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对施工和运输扬尘污染监管执法力度,开

15、展餐饮油烟污染、露天垃圾焚烧等群众重点关切问题的综合整治。2020 年实现环境空气质量一级的天数达 85%以上,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2012 年标准)达 100%,综合指标排名位于福建省前列。4.强化宜居环境建设。突出开放、生态、智慧特色,加快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全岛“设施景观化、建筑遗产化、全域9景区化”。促进现代城市建设与古村古镇原貌相融合,严格控制建筑风格、全岛天际线和空间形象,在空间布局、文化载体、标志性建筑等方面充分展示海岛城市的独特风貌。统筹规划休闲街区,丰富竹屿、岚城和潭城的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和休闲娱乐业态,建设城市绿道、慢行系统、城市公园、社区公园,推进幸福洋、平洋

16、和中原现代产业园区与旅游的融合互动,全面拓展城市旅游休闲空间。积极探索既与现行体制协调、联动,又能适应国际旅游岛定位的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二)培育特色旅游产品体系。1.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依托坛南湾、海坛湾、东庠岛,大力发展滨海休闲、海上运动、海钓、潜水等旅游项目,打造一批滨海休闲度假精品。积极发展邮轮游艇旅游, 推动金井邮轮码头、竹屿游艇码头等建设,开发串联陆上、离岛景点的海上旅游线路,形成一批海上休闲旅游精品。依托海岛生态修复馆等科技场馆,积极开展以海岛科技为主题的博览与宣传教育,打造系列海洋科技旅游精品。有序开发大嵩岛、东甲岛、姜山岛等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展无居民海岛整岛规划、 整岛出让、 整岛开发的海岛旅游综合开发试点,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海岛。2.积极发展文体旅游。深入挖掘海上丝绸之路、南岛语族、传统石厝等地域特色浓厚的文化资源,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建设壳丘头文化考古遗址公园、南岛语族村、民俗文化村、水下文化博物馆、特色影视文化基地,打造系列文化旅游精品。推出“平潭10蓝”主题文化演艺产品,举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