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九甲镇高原特色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唐之文,叶金春(镇沅县九甲镇农业服务中心,云南镇沅 666506)作者简介:唐之文(1976—) ,男,云南镇沅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摘要:九甲镇是云南省重点扶贫乡镇之一,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使高原特色农业成为全 镇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九甲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发展优势 和存在问题,提出加快九甲镇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以进一步提高推动高原特色农业 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关键词:高原特色农业;存在问题;发展对策1 九甲镇基本概况1.1 自然生态条件九甲镇位于镇沅县东北部哀牢山西南麓,总面积 198.5km2,有耕地 1 528.73hm2,境内 山河相间,具有山高、坡陡、箐深,海拔落差大的特点,最高海拔 3 137.6m,最低海拔 1 002m,是典型的山区乡镇,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 17℃,全年降水量 1 650~1 750mm,雨量较集中在 6~10 月份,年平均日照 8~9h,冬无严寒,夏无酷暑1.2 社会经济状况全镇辖区 8 个村民委员会 113 个村民小组 4 883 户 16 037 人,其中少数民族 6 686 人, 占 42%;苦聪人 3 325 人,占 21%。
80%的群众都居住在海拔 1 500~2 000m 之间,是镇沅 县拉祜族较集中居住地之一总面积 198.5km2,其中有耕地 1 528.73hm2,有林业用地面 积 9 103.8hm2,有林地面积 8 084.2hm2,活立木总蓄积量 804 710m3,森林覆盖面积 56.2%, 退耕还林累计实施退 332.31hm2粮食作物增值空间不大,经济结构单一、第二、三产业 滞后,经济收入除烤烟,林业(核桃) ,畜牧业、茶叶有一定规模外,其余产业的规模和效 益不明显2014 年农村经济总收入 1.66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6 307 元,人均有粮 444kg2 发展优势2.1 土地优势九甲镇位于镇沅东北部,哀牢山西南麓,与景东县花山镇、双柏县鄂嘉镇、新平县者笼 乡及本县者东镇相邻,总面积 198.5km2,距县城恩乐 75km有耕地 1 528.73hm2(实有耕 地面积 6 453.33hm2) ,根据镇沅县土地详查和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类型多样,资源宽广, 有地带性土地、非地带性土地和水稻土地,利于农作物生长,且耕地分布海拔范围均宜产 业种植2.2 机遇优势九甲经济结构单一、第二、三产业滞后,经济收入除烤烟,林业(核桃) ,畜牧业、茶叶 有一定规模外,其余产业的规模和效益不明显。
2014 年农村经济总收入 1.66 亿元,农民人 均纯收入 6 307 元,人均有粮 444kg,与全市、全县各乡镇平均水平相比,农民人均纯收入 的差距大,是一个“少、边、山、穷”集一体的全县扶贫攻坚乡镇主战场之一,搞高原特色 农业发展符合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符合当前云南省重点鼓励发展的领域与产品,符合 市、县发展战略目标2.3 地理、气候优势九甲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一带,属亚热带季风区,最高海拔 3 137.6m,最低海拔 1 002m,垂直分布变化明显,水平变化不大,具有典型“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 候特点受季风气候影响,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雨量足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 分明年平均气温 17℃,极端最高温 34℃,极端最低温-2.1℃,年均降雨量 1 650~1 800mm,年均日照时数 2 065h,有霜期 38 天,全年有 40%的时间云雾盘绕,形成绿色产 业所需的大量散射光,十分利于产业发展的各种物质的形成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为九甲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享有“千年古茶王”之美誉,也为绿色高原特色产业的发展, 特别名优茶的开发、核桃种植,林下药材种植等创造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2.4 物种资源优势特殊的地理和气候为九甲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造就了丰富的物种资源,辖区特产有、 蚕豆、碗豆、茶叶、草烟、火腿、蜂蜜、药材、核桃、瓢鸡、黑山羊、哀牢山货系列干菜 等,丰富的种质资源为特色产业发展和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2.5 旅游带来的优势名扬海内外的千家寨景点以及 2 700 年的世界古茶王及万亩野生茶树群落在境内哀牢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拔 3 137.6m 气势磅礴的大雪锅山,古韵斑驳的茶马古道、凹古河 风雨桥,稀有的民间洞经音乐和古老戏种“铩戏”等丰富的旅游资源逐步得到开发和提升, 能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有好的宣传“名牌”3 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十二五”以来,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 依靠科技增效益、整合要素达均衡、统筹城乡共发展”的发展思路,按照“保增长、保民生、 保稳定”的工作部署,围绕“生态立镇、绿色发展,赶超跨越”的奋斗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 向,以区域特色资源为基础,经过努力,全镇特色农业发展有新起色农民组织也迅速崛 起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目前全镇有企业 3 个,其中 2 个茶企业,1 个药才企业;农民 组织 20 个,其中专业合作社 18 个(养殖 6 个,种植业 12 个) ;协会 2 个(核桃协会 1 个, 生物药业 1 个) 。
一是稳定粮食基础产业2014 年共完成粮食种植 2 673.33hm2,实现粮食总产 7 393t, 同比增长 5.42%其中,完成大春播种 1 766.67hm2,产量达 5 902t,小春播种 906.67hm2,产量达 1 491t;完成冬农开发 666.67hm2,实现产值 1 050 万元;蔬菜种植 173.33hm2,实现产值 1 300 万元;完成渔业养殖 20hm2,实现产值 120 万元,人均有粮实 现 444kg,比 2006 年增长 34.2%,比 2012 年增长 17.6%,比 2013 年增长 4.5%,增长幅度 平稳二是狠抓畜牧业发展2014 年肉牛出栏 1 043 头,出栏肥猪 25 922 头,出栏肉羊 1 527 只,出栏家禽 84 370 羽,累计完成肉类总产 2 314.9t,禽蛋总产 150.1t,产值 5 691.9 万元, 比 2005 年 307 万元增长 17.5 倍,比 2010 年 400 万元增长 13.2 倍三是稳抓烤烟生产2014 年严格落实种植面积,种植烤烟 609hm2,加强技术指导和强 化日常管理,提高科技水平,提高烟叶质量和效益,完成烟叶收购 2.3 万担,产值达 2 989.74 万元。
比 2010 年 1 125 万元增长 1.66 倍四是林产业得到迅速发展2014 年新增核桃种植面积 100hm2,全镇种植面积达 2 400hm2,挂果 800hm2,产量达 600t,实现产值 2 200 万元,比 2010 年 500 万元增长 3.4 倍种植勃氏甜龙竹种植 40hm2,澳洲坚果 200hm2五是茶产业得到猛提升全镇有现代茶叶面积 370.67hm2,其中有地理标志“身份”并通 过生态茶园建设工程改造的达 340.67hm2,2014 年采摘面积 330hm2,产量达 230.1t,实现 产值 1 044 万元,比 2010 年 36 万元增长 28 倍六是蚕桑产业稳步发展2014 年养蚕 676 张,鲜茧产量达 29.8t 实现产值 112 万元,比 2010 年 70 万元增加 42 万元增长 3.5%,产量、产值居全县第一七是生物药业不断壮大随着林业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也得到不断壮大,2014 年林 下经济种植面积达 146.67hm2,年度实现经济收入 540 万,特别是林下药业发展迅速, 2014 年已有一家公司、一家专业合作社和一个专业技术协会落脚九甲,种植面积从 2013年 22.33hm2(重楼 20.6hm2,石斛 1.07hm2,龙胆草 0.33hm2,三七等其它药材 0.33hm2, 实现产值 150 多万元)发展到 46.02hm2(重楼 37.29hm2、石斛 2hm2,三七 1.67hm2,其 它等 5.07hm2) 。
2015 年新植附子 8.67hm2,天麻 0.67hm24 存在问题九甲镇特色产业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具有一[来自 www.lW5u.CoM]定的规模和基础, 有进一步做强、做大的潜力,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主要问题表现在:4.1 生产成本加大,生产者积极性不高近几年来,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加大,利润相对较 低,收入的增长缓慢,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惠农政策带来的实惠,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2 标准化生产难于实施,特色优势显现不出来九甲特色产业总体评价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农业生产以家庭式自给自足为主,土 地集约化难于实施,一家一户的家庭式生产难以推行标准化生产,致使产品质量提高缓慢, 处于“零、散”的状况,产业经营中品牌意识也不强,名、优、新、特产品少,抵抗市场风 险能力小,缺乏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产业区域布局也不够优化,特色优势不够明显,规模 效应不突出4.3 企业、组织辐射带动能力弱全镇虽有 3 个企业,20 个农民组织,但由于起步晚,规模不大,经济实力不强,运作方 式和从业人员的素质与市场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多以信息技术服务、初加工与销售为主, 对深加工、附加值等内容研究少,难打出知名品牌,甚至还存在着专业合作组织虽然挂牌 成立,却没有实质性运作的情况,对产业的支撑带动能力不明显。
4.4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由于当地财政收入薄弱,对农业投入有限,很多项目只能单独依靠上级财政支持,农业 基础设施得不到有效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自然灾害导致产量损失、改种、补种带 来的成本加大,农业科技措施推广受阻,农民增收困难4.5 农村劳动者文化水平低、农技推广难度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农业劳动力中年及高学历人少,留 守的农业劳动力知识能力、文化水平偏低,老、残人员偏多适应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农 业建设的实用人才队伍后续力量不足,农技推广难度增大4.6 农技推广队伍弱,职责不明全镇农技推广在册人员共 8 人,抽调从事其它工作 5 人,实际从事农技推广人员只有 3 人,与现实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极不匹配加之受经费限制,进修学习、参观考察的机会少, 一年一次甚至没有,知识更新慢、新技术新知识接受不及时,难于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 需求5 发展对策5.1 提高认识,明确思路充分认识特色农业在我镇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上下形成合力,牢牢抓住国 家实施“桥头堡”战略和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和云南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 生物产业的战略机遇期,紧紧围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 季飘香”四张名片,围绕镇沅“生态立镇、绿色发展,赶超跨越”的奋斗目标,坚持以市场为 导向,农产品为单元、原料基地为依托、科技为支撑、市场营销和品牌打造为重点,全力 助推全镇特色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5.2 科学规划,重点打造在全县、全镇“十二五”高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明确全镇“十三五”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目标,坚持“科学规划,择优布局,连片种植,规范种植,产品 绿色、生态、安全、健康”的原则,提前谋划好全镇不同区域特色农业的精细规划,不断提 高特色农业的种植规模和集约化水平,解决好技术滞后等问题,使特色农业逐步走上规模、 规范、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化之路全镇立足特色化,应重点打造好茶叶、核桃、生物 药业、蔬菜等产业,并努力做到打造一个产业,成功一个产业5.3 加大扶持力度、扩宽投入渠道制定扶持政策、激励机制,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纵横部门的支 持,在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时切实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加快特色农业发展 步伐5.3.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标准, “产业布局在哪里,基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