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落实"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62315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落实"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落实"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落实"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落实"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落实"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落实"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落实"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教学在教学实实践中,如何落践中,如何落实实“以音以音乐审乐审美美为为核心核心”的学科教学理念?的学科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新课程最重要的学科理念。然而,作为基层教研员,我面对的常常是对这一理念的误读曲解、实践的操作错误,还有更多的是茫然的追问。比如误读曲解。在很多时候, “审美”被等同于“激趣”。教师在进行音乐课教学的时候,设计了一个美美的故事情境,所有的教学环节被镶嵌在一段段美美的故事情节中,老师认为这就实现了“审美”。其实错了。因为故事再美,也不是音乐美。在这里,再美的故事也不过只是一把激趣的钥匙罢了。如果老师没能处理好音乐自身的内部的审美问题,其它外面的妆点再美,也不是音

2、乐审美。又比如操作错误。在某些时候,老师为了使知识技能的学习,变得具有“审美”性,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并错误指导,以致弄美成拙。一位老师为指导学生唱歌时有轻快跳跃的声音,用了小皮球一跳一跳的形象。她用美的生动的形象启发学生,这本来很好。可是她接着让学生真的拿着皮球在地下拍。结果, 砰砰砰“的发声点正好处在“向下触地“的那一刻,和小皮球“弹跳起来”的形象正好相反,而且沉闷的皮球声和纷乱的场面,已经离美很远了。这样美得不是地方,或者弄美成拙的例子不甚枚举于是更多老师,感到了茫然。她们学习了审美理念的价值和意义,就是找不到在教学中很好地实践的途径和方法。对于这种情况,我想结合自己在教研中的思考,谈自己

3、的一些浅见。先看王安国教授在最近的修订版课程标准解读中,对这一理念的阐述吧:“这一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乐教”传统的基本理念直接与催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教育目标中“审美”方针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的教育功能。这一理念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生成和实现的。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从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这一阐述,字字珠玑,几乎不可裁剪,唯恐断章取义。但为了适应本文浅议实践操作

4、的需要,还是裁几个句子,陈述我的所悟。1、 “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能结合音乐进行情感体验,就是落实了“审美”。2、 “从多样的文化语境出发”能寻找到音乐文化的根源,理解音乐的生存状态,对于“审美”获得很重要。3、 “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音乐艺术是有独特的表现特征的,于是“音乐审美”也必须要遵从这一特征,并要从这一特征出发去“审”。而不能用审文学美,审美术美,或者是其它美的方式。4、 “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把音乐肢解成破碎的片段,或者抽取音乐的一个到几个孤立的表现要素去谈音乐,是审不着美的。音乐的美,必须“整体”去审。5、 “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音乐的要素,音乐本

5、身的形式美是特别重要的审美内容。切忌过多地关注非音乐元素,甚至只关注非音乐元素的倾向。6、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 ”知识技能的学习,和音乐审美绝不悖逆。这里再借王教授关于知识技能与审美的一段文字加强:“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达到规定的标准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其本身也就是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也要具审美性。怎样具备呢?和审美体验结合起来,和文化认知结合起来。让知识技能学习有情、有美、有趣、有理解,不要学得干巴巴的很枯燥,很没美感。7、 “这一理念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生成和实现的

6、”这说明音乐审美,需要一个审的过程,具体说就是一个音乐的实践活动过程,而这些实践活动应该是多彩的,这个过程应该是必须让学生亲身去经历的。以上是我对王安国教授阐述“音乐审美”理念的所悟,和同行分享。下面是我从课堂教学实践观察者的角度,去阐述我对音乐教学应该“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解。音乐教学,其本质就是一个老师和学生分享音乐美的过程。1、教师要做一个音乐美的发掘者。一个音乐材料(如一首歌曲,或着一首乐曲),它本身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比如音乐的音响形式美(节奏、节拍、力度、速度、旋律、音色、和声织体、调式调性、配器等要素构成的音乐音响)、情绪情感美、画面意境美、个性风格美、哲理意蕴美等等,等等。

7、老师要善于捕捉住音乐中最具魅力的元素,和学生分享。这里,老师需要对音乐材料的美很敏感,善发掘。教学实践中,面对要教学的音乐材料,老师需要反复地听、或者反复地唱,多遍地揣摩音乐,才能更好更准确地捕捉到它的美感所在。有时候,还需要深入地检索相关资料,加深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老师会有体验的:备课一首歌,刚开始弹唱的时候,可能感觉这首歌简单乏味,没什么不得了的美,可是越唱越有感觉,那里面的小味道就出来了,如何处理的方案思路就出来了。拿经过揣摩的歌曲去上课,自己范唱伴奏的美感会更好,也知道歌曲最有魅力的地方在哪里,知道要学生怎么韵味了。对吗?备课一首乐曲也一样。反复地听,每一次听都会让老师获得更多体验,从

8、而知道乐曲最打动人的地方在哪里?该如何设问让学生思考?设计怎样的听赏活动,会让学生对这些最有美感的地方更有体会。具体到不同的音乐材料,美的程度层次不同。有些美直白浅显,很容易为学生敏感到的;有些美蕴含在更深处,需要老师把它们提炼出来,以一种最好的方式和角度呈现给学生,才能引起学生的审美共鸣。能否把蕴含在深处的美,以最好的角度和方式呈现给学生,引起学生的美感共鸣,这对教师的素质是有较高要求的。很多老师感叹教材上选入的那些歌乐曲,学生没兴趣,以致没法教学。这个问题的产生,就是和教师素质有关。教师自身的音乐专业素质、美学素质、其他的相关人文学科的素质等,决定了他们是否具备能挖掘出音乐深处的美,并且很

9、美地呈现给学生的能力。一位老师给学生听救救母亲, “母亲,你哀痛地哭啊”,一曲听毕,老师问:这首歌好不好听?学生个个说:难听死了!老师继续问:你为什么感觉难听?你能从音乐的语言、情绪等方面讲讲你感觉难听的原因吗?学生纷纷说:旋律如何低沉、速度如何迟缓、情绪如何压抑总之,这首歌一点儿也不优美,令人不舒服,难以忍受。老师说:你们描述音乐很准确,这首歌不让你们愉快。之后,她给学生介绍了当时破碎的山河、日寇的暴行、苦难悲惨的人民,介绍了方志敏和他的可爱的中国。那段悲惨屈辱的历史,那些日寇屠杀中国民众的血腥图片,那些尸横遍野的惨状,激起了学生的悲愤。再看看方志敏烈士的生平和照片,这位令人肃然起敬的纯洁的

10、共产党人和他心中的圣洁的理想,深深地打动了孩子们的心。这个时候,学生理解了这首作品的美,他们知道了,为什么音乐会以这样一种形式呈现。因为只有这样的音乐,才能承载这份深重的情感。当学生复听这首歌的时候,很多孩子眼里包含着泪水。当他们随着伴奏轻声跟唱时,声音是颤栗的。他们不仅感受到了这首“难听”的歌的美,还明白了:音乐的美,不仅有优美,还有悲剧美,或是其它样式的美。2、教师要设计一套美的教学过程首先,教师要选择尽可能最美的方式把音乐呈现出来。因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视听环境很必要。这里的环境,包括视听效果好的音响设备、版本好的音乐(同样的作品,演绎及录制的水平相差很大)、教师良好的演唱、伴奏、演奏的

11、示范。我们不必探讨好的视听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力了吧!其次,音乐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除了前面讲的老师揭示音乐的美,是这个过程的重要部分外,情感的流动也要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学生、音乐三者之间情感的互动交融,就是审美的体验过程。此外,音乐教学过程更应该是一个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只有学生参与了这个过程,才能真正地获得一种音乐审美的愉悦体验。我们要带着学生多搞音乐实践(如:唱、听、动、评),在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带着学生去思考、探寻、创造音乐的美。音乐教学绝不能以光说不练的形式进行,而是要少讲多练。与其老师妙语如珠、长篇大论地描述音乐如何如何美,不如让

12、学生安安静静地多听几遍。学生进行音乐实践的的时候,要始终坚持一定的审美标准。以唱歌教学为例,我们既然要带着学生唱歌,那么就要让学生真正地唱好听,唱出韵味美感。我们要好好地引导、指导学生,从旋律节奏的准确性,到声音的质地、情绪的把握处理等等很多方面都要力求做到最美。当学生把这首歌曲真的很美地唱出来了,自己被自己的歌声打动了的时候,他们就获得了一次最好的音乐审美感受与经验。一首首歌曲唱好了,就是一次次的审美经历的获得,就是一步步审美能力的建设提高。这也提示我们;教学中不要走过场,以为教会学生唱歌就行了。不!我们的标准是:要学生唱得够美。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要和学生对有情有美的音乐形象的体验和塑造的过程融合在一起。即使是单纯的技能训练,本身的选材和设计也要注意音乐美感。各位同行,我在本文中,尝试从王安国教授关于“音乐审美”的阐述出发,结合自己作为教学实践观察者的理解,对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浅议,愿与大家分享与交流。请多提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