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蒸汽给热系数测定实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61802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3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蒸汽给热系数测定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空气-蒸汽给热系数测定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空气-蒸汽给热系数测定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空气-蒸汽给热系数测定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空气-蒸汽给热系数测定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气-蒸汽给热系数测定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蒸汽给热系数测定实验(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空气蒸汽给热系数测定一、实验目的1.1 、了解间壁式传热元件,掌握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方法。 1.2 、掌握热电阻测温的方法,观察水蒸气在水平管外壁的冷凝现象。1.3 、理解强化传热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1.4 、学会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二、基本原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冷、热流体普遍地系通过固体壁面(传热元件)进行热量交换,称为间壁式 换热。如图 (41)所示,间壁式传热过程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 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所组成。式中: Q 传热量, J / s;m 1 热流体的质量流率, kg / s;c p1 热

2、流体的比热,J / (kg );T 1 热流体的进口温度,;T 2 热流体的出口温度,;m 2 冷流体的质量流率,kg / s ;c p2 冷流体的比热,J / (kg );t 1 冷流体的进口温度,;t 2 冷流体的出口温度,; 1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 / (m2 );A 1 热流体侧的对流传热面积,m2 ;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 2 冷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 / (m2 ); A 2 冷流体侧的对流传热面m2 ; 固体壁面与冷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K 以传热面积 A为基准的总给热系数,W / (m2 ); tm 冷热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热流体与固体

3、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43)计算,2 式中: t W1 冷流体进口处冷流体侧的壁面温度,;t W2 冷流体出口处冷流体侧的壁面温度,。冷、热流体间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44)计算,当在套管式换热器中,环隙通以水蒸气, 内管管内通以冷空气或水进行对流传热系数测定实验时, 则由式( 41)得内管内壁面与冷空气或水的对流传热系数,实验中测定紫铜管的壁温t w1、tw2;冷空气或水的进出口温度t 1、t2;实验用紫铜管的长度l、内径d 2,和冷流体的质量流量,即可计算 2 然而,直接测量固体壁面的温度,尤其管内壁的温度,实验技术难度大,而且所测得的数据准确性差,带来较大的实验误差。因此,通过测量相

4、对较易测定的冷热流体温度来间接推算流体与固体壁 面间的对流给热系数就成为人们广泛采用的一种实验研究手段。由式( 41)得,实验测定、下冷流体对应的、换热面积A,即可由上式计 算得总给热系数K。 下面通过两种方法来求对流给热系数。2.1近似法求算对流给热系数 2 以管内壁面积为基准的总给热系数与对流给热系数间的关系为,式中: d 1 换热管外径,m;d 2 换热管内径,m;d m 换热管的对数平均直径,m;b 换热管的壁厚,m; 换热管材料的导热系数,W / (m );用本装置进行实验时,管内冷流体与管壁间的对流给热系数约为几十到几百W/.m2K;而管外为蒸汽冷凝,冷凝给热系数1 可达 104W

5、/.m2K左右,因此冷凝传热热阻可忽略,同时蒸汽冷凝较为清洁,因此换热管外侧的污垢热阻也可忽略。实验中的传热元件材料采用紫铜,导热系数为383.8W/.m2K,壁厚为 2.5mm,因此换热管壁的导热热阻也可忽略。若换热管内侧的污垢热阻Rs2 也忽略不计,则由式(47)得,3 由此可见, 被忽略的传热热阻与冷流体侧对流传热热阻相比越小,此法所得的总传热系数准确性就越 高。2.2用传热准数式求算对流给热系数2对于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对流传热时,若符合如下范围内:Re=1.0104 1.2105 ,Pr0.7 120,管长与管内径之比l/d60,则传热准数经验式为,式中: Nu努塞尔准数,无因

6、次;Re雷诺数,无因次;Pr普兰特数,无因次;当流体被加热时n0.4,流体被冷却时n0.3; 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 / (m2 ) ;d 换热管内径,m; 流体的导热系数,W / (m );u 流体在管内流动的平均速度,m / s; 流体的密度, kg / m3 ; 流体的粘度,Pa s;c p 流体的比热,J / (kg ) 。对于水或空气在管内强制对流被加热时,可将式(49)改写为则式( 47)可写为,当测定管内不同流量下的对流给热系数时,由式(4 14)计算所得的C值为一常数。管内径d 2 一定时, m也为常数。因此,实验时测定不同流量所对应的,由式(44)、( 4 6)、(

7、 412)、(413)求取一系列X、Y值,再在 X Y图上作图或将所得的X、Y值回归成一直线,该直线的斜率 即为 m。任一冷流体流量下的给热系数 2可用下式求得,2.3冷流体质量流量的测定lNupc PrduRe4 2.3.1 若用转子流量计测定冷空气的流量,还须用下式换算得到实际的流量,式中:V 实际被测流体的体积流量,m3 / s; 实际被测流体的密度,kg / m3 ;均可取下对应水或空气的密度,见冷流体物性与温度的关系式;V 标定用流体的体积流量,m3 / s; 标定用流体的密度,kg / m3 ;对水 = 1000 kg / m3 ;对空气 = 1.205 kg / m3 ; f 转

8、子材料密度,kg / m3 。于是2.3.1 若用孔板流量计测冷流体的流量,则式中, V 为冷流体进口处流量计读数, 为冷流体进口温度下对应的密度。24冷流体物性与温度的关系式 在0100之间,冷流体的物性与温度的关系有如下拟合公式。2.4.1 空气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式: 2.4.2 空气的比热与温度的关系式:60以下 Cp1005 J / (kg ), 70以上 Cp1009 J / (kg ) 。2.4.3 空气的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式:2.4.4 空气的黏度与温度的关系式:3、实验装置与流程31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4-1所示。1风机; 2孔板流量计; 3冷流体管路; 4 空气进气阀门;

9、5冷流体进口温度;6惰性气体排空 阀; 7蒸汽温度; 8视镜; 9 冷流体出口温度;10压力表; 11 冷凝水排空阀;12蒸汽进口 阀;13冷凝水排空阀;14蒸汽进口管路;15冷流体出口管路;5 图4-1 空气 -水蒸气换热流程图 来自蒸汽发生器的水蒸气进入不锈钢套管换热器环隙,与来自风机的空气在套管换热器内进行热 交换,冷凝水排出装置外。冷空气经孔板流量计或转子流量计进入套管换热器内管(紫铜管),热交 换后排出装置外。32设备与仪表规格 3.2.1 紫铜管规格:直径212.5mm,长度 L=1000mm 3.2.2 紫铜管规格:直径212.5mm,长度 L=1000mm ,带强化管 3.2.

10、3 外套不锈钢管规格:直径1005mm,长度 L=1000mm 3.2.4 铂热电阻及无纸记录仪温度显示 3.2.5 全自动蒸汽发生器及蒸汽压力表四、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41实验步骤 4.1.1、打开控制面板上的总电源开关,打开仪表电源开关,使仪表通电预热,观察仪表显示是否 正常。 4.1.2、在蒸汽发生器中灌装清水,开启发生器电源,使水处于加热状态。到达符合条件的蒸汽压 力后,系统会自动处于保温状态。4.1.3、打开控制面板上的风机电源开关,让风机工作,同时打开冷流体进口阀,让套管换热器里 充有一定量的空气。4.1.4、打开冷凝水出口阀,排出上次实验残留的冷凝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也保持一定开度

11、。注 意开度适中, 开度太大会使换热器中的蒸汽跑掉,开度太小会使换热不锈钢管里的蒸汽压力过大而导 致不锈钢管炸裂。4.1.5、在通水蒸汽前,也应将蒸汽发生器到实验装置之间管道中的冷凝水排除,否则夹带冷凝水 的蒸汽会损坏压力表及压力变送器。具体排除冷凝水的方法是:关闭蒸汽进口阀门,打开装置下面的 排冷凝水阀门,通过蒸汽压力把管道中的冷凝水带走,当听到蒸汽响时,说明管道中残余的冷凝水已 经排除干净,则关闭冷凝水排除阀,进行下一步实验。4.1.6、通入蒸汽时,要仔细调节蒸汽阀的开度,让蒸汽徐徐流入换热器中,逐渐充满系统中,使 系统由 “ 冷态 ” 逐渐转变为 “ 热态 ” ,此过程不得少于10分钟,

12、防止不锈钢管换热器因突然受热、受压而 爆裂。4.1.7、上述准备工作结束,系统已处于“ 热态 ” 。通过调节蒸汽进口阀和冷凝水排空阀开度使蒸汽 进口压力维持在0. 01MPa。4.1.8、向其中的一根管路通入空气,可通过组态软件或者仪表,调节风机转速来改变冷流体的流 量,在每个流量下,必须等热交换过程稳定后方可记录实验数值。改变流量,记录不同流量下的实验 数值,记录 68组实验数据。 4.1.9、然后向另一根紫铜管通入空气,重复操作步骤8,测量另一根管的传热系数。 4.1.10、实验结束,先关闭蒸汽发生器,关闭蒸汽进口阀,关闭仪表电源,待系统逐渐冷却后关闭 风机电源,待冷凝水流尽,关闭冷凝水出

13、口阀,关闭总电源。待蒸汽发生器内的水冷却后将发生器内的残余水排尽。42注意事项 4.2.1、开冷凝水排空阀时要注意开度适中,开得太大会使换热器里的蒸汽跑掉,开的太小会使换 热不锈钢管里的蒸汽压力增大而使不锈钢管炸裂。4.2.2、一定要在套管换热器内管先通空气,且已排除蒸汽管线上原先积存的冷凝水后,方可开启 蒸汽阀门,将蒸汽通入套管换热器中。4.2.3、刚开始通入蒸汽时,要仔细调节蒸汽进口阀的开度,让蒸汽徐徐流入换热器中,逐渐加热, 使系统由 “ 冷态 ” 逐渐转变为 “ 热态 ” ,此过程不得少于10分钟,以防止不锈钢管因突然受热、受压而爆 裂。4.2.4、操作过程中,蒸汽压力必须控制在0.0

14、2MPa(表压)以下,以免造成损坏装置。4.2.5、必须是在稳定传热状态下才能记录实验数据。 4.2.6、随时注意蒸汽量和蒸汽压力的稳定。五. 实验数据记录6 5.1 管 1 空气水蒸气序号V/流量 m3/h t1/ 进口温度t2/ 出口温度T1/ 进口T2/ 出口1 1.8 27.3 91.0 102.4 102.0 2 2.8 27.4 93.5 102.1 101.9 3 3.8 28.1 94.0 102.2 102.1 4 4.8 29.0 94.2 102.0 101.8 5 5.8 29.9 94.3 101.7 101.6 6 6.8 31.4 94.4 101.4 101.4

15、 7 7.8 33.1 95.5 102.8 102.8 8 8.5 35.5 95.2 102.0 102.0 5.2、管2空气水蒸气序号V流量 m3/h t1/ 进口温度t2/ 出口温度T1/ 进口T2/ 出口1 2.8 30.5 81.2 102.7 102.6 2 4.3 30.0 81.6 102.6 102.6 3 5.9 29.9 80.7 102.1 102.1 4 7.5 30.1 79.9 101.9 101.7 5 9.0 30.7 79.1 101.8 101.7 6 10.5 31.9 78.8 101.8 101.7 7 12.0 33.5 78.7 101.7 101.6 8 13.4 35.5 78.4 101.4 101.3 六、实验数据处理7 6.1、计算两根管路的冷流体给热系数的实验值答:用近似法求算冷流体给热系数由 第一根管的第一组数据处理如下:则sm/kg3.270.1)2916.13.275.4(103600103.2710-4132526015.59)0.913.27( 21)21( 21ttt平均则Cp 1100 J / (kg ) 67.330.914.1023.270.102ln)0.914.102()3.270.102(ln)()(12211221mtTtTtTtTtm1026225.0010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