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情况调查.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46882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情况调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情况调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情况调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情况调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情况调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情况调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情况调查.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情况调查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多,农村外出务工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为了促进我区劳务经济的健康发展,推进襄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有序转移,对我区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调查情况如下:一、我区外出务工人员的现状襄城区辖一乡两镇、五个街道办事处,行政村 139 个,居委会 50 个,版图面积 684.81 平方公里,人口 50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 26.69 万人 ,农村人口约为 19.8 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约为 8.2 万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城乡统筹发展是新时期党和政府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指

2、导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有两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要解决:一个是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一个是缩小城乡差别的问题。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率、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条件。统筹城乡发展,很重要的是统筹城乡就业。近年来 ,区委、区政府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农民增收,站在破解“三农”问题的高度,立足区情,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2收入的主要措施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使劳务输出工作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生产自救,成为我区农民转移就业的主要载体。通过“政府推动、政策促动、宣传带动、城乡互动”,加大了服务和扶持力度,有效地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就业。截止目前,我

3、区城乡劳动力外出务工约 8.6 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约 4.8 万人。从外出务工的地域来看,到广东的占务工总数的 37%;到上海的占 13%;到北京的占 7%;到浙江的占 9%;到福建的占 6.5%;到江苏的占 5%;在省内流动务工的占 15.5%;到新疆、海南、四川等地的占 6.5%,劳务输出人员中从事的行业有:电子装配业、缝纫业、餐饮服务业、机械制造业和建筑业等。据初步统计,外出务工人员收入约占当地人均收入的 38%左右,有 87.8%外出务工人员通过外出务工实现了致富奔小康,外出务工现已成为我区城乡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摆脱贫困,推动经济增长的一条重要渠道。二、农

4、村外出务工人员迅增的原因一是襄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渠道和就业机会极为有限,再加上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而发达地区的厂矿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二是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农村中介组织服务薄弱,3 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常规农产品市场价格低廉,农民增产难增收。 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和农村能人的带动,缺乏资金,缺乏技术发展生产。四是资源匮乏导致外出务工人员增多,近几年,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占用农民耕地,人均耕地越来越少。三、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对当地经济发展主要影响近年来,襄城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给襄城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机遇:一是增加了农民

5、收入,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二是加快了农村应用技术的普及和专业大户、民营经济的发展,活跃了城乡经济;三是加快了信息交流和农民观念的更新。庞大劳务输出,无疑充当了本地经济结构顺应市场发展的桥梁,对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也必然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消费在外,对当地的市场繁荣、内需拉动经济产生的影响力不大;二是农村田地抛荒现象日益严重;三是给当地乡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四是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留守孩子问题突出,老人赡养4和子女教育出现断档。四、我区促进外出务

6、工经济发展的主要作法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襄城区农村作为城郊,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促进我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为实现农民工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提高农民工社会竞争力,有效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成立领导小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宣传部、组织部、妇联等 14 个单位为成员单位。为了提高外出务工人员职业技能水平,我区以人事、劳动、农业部门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补充,采取各种形式对全区务工人员进行培训。人事劳动部门具体负责对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技术资格培训,企业各类工种的岗前培训,劳动安全生产培训以及法律知识培训;农牧部门负责农村种植、养殖和加

7、工业及实用知识的培训;通过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和社会办学力量的广泛协作,我区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外出人员 10万人次以上。区人事局、劳动局举办保姆、厨师、面点师、美容美发、剪纸、汽修、电脑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累计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6000 多人次,区农业局通过“阳光工程”开展种养加基础知识培训,累计培训 3000 多人次,为提高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促进外出劳务经济的健康发展,5 我区在 2005 年报经市劳动部门批准,成立了专门培训外出务工人员的基地襄城劳动职业学校。培训安置并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深入实施阳光工程,通过网络安置、订单培训和代付费用等方式

8、,我区成功转移了一批又一批“阳光工程”学员。为妥善安置学生实习就业,襄城职高挂靠深圳市科技协会,建成了中国院校人才网襄樊支网,通过网络已联系安置学生近千人。同时直接与深圳、惠州、东莞、苏州等外地公司和本地的东风汽车、襄樊航宇等公司,以及各大饭店等单位的合作,了解用工信息,签订用工订单,畅通了劳务输出通道。积极与用工单位联合,采取“代付训费”方式帮助一些困难学员顺利实现转移。即由用人企业先垫付培训费用,再在受培训人员的工资中扣抵;或由用工企业支付部分培训费用,此举既解决了学员燃眉之急,又消除了学员的后顾之忧,深受广大学员欢迎。这种“品牌、订单、培训、输出”的良性循环效应,真正实现了劳务“适销对路

9、”。订单培训既保证了学员能够稳定就业,又能够减轻学校安置压力。该校的家电维修专业通过对口培训、委托培养等多种订单培训方式,确保学员找到了合适的就业岗位。学校同时还与华硕电脑(苏州)公司签订了劳务供需合同,由该公司提供部分培训经费,学校负责培训,学员结业后,由厂方验收合格,直接到该公司6就业。改建劳动力市场,搭建劳务输出平台。劳动力市场是劳务输出工作的主要载体,为了更好发挥政府劳动行政职能部门在劳务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我区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数十万元,按照全省第三次劳动力市场达标要求,于 2003 年底在原有基础上改建了我区劳动力市场,建成了场地标准化、运作规范化、服务“一条龙

10、”的劳动力市场。在此基础上,在全区各乡、镇、街道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所(站),聘用了50 多名劳动力资源信息联络员,建立了一支专门从事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的干部队伍。为了更好地开展劳务输出工作,按照胡总书记提出的劳动力市场建设“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新三化要求,我区于 2006 年投资 400 万元开始兴建集就业服务、劳务输出、职业培训、办公自动化于一体的劳动力市场综合大楼,该大楼建成后,与省市实现联网,进一步促进我区劳务经济的健康发展。送岗下乡到户,解决务工人员实际问题。为进一步扩大外出务工规模,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步伐,解决农民怎么转移、如何转移的问题,我们积极为劳动力外出务工搭建平台,通

11、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送岗下乡、送岗到户。特别是自 2004 年每年春季全省统一举办的7 春风行动以来,我区先后举办数十场“春风行动”送岗专场招聘会,总计有 30000 多人次求职者参加,现场职业洽谈成交率在 30%以上。为鼓励农村劳动力实现域外转移就业,我们开展了扶贫帮困工作。对那些有强烈外出意识,但家境确实困难的务工人员,我们给予了充分的照顾,为他们解决务工路费,有效地调动了农民转移就业的积极性。欧庙、卧龙两镇为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结合春风行动经常不断在镇上举办外出务工招聘咨询活动,主动为农民雇车参会,充分调动了本地富余劳动力的务工积极性,为切实增强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区劳动局、司法局

12、自费印制法律常识手册发给务工人员,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还通过参加现场招聘会当场为务工人员讲解有关法律知识的形式,进一步增强了务工人员法律意识,引导务工人员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合法权益。跟踪服务,维护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劳动部门把跟踪服务工作作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的重要环节来对待。实行了劳务输出一条龙服务,从招收、培训、就业到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实行跟踪服务。只要是外出务工人员发生劳资纠纷、工伤事故,及时提供帮助,做到有求必应。五、存在的问题8我区劳动力外出务工转移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取得了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一是在外出务工人员中,有相当部分为季节工,就业不充

13、分或处于半就业状态,再加上近年来各地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长,转移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外出务工农民整体素质比较低。近几年,用工单位需求劳动力已由普工型向技能型转变,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且劳务报酬差距越拉越大,技术工人和智力型人才的劳务报酬是普通务工人员的 1-3 倍。据初步调查了解,我区外出务工人员拥有较高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的比重较小,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 2.4%,高中、中专、技校占 27.2%,初中及初中以下占 71%。三是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就业多数都处于盲目状态,组织化程度较低。通过抽样调查我们了解到,我区农民外出务工按谋职方式划分,亲朋介绍占 59%;中介组织介绍占 24.77%;参加学

14、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后由学校推荐外出务工的占 5.31 %;自己寻找的占 10.92%。从组织形式看,自发外出比重大,劳动部门有组织的对外输出尚未形成主渠道,主要原因是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完全形成,信息不畅通。四是法治不力。在外出务工的人员中经常发生欠薪现象,工伤事故得不到很好处理,极大地损害了农村劳动9 力外出务工后的切身利益。五是经费不足。由于我区财政经费十分困难,造成我区劳动力市场信息无力与省市局联网,外面的信息比较封闭。同时,劳动就业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劳务输出工作的深入开展。六是鼓励返乡创业的气氛不浓,创业环境不佳。外出务工人员前几年赚的钱,主要用来投资建房,供子女

15、读书,这几年,外出务工人员都有一定的资金积累,都想回家办点事,但考虑到家乡“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没有形成,市场发育不良,担心回乡创业势单力薄,难以开拓市场。七是对外商有优惠政策,而对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却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六、对策及建议一是进一步端正指导思想。区委区政府进一步研究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要求辖区各级党委政府把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农村工作和城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头等大事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建立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市委市政府应加大对我区富余劳动力培训就业工作和劳动力市场规范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起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就业工作经费由政府、社会、用人

16、单位和10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三是开展劳动力资源调查。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贯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资源调查机制。开展广泛、深入、详细的资源调查,建立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四是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工收入。五是加强服务。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行城乡统筹就业,有序组织农民工转移就业,避免盲目性。取消阻碍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各种限制,切实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六是完善劳务输出跟踪服务系统。建立以政府为指导,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中介、劳动力三位一体的劳务输出机制,实行全方位劳务输出跟踪服务,随时掌握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情况。七是对农村外出人员的计划生育对象,实行派员到相对集中务工所在地实行跟踪服务,或由计生服务对象到务工所在地的正规计生部门进行环孕检,然后将有效证明寄回。八是加强外出务工党员的管理,成立临时党支部,对分散的党员也要加强管理,定时向党支部汇报思想。九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务输出人员档案登记和联系卡的发放,便于交流,宣传政策,提供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