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20道选择题精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46875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20道选择题精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20道选择题精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20道选择题精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20道选择题精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20道选择题精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20道选择题精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20道选择题精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下面哪些是孔子思想的内容“仁者,爱人”“无为而治”“兼爱”“克己复礼”A、B、 C、 D、2、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3、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有成。”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A、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法家4、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私学的兴盛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社会的剧烈变革A、 B 、 C 、 D、5、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A、否定了君主专制 B 、具有民

2、主政治的性质 C 、反映了重民思想 D 、代表了人民的利益6、提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7、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 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8、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小生产者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 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 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9、在下列诸子百家政治思想中,在封建社会无法真正实现的是A、无为 B、仁政 C、法治 D、兼爱10、中华文明勃兴并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

3、化奠基是在A、夏商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11、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一论述应当出自春秋战国的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 、兵家1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13、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A、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 B、儒家思想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C、 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14、 明夷待访录中载: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

4、而已矣!”这从根本上体现出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15、主张“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的思想家是A、荀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老子16、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下列对老子的这一思想理解不准确的是A、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B、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不断运动C、认为事物相互依存且不断相互变化 D、认为对立的东西相互转化17、主张掌握自然规律,然后利用它为我所用的思想家是A、荀子 B、庄子 C、孟子 D、韩非子18、明末清初批判君主专制,反对“人治”,

5、提倡“法治”的进步思想家是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19、黄宗羲和顾炎武思想的共同点是都A、反对重农抑商 B、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C、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D、主张政治上要“趋时更新”20、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培根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A、印刷术 B、造纸术 C、古典文化 D、儒家学说21、柳永和李清照都是婉约派词人,但其作品内容却大相径庭,原因是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倾向不同 C、才学气质不同 D、所处社会环境不同22、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是A、 水浒传 B、 西游记 C

6、 、 红楼梦 D 、 三国演义23、话本和小说的出现,最主要的社会条件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B、文学创作技巧的成熟C、封建统治的黑暗 D、科举制度的完备24、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的实质是A、振兴清王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C、 “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25、中国近代历史上,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A、鸦片战争之后的新思潮 B、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C、戊戌变法中的定国是诏 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26、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学经史相融合,其进步意义主要表

7、现在弘扬民族文化挽救民族危亡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根基发展资本主义A、B、C 、D、27、 “西学东渐”逐步向前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国闭关自守的局面被打破 B、西方思想的传人C、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的兴起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8、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C、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D、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29、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发 是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反映了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愿望A、B、C、D、30、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

8、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它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31、毛泽东思想发展和成熟的标志性文章是A、 改造我们的学习 B、 新民主主义论 C、 论联合政府 D、论持久战32、下列文献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是A、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 B、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C、中央“八七”会议的决议 D、中共遵义会议的决定33、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A、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教训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基本被消灭的客观实际C

9、、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的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34、20 世纪 70 年代末,我国思想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针对A、 “文化大革命”评价问题 B、平反冤假错案问题C、 “两个凡是”问题 D、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35、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唯一标准的正式发表B、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C、思想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36、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

10、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C、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的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37、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是A、继承、发展、创新 B 、批判、吸收、发展 C 、吸收、创新D、肯定、否定、再肯定38、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是A、改革开放 B、政企公开 C、四项基本原则 D 、 “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39、毛泽东曾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着重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A、代表工农阶级的利益 B、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特点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D、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40、

11、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物是A、陈独秀 B、李大钊 C、蔡元培 D、胡适41、决定中国民主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最主要依据是A、共产国际的指示 B 、苏联的革命经验 C 、中国的特殊国情 D、毛泽东思想4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A、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B 、没收官僚资本 C 、赎买民族企业 D 、采用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43、 “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开始于A、1949 年 B、 1956 年 C、1966 年 D、1978 年44、粉碎江青反革命储团后,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场讨论的

12、历史作用是A、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B 、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C、 平反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D、正确评价了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4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是A、由中共的政党性质决定的 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4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的,因为这次会议A、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C、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D、审查和解决了一批重大

13、冤假错案47、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其确立是在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十五大 D、中共十五大、十六大48、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是A、1957 年提出德、 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邓小平提出教育 “三个面向”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D、规定每年9 月 10 日为教师节4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了巨大发展,其体现在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完善了教育立法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A、B、C、D 、50、哪位领导人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51、下列文学作品中不属于话剧的是A、 茶馆 B、 蔡文姬 C、 关汉卿 D、 雷锋之歌52、 “文革”期间,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主要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