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理论小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40727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理论小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格理论小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格理论小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格理论小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格理论小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格理论小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理论小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人格理论小结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这也标志 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奥尔波特认为所谓人格,即是“一个人真正是什么”。他 所定义的人格是指 “在个体内心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对环境适 应的独特性。” 就我们而言人格是后天学习所得的,包括知识等内容, 是人的特性。 它使得 一个人产生与他人不同的独特行为的倾向,给予他人影响的刺激作用和社会性的 作用。它是某一个人具有特征性的行为倾向,具有持续性和一贯性,包含身体、 心理、社会等多个层面的综合特性。 所以我们可以将人格定义为: 各种心理特征的整和, 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 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 在不同的

2、时间和地点, 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 情感 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结构:主要是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人格的心 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这里需要重点阐述的是人格的基本特性。 人格的基本特性有如下五点: 1.独特性,体现在人的心理与行为的个别特性以及整体行为模式上。德国哲 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 ”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人格完全相 同的人。即使是同卵双生子,在遗传上完全相同但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成熟和 学习许多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所以人格也不完全相同。 2.相对稳定性,人格表现在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上,个人在行

3、 为中的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质不能算是他的人格特质,只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特 质才能算他的人格特质。 3.整体性,人格不是指单一的人格特质,也不是指许多人格特质的整合。 4.功能性,人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人格具有可塑性。 儿童的人格还不稳定, 受环境影响较大; 成年人的人格比较稳定, 但自我调节对人格改变上起着重要的 作用。 5.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性,人格中的社会性和生物性,遗传和环境,先天 和后天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 以上人格的概述只是为了更好的认识各种的人格理论。所谓的人格理论是指 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 构、人格

4、发展动力、 条件以及阶段性等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学现象的本 质与规律,并提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 人格心理学的发展有六大理论,其代表人物以及主要观点如下: 1.古典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无意识、防御机制、性欲。认为无意识 心理影响人的行为方式。 2.新精神分析学派荣格、阿德勒、霍妮、埃里克森等:社会文化、早期 经验。认为无意识和社会文化共同影响人的行为方式。 3.特质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认为人处在人格特征连续体的某 个位置上 ,人格由特质组成,具有持久性和一致性。 4.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华生、斯金纳、班杜拉等:S-R (刺激 -反应) , 观察学习

5、。认为人格即惯常的行为方式,通过塑造行为可以学习人格。 5.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人的潜能、自我实现。认为应重视人的内2 在体验,相信人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和能力。 6.认知学派威特金、 凯利、米歇尔: 认知过程内部心理机制、 信息加工。 认为信息加工模式不同而导致行为差异。 首先, 提到人格理论大家往往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的鼻祖弗 洛伊德的原欲与人格。 然而此处我们将会将精力转向新精神分析学派的文化与人 格。新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无意识和社会文化共同影响人的行为。 我所要阐述的是新精神分析学派中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 学。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其理论认为人格包括意识和潜意识

6、。可分为三层, 即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意识个人心中唯一被自己直接知晓的部分,自我是意识的中心。 个人潜意识曾经被意识但又被压抑或遗忘,或在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有意 识的印象的内容所组成。 包括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 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个 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性为情结。情结:一个人富有情绪色彩的一 连串的观念或思想。情结控制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 集体潜意识处于个体人格的最低层,主要内容为原型。 原型:以特定方 式对外界进行反应的潜在性、 可能性,原型的集合构成集体潜意识,影响人的精 神层面,带有民族烙印。其包括:1. 人格面具:人格最外层,人在公共场所的 外在表现; 2.

7、 阿尼玛(人格内部形象) :阴性基质,男性精神中带有女性特质; 阿尼姆斯(人格内部形象) :阳性基质、女性精神中带有男性特质;3.阴影:人 身上最好和最坏东西的发源地,具有动物性;4.自身:集体潜意识的核心,是自 我的本性,用以协调人格各组成部分,使人格处于和谐状态、统一体、对整合的 追求、具有稳定性和自我实现。 荣格将心理能量作为人格的动力。 其次荣格将人格按其态度类型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内向型:心理活动常指 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好沉思、谨慎、多虑、爱独处、交际面较窄,有时难于适应 环境的变化。 外向型:关心外部事物, 活泼开朗、 不拘小节、 善交际、情感外露、 独立、果断、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8、。又将人格按其根本机能分为思维、情感、感 觉与直觉。思维和情感是理性机能。感觉和直觉是非理性机能。 故而荣格进一步将人格分为: 思维外向型按规则办事,但武断、压抑,缺乏鲜明个性。 情感外向型容易动感情,爱交际,但思维压抑,寻求和谐。 感觉外向型寻求感官刺激,追求新经验,情感浅薄,直觉压抑。 直觉外向型凭预感做决定, 但感觉压抑,新事物敏感,但不能坚持到底。 思维内向性智力高,但适应性差,情感压抑,冷漠、固执。 情感内向型思想丰富,但是思维压抑,沉默、忧郁。 感觉内向型受情境影响做决定,不关心他人,艺术性强。 直觉内向型偏执, 观点稀奇古怪, 以自己内部经验引导自己的生活,脱 离实际,艺术家属于

9、这类。 荣格还提出了健康人格指标: 即个体化把个人内部各种对立极统一在一 起,形成一种自我内在统一、一致。1.实现个体化,使人格面具影响减到最低。 2.让个体的阿尼玛、阿尼姆斯被觉察,并使其进入意识领域。3.内向或外向的态 度达到适当的平衡,既不极端外向也不极端内向。4.四种功能达到优势位置。 由上可知虽然分析心理学难以理解,缺乏验证性且不够简捷。 但其开创了心3 理类型学说, 开创了人格理论的个体研究新领域,成功的提出了集体潜意识这一 概念实在是功不可没。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所谓个体心理学, 是把个体视为独特的一个整体, 部分只有通过整体才能得到理解。其理论强调社会性,认为人与社会不可

10、分割。 整体人格内在于每个人的存在之中。每一个体代表了人格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同 时每一个体又为其整体人格所塑造。每一个体既是一幅画作,又是画作的作者。 个体是他自己人格的画作者。 阿德勒的人性观是积极的。 可以将阿德勒的人格理 论概括如下: 人的行为的动力是追求成功或卓越;人的主观知觉塑造他们的行为 和人格;人格是统一的, 并且具有内在一致性; 所有的人类活动价值必须从社会 关注的角度给以判定; 内在一致的人格结构形成个体的生活风格;生活风格由个 体创造力塑造。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和向优越的努力是正常的、内在的,是人的行 为的动力因素。 此理论的重点便是阿德勒构建的人性观。阿德勒的人性观包括六个

11、方面: 1.虚构的目的:在阿德勒看来,这个虚构的目的就是追求人生的意义、追求 优越性、超越、完美,他称之为追求优越感。他将人类精神的所有外在表现均视 为朝向这一目标的运动。 2.寻求优越:阿德勒主张,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有一种自卑感,弱小无助的儿 童依赖于更大更强壮的成人照顾才能生存下来,这就是自卑感的证明。 阿德勒认 为,这种感觉标志着人生一开始就为克服自卑感而抗争。他把这种抗争叫做寻求 优越。寻求优越是人生的推动力,所有其他动机都可归入其中。 3.自卑与补偿:阿德勒把自卑与补偿看作是追求优越的动力根源。 4.生活风格:阿德勒把个体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他认为,一 个人的生活风格也就是

12、一个人自己的人格,是人格的统一性、 个体性,也是一个 人面对问题时的方法和希望对人生做出贡献的愿望等。阿德勒认为, 生活风格在 5 岁左右就基本形成了,不过只是潜意识地表现出来。健康的生活风格表现为行 为有弹性,能屈能伸。不健康的生活风格表现为为自己订立死规则,不知道变通, 标准太死板、太教条。故阿德勒提出了三种途径来帮助理解一个人的生活风格。 第一是出生顺序(环境的影响) ;第二是早期记忆(一个人目前的世界观,揭露 个人生活现实的最佳线索引导) ;第三是梦的分析(潜意识梦境,梦是对现在问 题的感觉,可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 。 5.社会兴趣:社会兴趣是指个体对所有社会成员的一种情感,或是对人类

13、本 性的一种态度, 表现为个体为了社会进步而不是个人利益而与他人进行合作。是 人类价值的唯一判断标准。 6.创造性自我: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形成自己的生活风格时并不是消极被 动的,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遗传积极地建构它。创造性自我能够使我们成 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决定了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社会兴趣正确与否。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注重遗传、 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双重作用, 并且持积极的 人性观,强调意识作用、 人的主观能动性, 成功的确立了心理学的社会研究方向。 但其理论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此理论忽视了人格结构及其内在矛盾的分析; 无客观标准来确定成功与卓越, 有主观唯心之嫌; 其社会环境也过于狭隘只

14、指家 庭环境。 其次, 在特质论中着重讨论现代特质理论的艾森克人格特质理论和人格五因 素模型。 . 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艾森克从特质理论出发,以因素分析方法和4 传统的实验心理学方法相结合长期研究人格问题,并把研究兴趣从特质转向维 度,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人格理论,即人格的“三因素模型”。这三个因素是: 1. 外倾性( E) :表现为内、外倾向的差异;2.神经质( N) :表现在情绪稳定性上的 差异;3.精神质( P) :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负面人格特征上。这三 个因素上不同程度的表现构成了千姿百态的人格特点。艾森克依据这一模型编制 了艾森克人格问卷, 这个量表在人格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

15、应用。虽然如此但其所 提的基本人格类型究竟有多少种呢?而且这一人格理论虽有生物学倾向,但过于 倾向于遗传了吧。 . 人格五因素模型:塔佩斯用词汇学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再分 析,发现五个相对稳定的人格因素,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式。 “大五”人格特质有: 1.外倾性( extraversion) :好交际对不好交际,爱娱乐对严肃,感情丰富对 含蓄;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点。 2.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 neuroticism):烦恼对平静,不安全感对安全感,自 怜对自我满意,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3.开放性( openness): 富于想象对务

16、实,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自主对顺 从。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慧等特征。 4.随和性 (agreeableness) :热心对无情,信赖对怀疑,乐于助人对不合作。 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谦虚、移情等品质。 5.尽责性 (conscientiousness) :有序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自律对意 志薄弱。包括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由于这五个特质的头一个字母构成了“OCEAN ”一词,代表了人格的海洋。 麦可雷和可斯塔编制了“大五人格因素测定量表”。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人 格测定量表之一。 故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只要对人进行描述的题目足够广泛,具有代表性,无 论是用他人评定法还是自我报告法,均可证实存在5 个强健因素构成人格总体。 5 个因素分别反映了人格的一般心理倾向(内外倾向性 ), 人际关系性向 (社交性 ), 对规则认同与遵循倾向 (责任感 ),情绪反应性 (情绪稳定性 )和智能倾向 (开放性或 智能)。5 个广义的人格特质是普遍适于存在的,不以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