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着》看余华的”悲剧演绎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39954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活着》看余华的”悲剧演绎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活着》看余华的”悲剧演绎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活着》看余华的”悲剧演绎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活着》看余华的”悲剧演绎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活着》看余华的”悲剧演绎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活着》看余华的”悲剧演绎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活着看余华的“悲剧演绎法”在我的印象中,余华一直是一个铁青着脸、很有距离感的作家。他从不温情脉脉,更不屑煽情做作,总是用一种平静甚至冷峻的方式,叙述每一个故事。所以每次读他的作品,都是战战兢兢, 如履薄冰的, 生怕哪一个暴力骇人或者令人悲痛欲绝的情境,硬生生闯进脑海里,然后霸占我的一整个夜晚。而在讲述活着这个悲剧的故事时,他所用的方式却是完全相反的,使我以一个欣欣然的心态逐字阅读,然后以一个戚戚然的心情合上书本。余华总是擅长用波澜不惊的笔调来写一个悲壮到催人泪下的故事。比如在写儿子有庆的死:“, 那时候有庆已经不行了,可出来个医生说血还不够用。, 有庆嘴唇都青了,他还不住手, 等到有庆脑袋一

2、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 去叫来医生, 医生蹲在地上拿听筒听了听说:心跳都没了。医生也没怎么当回事,只是骂了一声抽血的:你真是胡闹。 就跑进产房去救县长的女人了。, ”“不行了”、 “青了”、 “才慌了”、 “就跑去救县长的女人了”,没有赘述,没有仔细的刻画,却用一连几个极其简单的“了”,写出这个小生命的逝去的无力感和悲剧性,用一个直白的“心跳都没了” ,宣判了孩子的死刑。一般来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情节总是伴随着父母痛苦的哀嚎, 但余华写的却是福贵多年以后的平静叙述,和家珍事后得知儿子死讯的那句“有庆再也不会从这条路上跑来了”所渗出来的绝望。 甚至连一般小说惯用的环境渲染都没有,比如枯黄的叶子

3、打着转落下、阴雨天气或者是恰好照在死者脸上的阳光等等,作者有意留白,只给人物主体张牙舞爪的空间,无声但有力。我们可以从余华自己的话里找到他这样写的原因。在1989 年发表的创作谈虚伪的作品中,他提出了对传统现实主义的批判:“当我们就事论事地描述某一件事时,我们往往只能获得事物的外貌,而其内在的广阔的含义则昏睡不醒。这种就事论事的写作态度窒息了作家应有的才华,使我们的世界充满了房屋、街道这类实在的事物,我们无法明白有关世界的语言和结构。 ”在余华的眼里, 作品想表达出来的精神才是精髓,“街道和房屋” 只是表象,能省则省。不仅是叙述各个人物的死亡,在人物的对话、 对十年动荡的时代刻画、对孑然一身的

4、年老福贵的描写等地方,作者的笔调也是朴素不加矫饰的,仿佛不带任何情感,但是震撼力却如泉涌,读者的触动是油然而生的。这是余华“悲剧演绎法”的第一步,也是整个故事的基调。在情节上,作者采用几个几近荒唐的死法,描写小人物的悲哀,这是“悲剧演绎法”的第二步。说“几近荒唐” ,就是“实际上不荒唐” 。人们纷纷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一一以看似荒谬的方式死去,其实也死得合情合理。比如福贵的父亲是从粪缸上摔下来死的,看似牵强, 其实有根可循:自己和儿子都是不争气的败家子, 把祖上的产业全部输光,这对一个年迈的老人来说是残忍的,他只能接受自己的失败。 作者有意无意地使那个粪缸象征老爷子一世引以为傲的家产,最后

5、让他绝望地了断于此。 再如, 有庆是为救县长的女人而被抽血活活抽死的,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但在当时,有庆大概成了阶级观念的牺牲品,这样的死法,才让人在震惊中愤怒,在愤怒中悲悯,我仿佛又看见作者在幕后得意的笑。另外, 孙子苦根, 甚至是吃豆子撑死的,孩子单纯的“想要吃饱”愿望,因为在饥荒这个极端的语境下,成为酿成悲剧的原因。于是,悲痛就这样,一个接一个,按部就班地席卷而来。在张艺谋导演的同名电影中,更改了这几个人物的死亡方式,父亲是气死的, 有庆是被县长的车撞死的,苦根在电影的最后还活着,这样的更改方式合情合理,“心无旁骛”地讲故事,但俗而浅,只流于“死”这个事件的表面。不过,相比余华的“荒唐死

6、法”和“片甲不留” ,只留下一个没有一丝希望的结局,电影导演对待观众,又是更加善良的。看似美好的情节先行,让猝然发生的悲剧毫无征兆,接踵而至, 这是我总结的 “悲剧演绎法”在情节上表现的另一种形式,然而,这种方式近乎残忍。说到这里我想将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对比。在阅读后者的时候,当许三观三番五次地去卖血,每一次,作为读者的我都紧张地咬指甲,生怕在哪一次从医院回来之后,主人公就猝然离世,因为之前将许三观带上卖血之路的阿方和根龙都相继发生了意外。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许三观一次次活了下来,即使抽血那么频繁,即使头晕甚至休克过。然而在活着中,余华反其道而行之,他让福贵从战场上侥幸回归与家人团聚却发现母亲去

7、世, 让有庆跑步得了第一名却随即惨死,让凤霞找到了二喜还怀了孕但甚至是在她死前的一秒读者还沉浸在孩子平安诞生的愉悦中,他让人物先有了简陋的快乐,先给读者短暂的希望,然后毫不犹疑的毁坏。毫无疑问,这种方式让悲剧更彻底。也许是写作目的的不同,在现实一种 中, 余华想表达的大概是一种荒诞一种残忍,才让一个孩子熟练而麻木的摔死一个婴儿,让兄弟自相残杀,让人物冷言冷语,以至于读者对这样的接踵而至的暴力血腥习以为常。但在活着中,作者或许想表达人性,想吝啬地透露出一点温情,才以这种方式,“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整部小说中, 对我触动最深的人物便是福贵。年老的福贵在向陌生人讲述自己的一生时的态度是平静祥和

8、的,没有对命运的控诉,这个人物把自己的一生看得很透彻,只为自己嗜赌和打过家珍而后悔,沉浸在回忆里也只怪自己,让旁观者的怜悯同情毫无发泄的出口。毫无疑问, 主人公的坚忍与乐观,会使得见者更脆弱,这便是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悲剧演绎法”了。故事的主题无外乎一个“忍受”,即使人们在面对命运的安排是更愿意用“承受”一词,但福贵的一生, 确要用忍受来概括。乐其所幸的是因他的生命长久地延续,哀其不幸, 是因这样的延续孤独而漫长。正是福贵这种对生命悦纳的态度,让我们这些对生活不满的普通人自惭形秽。最后, 我们所说的 “悲剧演绎法” 还囊括了对时代这个大环境的渲染。现实主义小说往往逃脱不了时代对它们的影响,而在余

9、华的作品中,涉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动荡岁月的小说占据了大部分。那是一个让所有人都绝望的时期,敏感的话题,但余华没有望而却步,反而对那个时代有令人惊讶的深刻理解,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在这个时代里反思和觉醒。这也是我崇敬余华的原因,因为他作为一个作家的操守,因为他真正尊重的是写字,而非写出的字。扯远了, 现在我们回到 “悲剧演绎法” 当中来。 我相信大部分人在阅读时发现的不仅是福贵的悲, 还有自己的悲, 不是因为福贵不幸的遭遇,而是那种面对命运的无奈。余华作品中唯一的渲染就是对大环境的渲染,家珍如何为了失去一把米而痛哭,有庆如何为了留下要被送去公社的羊而努力,春生如何在歉疚和痛苦中了结自己, 这些和许三观卖血记那段经典的片段一样令人难受:一家人躺在床上假装自己在吃美味的菜肴,而且津津有味。当读者以一个俯瞰的角度回望这些人事,也同时以一种卑微的身份回望历史,只有这样, 故事本身的哀伤上升到历史的哀伤,让人痛心,却无力回天。活着 是一本让人不忍卒读的小说,就算它讲述的悲剧以一种细水长流的方式呈现给世人,我还是读得很认真,毕竟好作品总是让人不忍放下书。余华在序言中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句话没有错,但在我看来,活着的 本能即为活着,而活着的意义,远远不止活着这样单纯的动作这么简单。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谢晓颖20120132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