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生如何阅读检验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38178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生如何阅读检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临床医生如何阅读检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临床医生如何阅读检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临床医生如何阅读检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临床医生如何阅读检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医生如何阅读检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生如何阅读检验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生化检查部分:1、血糖1.1、高血糖:某些生理因素 (如情绪紧张, 饭后 12 小时)及静注射肾上腺素后可引起血糖增高。2病理性增高常见于各种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塞、肢端巨大症,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腺瘤、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机能亢进症、肾上腺机能亢进症等。颅内出血,颅外伤等也引起血糖增高。1.2 低血糖:糖代谢异常、胰岛细胞瘤、胰腺瘤、严重肝病、新生儿低血糖症、妊娠、哺乳等都可造成低血糖。1.3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参考单位是指占总血红蛋白的百分率。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反应测定前1-2 个月平均血糖水平。尤其是II 型糖尿病,每月测定1-2 次,以便更

2、好地了解病情控制的程度。2、胆红素2.1、总胆红素测定的临床意义:2.1.1、增高:肝脏疾病,肝外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2.2 直接胆红素测定临床意义: 2.2.1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3、肝功能3.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1.1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3.2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2.1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3.3 r-谷氨酰基转移酶

3、3.3.1 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3.4 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3.4.1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3.4.2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3.5 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3.5.1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3.5.2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3.6 AFU(-L-岩藻糖苷酶) :3.6.1 AFU 可以作为血清AFP的良好之互补手段,成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疗效观

4、察和术后随访的敏感而特异的标志物。原发性肝癌病人的血清AFU 活性不仅显著高于健康人,而且显著高于转移性肝癌、胆管细胞癌、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恶性间皮瘤、肝硬化、先天性肝囊肿和其它良性肝占位性病变,对原发生肝癌的诊断阳性率为64-81%不等,特异性在90%左右。 阳性率的差别可能与研究对象、样本数、 对病症诊断标准的控制及诊断临界值的确定有关。血清AFU 活性与性别、年龄以及血清ALT 、AST 、AKP、5-NT、GGT、TB、PT、 GGP和 ALB等肝功能试验结果不相关,原发性肝癌病人血清AFU 活性与肿瘤转移与否及分化程度不相关。对原发生肝癌手术切除或化疗后的血清AFU 活性的动态随访

5、,发现AFU 活性呈下降趋势, AFU 活性的重新升高,提示癌症复发。同时,血清AFU 升高,对血清AFP阳性或是阴性的肝细胞癌均有明显的定性诊断意义,尤其对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值得重视。肝细胞癌手述切除后血清AFU 活性动态观察还揭示,测定这一指标有助于对肝细胞癌进行疗效观察和监测术后复发。4、血脂4.1 甘油三酯4.1.1 增高:可以由遗传、 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 肾病等。 TG值 2.26mmol/L以上为增多; 5.65mmol/L 以上为严重高TG血症。4.1.2 降低:常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B 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4.2 总胆固醇4

6、.2.1 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及分类;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断;4.2.2 CHO增高或过低可以是原发的(包括遗传性),营养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甲状腺 病、肾病等。当CHO值在 5.17-6.47mmol/L 时,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边缘;6.47-7.76mmol/L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水平;7.76mmol/L为动脉粥样硬化高度危险水平;117.8umol/L 则发生肝昏迷。肝昏迷前期、性活动性肝炎、急性 病毒性肝炎常升高、肝昏迷时最高。6.4.2 下降:长期低蛋白饮食。7、碱性磷酸酶(ALP ) :7.1 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

7、、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增高。8、前白蛋白 (PA)测定的临床意义: 8.1 降低 :诊断和监测营养不良,诊断肝病 ,诊断急性相反应. 8.2 升高 :肾病综合症 500mg/L(此时 ALB30g/L)发作期PA升高ALB下降8.3 前白蛋白与肝病: 8.3.1 早期肝脏疾患可使前白蛋白合成降低8.3.2 早期肝功能损伤指标:比转氨酶特异性好,比白蛋白敏感性强,多数肝病患者前白蛋白下降 50%. 8.3.3 死亡指标降至零则预后极差8.3.4 前白蛋白与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发生,染病后食欲减退,蛋白质、 热量摄入极少疾病本身导致消耗增加,机体

8、进入负氮平衡抵抗力下降,并发症增加,疾病恢复迟缓,此时血清前白蛋白浓度迅速降低,中等100-160mg/L 严重 80mg/L 9、二氧化碳结合力:9.1 增高:示碱储备过剩9.1.1 代谢性碱中毒: 幽门梗塞 (胃酸大量丢失),小肠上部梗阻, 缺钾,服碱性药物过量 (或中毒) 。9.1.2 呼吸性酸中毒:呼吸道阻塞,重症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气胸,肺气肿,肺性脑病肺实变,肺纤维化,呼吸肌麻痹,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9.1.3 高热,呼出二氧化碳过多。9.1.4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9.2 降低:示碱储备不足9.2.1 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感

9、染性休克,严重脱水,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期和少尿期),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服用酸性药物过量。9.2.2 呼吸性碱中毒: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增快,换气过度,吸入二氧化碳过多)。9.2.3 肾脏疾病: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肾盂肾炎,肾结核。9.3 轻度酸中毒: CO2CP 23-18mmol/L 中度酸中毒: CO2CP 18-14mmol/L 重度酸中毒: CO2CP 14mmol/L 极度酸中毒:CO2CP 7mmol/L 10、电解质10.1. 钾的临床意义: 10.1.1 升高:(1)、经口及静脉摄入增加(2)、钾流入细胞外液严重溶血及感染烧伤,组织 破坏、胰岛素缺乏。(3)、组织

10、缺氧心功能不全,呼吸障碍、休克。(4)、尿排泄障碍肾功能衰竭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5)、毛地黄素大量服用10.1.2 降低:(1)、经口摄入减少(2)、钾移入细胞内液碱中毒及使用胰岛素后、IRI分泌增加。(3)、消化道钾丢失频繁呕吐腹泻。(4)、尿钾丧失肾小管性酸中毒。10.1.3 尿钾的临床意义:当使用利尿剂时尿钾排泄增多。原发性醛固酮增高症病人尿中的钠与钾的比降到0.6:1。醛甾酮分泌增加时,尿钾排泄增加。10.2 钠测定的临床意义: 10.2.1 升高: (1)、严重脱水、大量出汗、高烧、烧伤、糖尿病性多尿。(2)、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及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0,2.2 降低: (

11、1)、肾脏失钠如肾皮质功能不全、重症肾盂肾炎、糖尿病。(2)、胃肠失钠如 胃肠道引流、呕吐及腹泻。(3)、抗利尿激素过多。10.2.3 尿液钠测定的临床意义:尿液钠测定的重要临床意义是了解是否有大量盐的损失,确定摄入量是否足够,并且协助监护低盐饮食及术后电解质的监督,协助判断呕吐、严重腹泻、热衰歇患者的电解质平衡。还用于对缺盐性缺水与缺水性缺水患者的确定性诊断;前者尿中的氯化钠相当低,后者尿中的氯化钠为正常或升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炎症、肿瘤、爱迪逊氏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小管严重损伤、支气管肺癌患者等,尿中的钠化物出现增多。10.3. 氯测定的临床意义:10.3.1 升高:常见于

12、高钠血症、呼吸性碱中毒、高渗性脱水、肾炎少尿及尿道梗塞。10.3.2 降低:常见于低钠血症、严重呕吐、腹泻、胃液胰液胆汁液大量丢失、肾功能减退及 阿狄森氏病等。10.3.3 尿中氯测定的临床意义:一般情况下尿液中钠和氯保持相对平衡。但两者并不是永远平衡的。 例如;连续服用氯化钠或氯化钾后,尿氯比尿钠高、 相反连续服用大量碱性钠盐时,尿中钠比氯高。另外,尿液呈碱性很可能是尿钠含量高于氯。10.4 钙测定的临床意义:10.4.1 升高:常见于骨肿瘤、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急性骨萎缩、肾上腺皮脂功能减退及维生素 D 摄入过量等。10.4.2 降低:常见于维生素D 缺乏、佝偻病、软骨病、小儿手足抽搐症、老

13、年骨质疏松、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炎、尿毒症、低钙饮食及吸收不良。10.5 镁测定的临床意义: 10.5.1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阿狄森氏病、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脱水及糖尿病昏迷。10.5.2 降低:常见于先天家族性低镁血症、甲亢、长期腹泻、呕吐、吸收不良、糖尿病酸中毒、原发性醛固酮症、以及长期使用皮质激素治疗后。10.6 磷测定的临床意义: 10.6.1 升高 :常见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10.6.2 降低:常见于甲亢、代谢性酸中毒、佝偻病、肾功能衰竭、长期腹泻及吸收不良。 二、凝血常规1、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

14、bin time,PT)正常参考值: 12-16 秒,与正常对照超过3 s 以上异常。1.1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 、 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 PT 在正常对照的1-2 倍最为适宜。1.2 PT 异常的意义:1.2.1 延长:先天性因子、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 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 以及抗因子、的抗体。1.2.2 缩短:先天性因子

15、 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2、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正常参考值: 0.8-1.5。2.1 临床应用: INR 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 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 试剂检测, PT 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 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 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2.2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 的允许范围如下:2.2.1 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6、1.52.5 2.2.2 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 2.2.3 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 2.2.4 治疗肺梗塞2.04.0 2.2.5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 2.2.6 人工瓣膜手术3.04.0 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 正常参考值:24-36 秒。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 以上异常。3.1 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 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 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 也可用来凝血因子、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 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 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3.2 APTT 异常的意义:3.2.1 延长 :(1)因子、和 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乙。因子 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2)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因子、和纤维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