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苏高考第25题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735290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江苏高考第25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9年江苏高考第25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江苏高考第25题(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2009 年江苏高考第年江苏高考第 2525 题)题)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 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后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急 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 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 三材料二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纵然,莫肯承听,此盖朝 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

2、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举。今以少壮 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 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各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 一请回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 提出了怎样的主张?(4 分)(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学“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 么样的影响?(4 分)(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 分)答案:答案:(1)范仲掩: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范仲掩: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 苏轼:主张考诗赋;王安石:主张考经义苏轼:主张考诗赋;王安石:主张考经义 (时务策时务策); 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2)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主持编纂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作为统一的教 科书和考试依据科书和考试依据); 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3)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