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肿瘤内科手册第六版以及临床肿瘤内科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735122 上传时间:2018-05-19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5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肿瘤内科手册第六版以及临床肿瘤内科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临床肿瘤内科手册第六版以及临床肿瘤内科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临床肿瘤内科手册第六版以及临床肿瘤内科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临床肿瘤内科手册第六版以及临床肿瘤内科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临床肿瘤内科手册第六版以及临床肿瘤内科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肿瘤内科手册第六版以及临床肿瘤内科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肿瘤内科手册第六版以及临床肿瘤内科学==(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临床肿瘤内科手册第六版以及临床肿瘤内科学肿瘤内科一些基本概念细胞周期 :处于增殖的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包括合成前期( G1) 、DNA 合成期( S) 、合成后期( G2) 、有丝分裂期(M)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可作用于细胞周期中的各个阶段,对整个细胞周期中的细胞均有杀灭作用。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只针对某一时期的细胞有杀伤作用。根治性化疗 :对可治愈的敏感性肿瘤,如急淋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睾丸癌,使用由作用机制不 同、毒性发应各异、 而且单用有效的药物所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多个疗程,间歇期尽量缩短以求完全杀灭。辅助化疗: 根治性手术后施行的化疗,

2、实质上是根治性治疗的一部分。新辅助化疗:是指手术或放射治疗前使用的化疗。单用手术或放疗难以根除的肿瘤,化疗后有利于随后的手术或放疗的施行。姑息性化疗:以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化疗。研究性化疗:指探索性的新药或新化疗方案的临床试验。剂量强度: 每周药物按体表面积每平方米的剂量(mg/m2.wk ) ,而不计较给药途径。相对剂量强度是和标准剂量之比。化疗周期: 指一次化疗药物治疗开始的日期到下一次的化疗开始前的一段时间。周期长短应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与细胞增殖动力学特点来确定。多药耐药性:指癌细胞接触一种抗癌药物后,产生对多种结构上迥然不同、作用原理各异的其他抗癌药物的抗药性。

3、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负荷情况来具体确定化疗剂量与化疗周期长短。综合治疗: 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和发展趋向,合理的、有计划的综合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肿瘤内科治疗适应证对化疗敏感的全身性恶性肿瘤,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已无手术和放疗指征的播散性的晚期肿瘤或术后、放疗后复发转移的病人对化疗疗效较差的肿瘤,可采用特殊给药途径或特殊给药方法,以便获得较好的疗效,如原发性肝癌采用 介入治疗癌性胸、腹腔和心包积液,采用腔内给药。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压迫、呼吸道压迫、颅内高压的的病人,通过化疗减轻症状。有化疗、生物治疗指征的综

4、合治疗病人,手术前后需辅助化疗的病人。禁忌证白细胞总数低于4.0 109/L 或血小板数低于80 1012/L 者。肝、肾功能异常者。心脏病心功能障碍者,不能选用蒽环类药物。一般状况衰竭者,有严重感染者。食管、胃肠道有穿孔倾向的病人。过敏体质应慎用。注意事项治疗中应密切观察血象、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变化2 年龄 65 岁以上或一般状况较差者应酌情减量有骨髓转移者密切注意观察既往化疗、放疗后骨髓抑制严重者用药应注意全骨盆放疗后病人应注意血象,并根据情况用药严重贫血的病人应先纠正贫血停药指征白细胞总数低于4.0 109/L 或血小板数低于80 1012/L 时,应停药观察。肝肾功能或心肌损伤严重者。感

5、染发热,体温在38以上。出现并发症,如胃肠道出血或穿孔,肺大咯血用药二周期,肿瘤病变恶化,可停用此方案,改换其他方案。肿瘤内科病例书写要点主诉中有症状和时间诊断时间和依据应写清楚,病理结果要具体描写多次抗肿瘤治疗的病人,要列表说明治疗起止日期;治疗方法;疗效评定的结果;复发日期和部位及缓解期;不良反应近期病情变化和目前症状与程度一般生命体征,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和一般情况评分肿瘤情况辅助检查化疗前计划与化疗后小结化疗前计划化疗后小结诊断化疗日期诊断依据化疗方案化疗目的剂量用法化疗方案总量周期数观察指标不良反应疗效评价评价依据肿瘤内科疗效评价标准可测量的病变完全缓解( CR) :所有可见病变完全

6、消失并至少维持4 周以上。部分缓解( PR) :肿瘤病灶的最大径及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减少50%以上,维持4 周以上。好转( MR): 肿瘤病灶两径乘积缩小25%以上,但 25%,或出现新病灶。总缓解率: CR+PR不可测量的病变CR 所有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至少4 周PR 估计肿瘤大小减少50%或大于 50%,至少 4 周。NC 病情无明显变化至少4 周,估计肿瘤大小减少不足50%,增大不到25%。PD 有新病变出现,或原有病变估计增大25%或超过 25%。骨转移的评价标准3 CR X 线或核素扫描等检查,原有病变完全消失,持续4 周以上。PR 溶骨性病灶部分缩小、钙化或成骨病变之密度减低,持

7、续4 周以上。NC 病变无明显变化,由于骨病变的变化比较缓慢,所以判定NC 至少在开始治疗的第8 周后。PD 原有病灶扩大及或出现新病灶。缓解期、生存期缓解时间:CR(完全缓解 ) 自开始判定CR 起至肿瘤开始出现复发的时间。PR(部分缓解 ) 自开始判定PR 起至肿瘤两径乘积增大到治疗前1/2 以上的时间。中位缓解期:将各个缓解期由小到大排列,取其位置居中的数值为中位缓解期。生存时间:从开始化疗至死亡的时间或末次随访的时间。无病生存时间:CR 患者从开始化疗至开始复发或死亡的时间(未取得 CR 者无此项指标)。病人一般情况计分标准KPS 评分正常,无症状及体征 100 能进行正常活动,有轻微

8、症状及体征90 勉强可进行正常活动,有一些症状及体征80生活可自理,但不能维持正常生活或工作 70 有时需人扶助,但大多数时间可自理60常需人照料50 生活不能自理,需特别照顾 40生活严重不能自理 30 病重,需住院积极支持治疗20 病危,临近死亡10死亡 0 化疗失败的原因病人方面:骨髓与其他重要器官(肝、脾、肾)的功能不全,一般情况太差,不能耐受治疗。肿瘤方面: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增殖比率降低;肿瘤负荷过大。药物方面:选择性不强;对G0 期细胞无效或效力较差;不能作用于“ 避难所 ” 内的瘤细胞。肿瘤耐药性耐药性是影响化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机制十分复杂:药物的转运或摄取过程障碍药物的

9、活化障碍靶酶的质和量的改变增加利用内替的代谢途径分解酶增加修复机制增加由于特殊的膜糖蛋白增加,而使细胞排出药物增多DNA 链间或链内交链减少激素受体减少或功能丧失肿瘤细胞的耐药性限制了化疗疗效的提高,常导致治疗失败。抗肿瘤药物耐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许多方面。不同肿瘤细胞对同一种药物可能有不同的耐药机制,而一种肿瘤对一种药物也可能产生多种耐药机制。为了成功的克服临床上肿瘤耐药,应首先确定该肿瘤的耐药机制,必要时联合应用多种拮抗剂或治疗手段。提高内科治疗效果的策略4 寻找新作用机制的新药发展已知药物高效低毒的衍生物克服耐药基因增高剂量强度针对新的靶点改进给药途径通过生物反应调节

10、剂重建病人的免疫功能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正常的骨髓功能基因治疗化疗增敏剂肿瘤综合治疗合理有计划的综合治疗已在相当多的肿瘤中取得较好的疗效,近三十年来综合治疗已取代传统的单一治疗,而且在相当多的肿瘤中提高了治愈率。综合治疗的原则:目的明确,安排的顺序要符合肿瘤生物学规律病人的机体状况:特别是骨髓功能和免疫如何,与肿瘤的对比如何。局限与播散,哪一个是主要威胁(或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治疗给病人带来的益处或负担安排要合理,在充分衡量正邪、局限与播散的情况下,如何制定合理、有计划的综合治疗方案也很重要,这需要很多学科的医生的充分讨论和协商。综合治疗的几种模式传统模式:即对于比较局限的肿瘤先手术,以后

11、根据手术情况加用放疗及/或化疗。乳腺癌是成功的例子。术前放化疗:对于局部晚期或已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病人可先做化疗或放疗,以后在行手术。有些肿瘤局部较晚但尚无远处转移,此模式常可取得较好疗效。通过化疗及 /或放疗使不能手术的病人变为可手术成功的例子已有很多,比较突出的是小细胞肺癌。同时放化疗,即所谓的尤文氏瘤模式不能手术的病人放疗和化疗的安排,多主张先做化疗,或化疗与放疗同时进行。因放疗后的纤维化引起血管闭塞使化疗药物很难进入。肿瘤内科常见并发症与急症及处理恶性肿瘤治疗中或抗癌药物治疗中,均可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与急症。感染感染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重要死因。这与肿瘤患者存在的易感因素有关

12、:细胞和体液免疫缺陷;粒细胞减少;由肿瘤相关梗阻所致的自然通道阻塞;机体解剖屏障防御功能的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脾功能低下及医源性因素等。治疗原则抗感染治疗根据经验尽量使用广谱抗生素联合用药足够的治疗期限静脉给药消毒隔离措施增强患者的抵抗能力注意休息,给予高能量、高蛋白的食物免疫增强剂5 粒细胞低下者可输注新鲜血或成分血出血是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原因: 1.肿瘤本身所致:肿瘤侵蚀血管,特别是并发感染、溃疡,是导致出血的重要因素。2.肿瘤广泛侵犯骨髓,导致全血减少3.肿瘤侵犯脾脏引起脾功能亢进4.肿瘤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5.医源性因素:化放疗后引起骨髓造

13、血功能低下治疗一般处理停用诱发药物,采取相应止血措施呼吸道及上消化道大出血,应防止窒息给予抗感染治疗输注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和血浆扩容剂止血措施肿瘤侵蚀血管:表浅部位加压止血;内腔脏器采用外科手术是理想的方法。血小板减少:针对原发肿瘤治疗;输注血小板;DIC 的治疗。胃肠道穿孔肿瘤发生胃肠道穿孔主要发生在对化疗敏感的肿瘤。约34%的胃肠恶性淋巴瘤出现穿孔。预防和治疗化疗前先行手术切除,是预防穿孔的有效方法。对不宜手术的患者,开始化疗时宜适当减少药物剂量,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肿瘤合并感染,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应给予相应的治疗。一旦发生穿孔,应及时手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是因上腔静脉阻塞引起的一组症状,

14、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往往需及时处理。原因: 90%以上是由恶性肿瘤所致,其中以支气管肺癌最多,尤其是小细胞未分化癌。恶性淋巴瘤 占 15%,转移性癌占7%。临床表现: 头颈部甚至双上肢浮肿,颈部及上胸部静脉怒张、毛细血管扩张。 如出现颅内压升高,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伴意识改变、视力下降等。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需及时处理,诊断初步确定后不必等待组织学诊断即可进行。放疗对大多数恶性肿瘤所致的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放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常可很快缓解症状。化疗对化疗敏感的小细胞未分化肺癌和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可以作为首选。对非小细胞肺癌,当压迫症状比较明显时,也可选用,待症状稳定后再做放疗。化疗时应避

15、免从上肢静脉尤其是右上肢静脉给药,宜选用下肢小静脉。手术治疗外科治疗对良性病因和对放、化疗不敏感的肿瘤可采用。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是由于肿瘤细胞溶解破坏后的产物迅速释放入血所引起的一种致命的并发症。诊断凡增殖迅速的肿瘤,强烈化疗后数天出现代谢异常,如血尿酸、血钾、血磷升高,血钙下降或伴有肾功能不全者,均应考虑本病。治疗6 在开始化疗前就应对本病发生的可能性加以评估。在化疗前48 小时内,即应开始静脉水化,并纠 正酸碱及电解质平衡。化疗后,每34 天重复化验血电解质、尿酸、磷、钙和肌酐。抗癌药物的分类1 . 细胞增殖动力学分类1)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nonspecific

16、 agents, CCNSA) ,如阿霉素、环磷酰胺2)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specific agents, CCSA),如紫杉醇、健择2 . 药理学分类1) 烷化剂氮芥、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2)抗代谢药氟尿嘧啶、卡莫氟、吉西他滨3)抗肿瘤抗生素阿霉素、丝裂霉素、柔红霉素4)抗肿瘤植物药开普拓、足叶乙甙、泰索帝5)内分泌治疗药物三苯氧胺、依西美坦、奈法林6)金属络合物顺铂、卡铂、草酸铂、萘达铂常用的烷化剂氮芥类氮芥苯丙氨酸氮芥磷雌氮芥乙烯亚胺类塞替哌亚胺醌丁氧哌烷甲基磺酸酯类马利兰苏消安甲磺亚胺丙醇亚硝脲类卡莫司汀洛莫司汀司莫司汀环氧化物类二溴甘露醇二溴卫矛醇二氮醌常用的抗代谢药二氢叶酸还原酶氨甲蝶呤氯甲氨蝶呤抑制剂嘧啶拮抗剂氟尿嘧啶喃氟啶卡莫氟嘌呤拮抗剂 6巯基嘌呤 6硫鸟嘌呤氟达拉滨核酸还原酶抑制剂羟基脲羟基胍吉西他滨DNA 多聚酶抑制剂阿糖胞苷依诺他滨氟环胞苷常用的抗肿瘤抗生素蒽环类阿霉素吡喃阿霉素表阿霉素阿克拉霉素丝裂霉素柔红霉素糖肽类平阳霉素博来霉素派来霉素色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